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49年渡江作战全线共有多少船只,以及粟裕建议不渡江作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怎么样,有人去过吗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之前有幸去参观感受过,十分震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得参观。
先来一张整体图片,让大家感受下:
雄伟,壮观,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舶一样。扬帆起航
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五位总前委成员,表现出五位领导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胜利塔高达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设从空中俯看呈五角星的形状。
带大家进去感受下:
纪念馆有战前形势厅,战役决策、部署和准备厅,突破千里江防占领南京厅,围歼逃敌解放武汉南昌攻占上海厅,人民支前厅和英烈业绩厅六个展厅,通过图片、文字、油画、地图、报纸剪片、音像资料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渡江战役,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这是战役双方的领导人。
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征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8000余只,自制了一部分汽船和运送火炮、车辆、骡马的竹筏和木排;动员了9万余名船工。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悍然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就这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因为篇幅有限,暂时就介绍这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免费参观游玩。学生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接受下爱国教育,感受下先辈为了解放中国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淮海战役的胜利的意义
承上启下的作用。淮海战役是在准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开打的,歼灭敌人主力部队最多,60万对80万,后面的平津战役就好打多了。
解放战争为何拖不得
1948年8月3日至6日,在蒋某人的亲自主持下,南京当局召开了“军事检讨会议”,除了乱七八糟的争吵和甩锅外,会议最终出台了三条主要的“军事应变措施”:第一条是恢复番号提振士气;第二条是组建大型机动兵团,以便跟解放军争夺战场主动权;而第三条对战局的影响将尤为重大,也引起了我方的高度重视!
关于第一条措施的细节,历史爱好者大多了解,就是把所有的整编师恢复为“军”级番号,再把所有的整编旅恢复为“师”级番号。这波操作的用意,一方面可以让高级军官们的职务,听起来更拉风些;另一方面,也统一了之前整编师(旅)和军(师)编制共存的混乱状态,有利于作战指挥和管理。
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即各级指挥官普遍反映,整编旅“下辖两个步兵团”的编制,战场运用非常不便,因此规定整编师恢复为“军”级单位后,定编35000人,而各整编旅恢复为“师”后,下辖作战单位重新按“三三制”编组,回到了抗战后期的“三角师”状态。
第二条措施无需解释了,即开始组建下辖三到四个军的大型机动兵团;而第三条措施的主要内容,是迅速组建一批“编练司令部”,第一期至少要扩建150万人的“二线兵团”,以改变各战场兵力不足的窘境,至逃台之前,已经先后组建了14个类似的编练司令部。
这些编练司令部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和西南地区,直属于陆军总司令部,具体办法是抽调一批残缺不全的野战部队,作为基干调到后方,然后通过大肆招募和强征新兵,加以突击训练,不仅要把各部队的缺额补足,还要编组出一批新的军、师级部队出来。
在此期间,胡宗南(兼)、宋希濂(兼)、王敬久、孙元良、黄杰、陈铁、何绍周、张雪中等黄埔一期生,先后被任命为各编练司令部的司令官,可见蒋某人对于二线兵团组建、新兵训练补充的重视,这是最后的疯狂,也是企图扭转战局的狠招。
有件事读者必须清楚,在三大战役开始之前,双方的五大主战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中原,全部集中在长江以北。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仍然是敌人的大后方,尤其是江浙沪地区的财力、两湖两广地区的人力物力,是南京政府维持战争的主要支撑。
大决战之前,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上升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的数量为149万人;而敌人的总兵力仍有365万人左右,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考虑到质量和士气等因素,我军的整体力量其实已占微弱优势,不过战场态势大体还是互相拉锯的状态,此时豫东战役刚刚结束。
显然敌人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正在着手实施“总体战”,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搜刮江南的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江北战场以扭转局面。试想一下,如果不抓紧时间实施战略决战,等到敌人150万甚至更多的二线兵团训练完毕,全国解放的进程是不是很可能被拖延?
比如在东北战场,卫立煌面临的形势近乎绝望,50多万人只能龟缩在三个大城市里,被围歼是早晚的事情,如此困境,难道蒋某人和美国军事顾问团看不明白?当然不是,但是如果从东北全面撤军,则华北必然不保,更直接影响到华东和华中的局面,所以蒋某人最终决定的策略是“拖”。
那就是用卫立煌集团的50多万人,拖住已经壮大到百万人马的东北我军,使其不能迅速入关参战,从而尽量维持华北和华东的基本盘。等到二线兵团形成战斗力后,再想办法增加东北的兵力,进而夺回战场主动权,既然敌人要拖,我们又岂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与此同时,经过两年多的战场拉锯,以及敌人有目的地破坏和摧毁,几大解放区尤其是华东、中原和西北,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供给,也到了濒临枯竭的状态。刘邓大军为什么紧急跃进大别山?军委为什么命令粟裕率三个纵队提前过江?就是要把战争拖入“国统区”。
换句话说,如果在1948年秋天,我方再不进行“军事总摊牌”的话,不早一点吃掉东北、华东和中原战场的敌人主力,不仅解放区的战争支援能力达到了极限,敌人还会利用其基本完全控制的广袤江南,进一步挖掘战争潜力,增加解放军取胜的难度,那就麻烦了!
