赵云与马超的兵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最好有清晰的图片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吴起的头像怎么弄好看,吴起用的 武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洛阳有什么古遗址
  2. 历史上最大的渣男是谁
  3.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
  4. 吴起用的 武器

洛阳有什么古遗址

说起洛阳的古遗址,人们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莫过于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刘秀陵、二程故里、函谷关等赫赫有名的景区,至于其它诸多古迹遗址却鲜有寡闻,这是对古都洛阳历史的一知半解。

洛阳号称是十三朝古都,如果充分了解了洛阳的一些代表性古迹遗址,就会对洛阳的悠久历史有个清晰认识,更会对洛阳的历史厚重感肃然起敬。

那么,我们摸着洛阳城的历史脉络,总结出几个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古遗址,来彰显洛阳十三朝古都形象。

在说洛阳古遗址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从古代对洛阳城的各种称呼上说起。

根据洛阳历经各历史朝代的变迁,对它的称呼也如唐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形容洛阳城的诗句,“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的,洛阳城历经各朝代,对洛阳城的称呼可谓是年年岁岁城相似,岁岁年年名不同。

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洛阳城,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建都史,都可以从洛阳城的称呼上窥见一斑。

夏朝时期,称洛阳为斟鄩(zhenxun)。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洛阳被称为斟鄩,是夏太康、仲康及帝桀的国都。今天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村,1956年考古发现的“夏都斟鄩城遗址”就是证明洛阳建都最早的遗址。

这座由是由堂、庑、庭、门等组成的规模宏大的斟鄩遗址中心殿堂,是中国最早的帝王宫殿,他决定了后来历代帝王的宫殿朝堂格局。

商朝时期,称洛阳为西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洛阳又被称为西亳(xibo),是商朝的都城。现位于洛阳偃师尸乡沟村的“商都西亳遗址”,再现了商灭夏后建立的这座影响后代的城市建筑群模式。

遗址城内纵横的道路,交错的街道,各大小城区的层层相套,足以看出三千六百多年前古人对城市建设的非凡规划。

西周东周时朝,称洛阳为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这时的洛邑就是洛阳城的又一称呼。现今包含洛阳涧河瀍河两岸的王城公园、天子驾六、战国时期的粮仓、战国至西汉时期陶窑和加工作坊、青铜器作坊等古遗址等组成了“东周王城遗址”。

洛邑是史书明确记载的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是第一个选择以居中央控四方建都筑城统治理念的奠基者。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称为雒阳。

西汉刘邦在洛阳称帝,伊始曾定都洛邑,后迁西安。直到东汉刘秀定都洛邑后,改称洛邑为雒阳,后期的曹魏、西晋、北魏朝代一直定都雒阳。经过几个朝代约三百多年的经营,尤其是北魏时期的洛阳城,已是集聚不少民族与西域商人的拥有六十多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

现在位于洛阳市东约十五公里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恢弘,可以窥出当年洛阳繁华的盛景。

其中,位于遗址南郊的东汉灵台遗址,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迹。

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时期,洛阳又称为洛京、京洛、东都、神都、洛城等。

这个时期是洛阳的鼎盛时期,自隋朝定都洛阳后,后续的唐、后梁、后晋、北宋都已洛阳为京都,这时的洛阳是无以撼动的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富弼、欧阳修、李白、杜甫、白居易、理学家朱熹、二程、邵雍、李贺等无数当时的名人墨客皆以在洛阳著书讲学为荣,以至于有“洛阳纸贵”的成语脍炙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就是在洛阳完成的。

隋唐时的洛阳城,曾达到居住百万人的世界最大都市之列。

隋朝的国家粮仓——回洛仓、唐朝的国家粮仓——含嘉仓,这些至今已列为洛阳隋唐大运河遗址的景点,见证了当时洛阳城经济的繁华。

张九龄诗曰“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便可看出当时洛阳在隋唐时举足轻重的位置。

至此,由洛阳历代的不同称呼,看得出,作为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有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建都史,它是世界古都史最长的城市。

