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刘邦分封六国诸侯的问题,以及和张良不建议分封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刘邦分封六国诸侯
(一)燕王臧荼
臧荼本来是燕王韩广手下的将领,韩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燕国老百姓所立的燕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因臧荼救赵有功被封为燕王,项羽将原来的燕王徙封为辽东王。
刘邦在荥阳战败以后,为了分散项羽的力量,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韩信灭魏、灭赵以后,燕王臧荼觉得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叛楚归汉。
项羽兵败以后,刘邦对项羽的部下下达诛杀令,臧荼很害怕,他本来是项羽封的诸侯王,后来投降刘邦,虽然刘邦承认了自己燕王的地位,但是也改变不了易主的事实,加之齐王田横在赴京的途中自杀,臧荼认为只要原来不是刘邦阵营的,可能都难逃一死,于是臧荼起兵叛汉。刘邦得知臧荼叛汉以后,御驾亲征,很快平息叛乱,臧荼兵败被杀。
(二)韩王信
韩王信是韩襄王之孙,他与三杰之一的韩信同名同姓,史学家为了区分他们,称韩襄王的孙子为“韩王信”,韩王信是正宗韩国国君后裔。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张良协助韩王成收复韩地时,偶然发现了韩王信,后来他投靠了刘邦。刘邦发现立六国国君的后裔为王在当地特别有号召力,于是刘邦对韩王信说:“只要你拿下韩地,我就封你做韩王。”刘邦可谓是老奸巨猾,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还能拉拢人才。
韩王信拿下韩地以后,刘邦信守承诺封他为韩王。刘邦登基称帝以后,觉得韩地是战略要地,把韩王信派往代地抵御匈奴,结果韩王信迁往代地没多久,匈奴的单于率领20万大军将代国层层包围。
韩王信一边派人去汉朝搬救兵,一边派使者跟匈奴谈判,刘邦误以为韩王信要投降匈奴,于是派人斥责韩王信,韩王信畏惧刘邦,选择投靠了匈奴,后来刘邦派人劝韩王信归降汉朝,韩王信因怕刘邦杀他,誓死不归汉,最后兵败被杀。
(三)楚王韩信
至于韩信为什么被杀,可能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其实韩信被杀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比如他不应该向刘邦讨封,更不应该在刘邦危难之际不出手相救,本来刘邦就忌惮他,韩信的做法让刘邦越来越猜忌他。
所以项羽兵败以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韩信的兵权,将他徙封为楚王。韩信到楚国后不久,就有人诬告他谋反,被刘邦逮捕囚禁在皇宫内,韩信从此以后每天郁郁寡欢,常常借口有病不上朝,后来因谋反被杀。
(四)梁王彭越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各地纷纷响应,彭越也集聚了一百多人高举反秦大旗,后来归降刘邦,成为刘邦手下三大将领之一。彭越跟韩信犯了一样的错误,当初刘邦围困于固陵时,彭越没有执行刘邦的军令,他想做诸侯王,但是刘邦一直没有封他。
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许诺封彭越为梁王,彭越才出兵,不执行军令为他的悲剧埋下伏笔。其实彭越并没有称帝之志,他只想做诸侯王。
公元前197年,陈豨叛汉,刘邦御驾亲征,并要求彭越出兵支援,彭越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刘邦,他只派了一位将领率军协助刘邦平叛,刘邦为此派人斥责彭越,彭越感到十分害怕,准备亲自向刘邦请罪。此时有人劝诫彭越说:“去见刘邦,凶多吉少,不如我们也反”,彭越听后不理睬,继续称病不见刘邦。
说来也巧,就在此时彭越手下的太仆,因得罪了彭越,彭越对他起了杀念,太仆借此机会诬告彭越谋反。刘邦随即逮捕彭越,废除他的封国,将其流放巴蜀。
彭越在去往巴蜀的途中遇到吕后,吕后把他带回洛阳,劝刘邦不要放虎归山,后来在吕后的策划下,彭越被杀。
(五)淮南王英布