毛主席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初,曾预计用五年左右时间打垮敌人,框算每年消灭敌军100个旅(师),五年内消灭敌人500个旅(师)的军队,进而取得全国胜利。随着敌人的不断失败,以及解放军力量的逐步增强,再把时间表调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那就只剩下一年多时间了。
然而解放区经济上的困境,以及蒋某人企图开展“总体战”的阴谋,都迫使解放军必须提前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再不当机立断实施“大决战”,形势或有复杂化的可能。对此,叶帅在《伟大的战略决战》中解释道:
“当时全国各战场的形势,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但敌人在战略上却企图尽量延长坚守东北几个孤点的时间,牵制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使我军不能入关作战。。。因此,东北战场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另外还有国外的因素,1948年恰是美国的大选年,属于民主党的时任总统杜鲁门,遭到了共和党代表、纽约州长杜威的强力挑战,当时的民调一致看好杜威,《芝加哥论坛报》甚至在大选选票清点完之前,就冒冒失失地抢先发布“杜威战胜杜鲁门”的消息,可见舆论的倾向所在。
搞笑的是,刚刚当选民国总统的蒋某人,由于对杜鲁门之前的援助力度不满,加之轻信了左右的忽悠,居然掺合了美国大选,斥巨资力挺杜威入主白宫。结果却是,杜鲁门意外地连任成功,那么对南京当局的态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一年,也是美援武器运来最少的时间。
而军事上的不断失败,以及政治上的暴行和经济上的搜刮,也让“国统区”反对浪潮一片,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国务卿马歇尔的报告中惊呼:“局势的恶化已经到了接近崩溃的地步”,这个时节,就算美国没打算完全抛弃南京政权,至少也是不愿意深度趟混水了。
如此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几方面的因素,都要求我军尽早打破僵持局面,从战略反攻阶段步入战略决战阶段,尽管在总兵力上还初微弱劣势,比如淮海战役就被称为”一锅夹生饭“,但是时不我待,不能跟着敌人的节奏再拖下去了,绝不给蒋某人以任何喘息之机。
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讲到:“抗日战争要慢,解放战争要快。抗日战争的慢,是打持久战,就是为了积聚力量,壮大自己,消耗敌人。解放战争要快,就是一仗接着一仗,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不给敌人以喘息、补充的时间,接连不断地吃掉敌人”。
基于这样的战略筹划,在西柏坡的严令下,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70多万精锐大举南下北宁铁路线,兵进辽西包围锦州,揭开了大决战的序幕,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接连打响。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的1948年11月14日,新华社发表毛主席亲自执笔的评论《中国革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在这篇社论中正式提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实际上,在三大战役结束后,蒋某人“下野”退居幕后、操纵南京政府派出和平谈判代表团等举动,仍然是在用“拖”字决,一边组织长江防线抗拒解放军过江,一边加紧编练新部队,胡琏、李弥等败军之将,也被任命为第2、第6“编练司令部”司令,企图垂死挣扎。
同时还在幻想国际形势的变化,寄希望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而毛主席对此洞若观火,绝不给蒋某人拖延战争进程的机会,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解放军两个多月后便发起了渡江战役,席卷江南,至1950年初基本解放了全国大陆。
1950年6月下旬,海南岛战役结束仅仅一个多月后,国际形势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今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更钦佩于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嘱,事实也告诉我们,“解放战争拖不得”是多么光辉的论断!
49年渡江作战全线共有多少船只
为了渡江作战的需要,至1949年4月初,三野共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八千余只,又自制了一部分汽船以及运送辎重的竹筏和木排。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黄昏后,解放军开始拖船翻坝,进入长江,并按照预定部署发起渡江作战。
渡江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当天晚上8点,谭震林的中集团首先横渡长江。第二天,粟裕直接指挥的东集团、刘伯承西集团也先后实施强渡。江上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渡江三集团全部强渡成功,千里江防土崩瓦解。
49年渡江作战全线共有多少船只和粟裕建议不渡江作战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