于是我们整理出洛阳按年代先后的建都史,找出对应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个古遗址上窥出一斑。

夏朝——洛阳夏都二里头斟鄩城遗址。

商朝——洛阳商都西亳城遗址。

周朝——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朝——洛阳汉魏城遗址公园。

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朝——洛阳隋唐城遗址公园。

看得出,古遗址各地常有,集十三朝古都遗址的却不常有。

而洛阳,就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最后,借用司马光的名句“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来做尾,以表达对古都洛阳沧桑厚重的敬意。

历史上最大的渣男是谁

如果说历史上最大的渣男,那这个人非汉武帝刘彻莫属。别的渣男无非是始乱终弃、玩弄感情,榨取钱财。而刘彻则是将女性的利用价值榨得干干净净。刘彻亲手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外戚集团,然后当他认为这个外戚集团对他的政治有了阻碍时,就毫不留情的将它毁灭。做刘彻的女人,不但要面临着被抛弃、杀死的危险,还要面临着灭族的危险,这也是其他男人做不到的了。

在汉武帝的人生中,作为皇帝的他,当然身边不缺少女人。不过在这些女人中,有四个女人对刘彻最为重要。这四个女人对汉武帝的人生、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武帝对待她们的过程,我们就能够感到他的渣男本性。

第一个女人就是阿娇。这个女人就是我们熟知的“金屋藏娇”的主角。她是汉景帝同母姐姐刘嫖的女儿。刘嫖本来想让她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但是被刘荣的母亲栗姬拒绝了。于是恼羞成怒的刘嫖把目光投向了王夫人的儿子刘彻。

有一天,刘嫖抱着刘彻,问刘彻是不是要媳妇,刘彻说要。于是刘嫖指着身边的那些宫女问刘彻要不要,刘彻都说不要。等到刘嫖指到自己的女儿时,刘彻高兴的说,要是让阿娇嫁给我,我一定盖个金屋子让她住。于是,刘嫖和王夫人定下了儿女婚姻,并一起努力,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让刘彻接替。

在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到刘彻渣男的本性。小小年纪,就能够用甜言蜜语来哄骗女人。当然,他和阿娇的婚姻,使得他得到了太子之位,最后登上了帝位。但是,一旦当上了皇帝,阿娇就失去了作用。由于双方的年纪相差较大,年老色衰的阿娇很快就遭到了刘彻的抛弃。阿娇被废黜了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郁郁而终。

走进刘彻视野的第二个女人就是被称为贤后的卫子夫。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被刘彻看中临幸并带入宫中。卫子夫不但为刘彻生下了子女,还以外戚之力支撑起刘彻的江山。她的亲属卫青、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为刘彻打败匈奴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但是,这一切在刘彻的眼里只是他事业的一步棋罢了。随着匈奴的平定,卫青、霍去病的去世,卫子夫虽然被称为贤后,她的儿子虽然贵为太子,孝顺无比,可在刘彻心里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温情。正是刘彻对卫子夫母子的无情,被他身边的小人看出来,趁机构陷,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戾太子死于非命,而对刘彻失望的卫子夫则悬梁自尽。

最后一个女人是钩弋夫人。刘彻对她纯粹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让她为自己生下儿子,传宗接代。在刘彻决定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后,就找个借口杀了她。还说什么皇帝小,母后年纪正当壮年,会危害江山社稷。

唯一能够得到刘彻怀念的是李夫人。这个李夫人十分漂亮,也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她被刘彻宠幸,一是因为漂亮,善解人意,另一个原因是刘彻想要培养新的外戚,顶替卫子夫的外戚势力。李夫人因为早早得病死去,才得以善终。临死前,李夫人说什么都不让刘彻看到自己的病容,给刘彻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刘彻也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她。