英布最初是项羽手下的猛将,后来跟项羽发生矛盾,刘邦借此机会策反英布,封其为淮南王,英布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至于英布怎么被杀,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中大夫贲赫,贲赫跟英布之间有些误会,英布想处死贲赫,贲赫连夜逃跑向刘邦诬告英布谋反。
刘邦听后也是半信半疑,便问计于萧何,萧何认为英布不会谋反,可能是遭仇家陷害,于是刘邦派人调查英布谋反一事,英布知道中央调查他以后,断定贲赫一定在刘邦面前诬告自己,加之韩信、彭越的前车之鉴,英布毫不犹豫发动叛乱,刘邦御驾亲征成功镇压起义,英布兵败被杀。
(六)赵王张耳
张耳是魏国的名士,魏国灭亡以后,张耳移居外黄。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张耳积极响应,成为陈胜手下的谋士,后来投靠刘邦,刘邦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许配给张耳的儿子张敖。韩信灭赵以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可惜的是,张耳在赵地为王仅一年便去世了。
张耳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张敖世袭了他的爵位,张敖本来是刘邦的女婿,为何也被废?其实赵王张耳对岳父大人刘邦非常恭敬,也很孝顺,还亲自为他端饭菜,但是刘邦却常常辱骂张敖,每次都骂得很难听。赵国的老臣们看不下去了,他们秘密杀害刘邦,却以失败而告终,刺杀刘邦之事张敖从头到尾都不知情。
刺杀刘邦失败以后,刘邦逮捕参与谋杀的大臣,对他们严刑拷打,但是赵国大臣坚持一人做事一人当,谋杀与赵王张敖无关,加之丈母娘吕后的缘故,张敖被无罪释放,但是王位是保不住了,最后被刘邦降为侯。
(七)长沙王吴芮为何能够得以善终?
当刘邦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被杀被废以后,吴芮是唯一一个还没有被解决的异姓诸侯王,刘邦对功臣的猜忌大家有目共睹,连刘邦最信任的萧何都被猜忌,为什么吴芮能够善终呢?
其实吴芮一生最幸运的是结识了张良,吴芮在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来在张良的劝说下降汉。
张良在刘邦登基以后,辞官隐退,并向吴芮献出生存之道,吴芮采纳张良的建议,做事不出风头,行事低调,不仅将自己大部分领土让给刘家人,还把自己的精锐部队调到刘贾麾下,刘贾是刘邦的堂兄,所以说吴芮能够得以善终,主要是有高人指点。
长沙王吴芮不仅善终,而且王位还传了五代,最后没能传承下去,是因为吴氏没有后代可传。
所以说功高盖主不一定不能善终,主要看你怎么跟领导周旋,其他被杀的异姓诸侯王,自身都存在一些问题,并非都是刘邦一人的责任。
为什么张良萧何曹参不封王
因为他们是典型的技术入股,没有自家势力。
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初期是大一统和分封的缝合怪,关西是刘家的,关东则给诸侯分封。
这倒不是刘邦大方,就纯粹是因为刘邦的实力不足,为了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刘邦选择组建统一战线,团结各方势力,给与许诺。
这些加入刘邦的势力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军队官僚系统健全,刘邦胜利后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剪除他们,只能兑现承诺。
这些人中,韩信是最特殊的,他最初也是技术入股,单枪匹马,结果因为军功的积累,逐步做大,最后封王。
当然刘邦没饶了这些人,日后都一一处理了。
张良真的功成身退,隐居紫柏山了吗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刘邦称帝后,曾在长乐宫对群臣声称,自己之所以打败项羽,夺得天下,靠的正是他们三人。
但自古以来,“狡兔尽,走狗烹”,韩信惨被夷灭三族,萧何也差点含冤死在狱中,唯有张良得以善终。
张良屡屡解救刘邦于危难之间,在刘邦称帝后分封时,却推掉刘邦万户封赏,真正做到了急流勇退。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实,张良对刘邦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