李夫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只有她看穿了汉武帝渣男的本性。她临死前不让刘彻看自己的病容,就是要在刘彻心里留下自己美好的形象。因为她知道,以色事人者色衰爱绝。而刘彻首先看中的就是色。至于外戚的势力,都是建立在女人的色相之上的。所以,李夫人企图以这种手段保住自己的家族。

不过李夫人想要刘彻怀念自己的愿望达到了,可保全自己家族的愿望没能实现。最终,她的家族因为卷入了继承人的纷争,依然被刘彻灭族。她的哥哥李广利虽然手握重兵也无济于事。

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到,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刘彻,在感情方面就是一个渣男。他的一切行为和感情,都服从于他政治的需要。虽然说,他与女人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感情,可是这种感情首先是建立在女人的美貌上。而且一旦女人的存在触碰到他的政治时,他就毫不留情的舍弃她。

我们可以看到,刘彻对女人完全是彻彻底底的索取。如果单单从感情方面来说,这个世界上,古今中外的渣男都根本没有资格和汉武帝相提并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背诵过战国七雄的口诀,“齐、楚、燕、韩、赵、魏、秦”。但这七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搞不清,其实,战国七雄中有的是从周朝一开始就受到天子分封的,有的是在周朝中后期受到分封的,还有的是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片天,逼着周天子分封的,而且他们最开始的爵位也各不相同。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自己占据了天下最中心,也是最肥沃的两块土地,其他的土地就分封给了先古圣王后裔、自家亲戚和功臣们。据说,当时共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周天子家姬姓的,就有五十三个。

诸侯国的权力很大,除了每年要向周天子上贡,以及必要时听从周天子指挥之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相当于自己的封国之内的天子。

所以,各诸侯国的国君会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封下去,他的下一级叫做“卿大夫”,一般来说各诸侯国都有四到九个左右的卿大夫,共同辅佐本国的国君。卿大夫再继续分封,下一级就叫做“士”,也是有封地的,属于贵族阶级。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以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

同样是诸侯国,也得分出个高低贵贱,不能都一样,对吧?所以,周王室就将所有的诸侯国分为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公爵的封国就称为公国,其他以此类推。

齐国的祖先是姜子牙

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在鹿台自焚,从此天下就改姓姬了。周武王自称天子,开始大封宗亲和功臣,其中第一个获封的就是他的师父姜子牙,封地在营丘,国号齐,爵位是侯爵。

不过,齐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

齐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很快就通过煮盐垦田富甲一方,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国,到了齐桓公这一代膨胀到了极点,也就有了齐桓公称霸一事。然而,就在齐桓公十四年,一个叫田完的人到了齐国。

田完是田氏的首领,他的父亲是陈国的国君,陈国也是西周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势力不大不小,算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你要是非要问陈国的国君为啥姓田,那我就告诉你,因为专家考证说因为“田”和“陈”发音接近,误传。

田完因为在国内斗争不利,担心会牵扯到自己,便逃到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只是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但他的后代田桓子深得齐庄公宠爱,于是势力逐渐得以扩大,尤其是在联合其他家族击败了齐国最强大的庆氏之后,田氏已经成为齐国举足轻重的家族。

当时,能和田氏相提并论的家族还有高氏、国氏两家,这两家都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这两家最终没有斗过田家,田桓子死后,田氏首领成了田乞,田乞善待百姓,施恩于民,与当时奢靡的齐国国君形成了鲜明对比,百姓附之如流水。最终经过95年的斗争,以田常为齐宣公相这一事件为代表,田氏已经独揽了齐国的大权,齐国国君沦为傀儡。

大概又过了七十年,田氏托关系告诉周天子说,齐国王族姜姓已经绝嗣,请求把田氏为诸侯。次年,周天子此时早已没了制约诸侯的权力,只好答应下来,正式列田和为齐侯。也就是说,虽然田氏没有改换国号,但实际上田氏已经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人,成为齐国的国君。因此,齐国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田起封齐侯之前为“姜齐”,之后为“田齐”。

田和被封为齐侯的时候,大约是刚刚进入战国时代,所以齐国的始祖该是哪个呢?似乎你说是姜子牙也行,你说是第一个来到齐国的田完也行,你说被封为齐侯的田和也行……不过我个人觉得,既然国号没变,还是应该把姜子牙认作齐国的始祖。

楚国的始祖是熊绎

周文王的时候,有一个蛮荒部落的首领前来投奔,名叫鬻熊,并且受到了重用,担任“火师”。所谓火师,其实就是一个官职,掌管火事,属于高级官员。

从此之后,这一家子就为周朝效力,鬻熊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继续侍奉周武王,但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并没有给他们封爵,只是让他们一直在朝中担任高官。

到了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觉得熊氏家族功劳很大,世代兢兢业业的辅佐周朝,于是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

子爵的爵位并不高,所以周成王给的待遇也很一般,只分给他一块南方蛮荒之地,方圆只有五十里,就这样熊绎就建立了楚国。

由于楚国不在中原之地,所以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过程十分艰苦,但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积累,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大国。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楚国的发展历程,没有比“筚路蓝缕”更合适的了。

楚国和齐国不同的是,他自建国之后,政权从未发生过变动,一直是熊氏家族掌权,到被秦国所灭,共有八百年。

楚国八百年的历史一言难尽,唯一需要强调的是,后来灭秦朝的项羽,就是楚国人。

所以,楚国的第一任国君是熊绎,但这个家族的祖先叫鬻熊。

燕国的始祖是周召公姬奭

燕国与齐、楚不同,他的始祖不是功臣,而是周朝王室宗亲,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庶长子周召公姬奭。

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弟弟召公姬奭于燕地,爵位为公爵,所以也称为燕召公。

燕国和楚国一样,到被秦国所灭时,共存在了八百二十八年,多出来的这二十多年,是因为召公被封的时候比较早。

虽然开始和结束时,燕国的国君都是一个家族,但在战国时期,有过四年的时间,国君之位被国相子之夺了去。尽管这个子之也是姬姓,但和燕王不是一个家族。但是,仅仅四年之后,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被拥立为燕王,即燕昭王。总之,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燕国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影响并不大。

燕国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那个指使荆轲刺秦的太子丹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壮士在踏上不归路时,念出了这一句豪言壮语。

韩国、赵国、魏国的始祖都是“卿大夫”

要说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国家,那就不得不从晋国说起。

晋国的始祖,依然是周朝王室的宗亲,不过并不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而是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封的。

大家都知道,周武王的王后,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两人生有一个儿子,名字叫虞。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龄还很小,由周公辅政。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虞一起玩,随手拿起一片桐叶对虞说,“我拿这个封你。”周公听到后,就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那就得办!”于是,虞就这样得到了一块封地。

虞得到封地建国,定国号为唐。因为他比周成王年纪小,所以史书称他为“叔虞”,再加上他的国号唐,所以晋国的第一任国君就被称作“唐叔虞”。

所以,千万不要奇怪,为啥晋国的国君名字前面有个唐字。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把国都迁到了晋水之旁,所以改国号为“晋”,之后一直都称晋国。

晋国的知识重点不多,唯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嫡子,但只是被封侯爵,而不是公爵,所以晋国是侯国。

晋国建国五百年之后,早已成为雄霸中原的最强大之国,可谓独霸中原。但在其扩张过程中,国内的卿大夫势力也不断扩张,渐渐凌驾于国君之上了。

前文我们说过,各诸侯国的国君可以分封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就相当于诸侯国里的小诸侯国,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势力。晋国当时的制度,有六个卿大夫,这六个家族六卿出将入相,把持了晋国大权。而晋国的宗室力量相对弱小,导致卿大夫逐渐架空了晋国君主。