刘邦入关中前,张良多次向刘邦献计,帮刘邦大军攻克宛城、峣关,又在蓝田大败秦军,终于抵达灞上,最终刘邦成为第一个入主关中的诸侯。刘邦入主关中,惹恼了项羽,项羽准备率军与势单力薄的刘邦决战。而张良却站了出来,他与项梁、项伯关系要好,努力从中周旋,如果没有张良前期人情的周旋,仅凭樊哙冲进楚军营帐中,项羽估计能一剑砍下樊哙的脑袋。刘邦与项羽决战于彭城,结果被项羽战败,仓皇出逃到下邑,好在张良献上“下邑之谋”的妙计,派人策反了英布、彭越,使刘邦死灰复燃,为日后刘邦夺得天下奠定了基础。韩信攻克齐国后,派使者向刘邦上书,希望刘邦能同意自己做代理齐王,刘邦勃然大怒,不过被张良给按了下来。张良向刘邦献计,让刘邦册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而面对久久不肯出兵的彭越,亦是如此。韩信、彭越的力量也正是击败楚军的主力,不过这也为后面韩信、彭越之死埋下了祸根。张良总是刘邦危难之际,献计相助,刘邦感念于心,想分封给张良三万户食邑,但被张良拒绝,而张良仅仅请求刘邦将自己分封在曾经与刘邦相遇的留地。
张良这一招确实高明,一来表明自己无欲无求,二来向刘邦说明自己感念昔日情意。如此一来,刘邦拿张良也无可奈何。
刘邦称帝后,张良并没有真正归隐,还是时常向刘邦献计,甚至为吕雉献计,但刘邦死后,张良才真正归隐。刘邦称帝后,定都一事显得极其重要,群臣都建议刘邦长期定都洛阳,只有谋士娄敬希望刘邦迁都关中。
张良得知后,表示支持谋士娄敬的看法,于是向刘邦陈述了迁都关中的好处,也正是张良的劝说,刘邦当即乘车前往关中迁都。
公元前197年,刘邦有改立太子的想法,被吕雉知晓后,吕雉慌忙向张良求助。
在以往,张良是不愿卷入朝堂斗争,但张良知道这场夺嫡风波的后果,如果处理不当,政权初建的大汉王朝就会发生动摇。
于是,张良选择帮助吕雉,献计让吕雉请出商山四皓,为太子助阵,刘邦果真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而张良因此在刘邦死后,也没有遭到吕家势力的迫害。
既然吕雉感恩张良,那么张良为什么还要归隐山林呢?张良一向就是体弱多病,而在刘邦去世时,已经五十五岁,这在古人中算是高龄。
加上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已经相继离世,活下来的也多半卷入吕刘之争中,早已是物是人非,还是离开的好。
于是张良隐居于自己的封地,从此不问政事。
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谋圣张良
汉高祖刘邦没有杀张良的理由,做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和萧何、韩信不同,张良属于参谋,没有什么实权,对刘邦并不构成任何威胁,反而对刘邦有巨大的帮助,他和陈平一阳一阴,代表了权谋的两个极端,称为刘邦身边的两大智囊之一和一代谋圣。
萧丞相的威望大家知道萧何是相国,为百官之首,在后方调度有序运筹帷幄,在关中的威望与日俱增,这让刘邦对他产生了疑心,一度也动了干掉萧何的念头。幸好萧何的门客召平提醒,萧何才来了个自污保身以情求怜的办法,并且通过协助吕后诛杀韩信,彻底摆脱了和韩信串通的嫌疑。
大将军的野心大家知道韩信是大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统兵的能力天下无双。在关键时刻要挟刘邦,这样的人刘邦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吕后看准时机和萧何联手除掉了刘邦的心腹大患。
张参谋的见识反观张良其人,韩国贵族出身,父辈有四人担任韩国丞相,位极人臣,这就决定了张公子的见识比小吏出身的萧何和苦孩子出身的韩信要高上一筹。对于功名利禄这些东西,张良并不介意,他要的是谋圣的不世之功。因此在封赏时,他象征性的要了块地方,便选择隐居了。
不慕虚荣,远离是非对于张良这样一个无权无兵的人来讲,他除了给刘邦献策之外,还帮助吕后保住了太子刘盈的储君之位,稳定了西汉初年的局势。功臣勇将们也对张良都十分尊敬,且张良不争爵位,不争钱财,不争土地,不争功劳,不惹是非,几乎和一切可能对自己造成危害的东西都远离了。
舍得眼前利,可保百年身张良最后还远离了朝廷,远离了皇帝和权臣,远离了权力和利益,对于这样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杀他的理由,不管是刘邦还是吕雉乃至群臣,都对张良都心存感激之心,而不会有加害之意。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关于刘邦分封六国诸侯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