栾氏之乱后,晋国六卿为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在激烈的较量中,范氏和中行氏先后出局,剩下的四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智家的掌门人智伯命令韩氏、魏氏和他一起出兵,想要灭掉赵氏,不料赵氏反过来拉拢了韩氏、魏氏,反而一举把智家灭掉了。

从此之后,赵、魏、韩三家就掌握了晋国的实权,不仅平分了智家的土地,最后连晋国王室的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朝王室此时早已式微,周威烈王觉得这三家早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诸侯,无论自己答不答应,都区别不大,不如作个顺水人情,于是下令将韩、赵、魏三家封为诸侯。

晋国六卿之中,智家的爵位是伯爵,因此称为智伯,而韩、赵、魏三家的爵位都是子爵,所以我们称他们三家掌门人为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按照常理,这三家即使封为诸侯,也应该是子爵诸侯,但实际上三家都自称为王了。就因为这个原因,“三家分晋”也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即所谓的““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

由此可知,韩、赵、魏三国的始祖,可以说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这三个人完成了“三家分晋”,奠定了后来三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但他们并不是周王朝的功臣或者宗亲,而是自己家族一代又一代人打拼得来的,都是出身于晋国的卿大夫。

关于这三家的故事那可就太多了,最出名的就是赵家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此不作详细叙述了,故事里的赵氏孤儿,就是赵襄子的曾祖父。

秦国的始祖是秦非子,一个养马的好手

秦国是最后扫灭其他六国的诸侯国,关于秦国的始祖,咱就多说两句。

相传,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本打算禅位给伯益,但最终他的儿子夏启还是夺取了天子之位。当然,夏启也没亏待伯益,分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国君。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黄国国君,次子若木为徐国国君。

伯益的第十五世孙叫造父,是伯益长子大廉这一支的后代,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天子周穆王。有一次周穆王下属造反,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平定了叛乱。因此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造父也就成了周朝王室册封的士大夫,虽然是贵族,但级别其实还很低。

到周孝王时,造父的后裔中,有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会养马而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把秦地赐给了他,让他成为周王朝的一个附庸国。注意,秦国此时还不是一个诸侯国,因为秦非子根本没被赐予爵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看到秦非子的名字最后是个“子”字,就以为和赵襄子等人一样都是子爵,他的名字就是“非子”,而赵襄子的名字是“无恤”,只不过因为谥号为“襄”,爵位为“子”,才被史书称呼为赵襄子的,和秦非子大有不同。

等到秦庄公时,击败了意图进兵的西戎,周宣王为了奖励他的勇猛,才将他封为西垂大夫。这只是一个官职而不是诸侯,顶多就是一个地盘小一点的领地主罢了。

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周平王就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封秦襄公为伯爵,从此秦国才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定国号为“秦”。

这里的秦襄公也不代表秦国国君是公爵,而是因为春秋时期,周朝王室式微,礼乐制度崩坏,野心膨胀的诸侯国不再以爵位来互称,而是纷纷自称为“公”,楚国国君更是过分,直接自称为“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效仿,也就都称王了。

总的来看,秦国的起点很低,甚至比只有五十里地的楚国还要低,楚国的开国国君至少还是个子爵,秦国的开国国君秦非子啥爵位都有,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还比不上各诸侯国的卿大夫身份尊贵。

不过,秦地在西周王室手里是一副烂牌,但到了秦国手里,那就是成就万世功业的基石,后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最终由秦始皇扫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综上所述,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建立时间最晚,起点最低,但最后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却正是秦国,可见“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往往越是“新来的”,越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吴起用的 武器

兵家亚圣用的是双刀吴钩,吴起杀妻证道赢得了魏王的信任,训练魏武卒,身披重甲,每逢战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的秦军灰头土脸。吴起死后,兵法经过历代流传到了三国时期高顺的手中,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陷阵营就是简化版的春秋时期魏武卒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之怒 游戏三大职业 NPC 地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