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理学心学 海禁政策禁锢的明朝,中后期为何会走向社会开放

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的互市大约持续了多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为什么不建议互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明朝的互市大约持续了多久
  2. 明朝是通过什么方式使蒙古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的
  3. 茶马互市是盛于明清的什么路
  4. 为什么说明朝不是大一统王朝

明朝的互市大约持续了多久

为了大家理解方便,说简单一点,互市就是在约定俗成的地方,定期摆摊、赶集、卖东西,主要是物物交换,以此互通各方有无。

这与古代国家体制有关。朝贡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世界政治秩序,它以中原王朝为中心,下到府州县,再到边疆少数民族,再到藩属国,最外围是海外诸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等级与文化含义。

国与国之间贸易一般称朝贡、封贡。传统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较多,随着疆域变动,行政统属也不断变迁。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商、民间贸易等,称为互市。

也就是说,互市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民族贸易往来的通称,是中央朝贡体制的变形。明代互市地带有长城一带北方市口、云南提举司、海外市舶司等。

蒙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部是明代的心腹大患,互市贸易则是维持边界的双赢手段。实际上,互市对明朝也有利,《明史·食货志》云: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早在永乐年间,蒙古族地区首领阿鲁台就与明朝政府开始了所谓的朝贡贸易:岁或一贡,或再贡,以为常。

一般而言,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都为游牧,很少也不善于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粮食布帛、盐茶器皿类物品主要通过互市用马牛羊及其他畜产品来交换。这种交换模式符合游牧民族的利益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长城沿线是互市集中之地。在互市贸易中,马是大宗,故互市也称马市。茶叶也很重要,故而汉藏通商又有茶马贸易之说法。明代互市规模最大的,便是与蒙古的贸易。

市场规模有大小之分,大市一年一次,各部落酋长和贵族参与交易。一般部族成员则多参与小市贸易。互市模式超越了经济贸易本身,与政治盛衰、军事斗争密切相关。

明朝开国以来,朝廷与蒙古族的武装冲突打打停停,互市贸易时断时续。由于蒙古地区畜牧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出现了“部落众多,食用不足”的实际状况。一旦战争规模大,互市就停得时间长,以至成为经济封锁,这使得蒙古有把柄在明朝手中。

在万历时:边外复开小市,听虏以牛、羊、皮张、马尾换我杂粮、布帛,关吏得税其物,以充抚赏。而且,互市夷马,或银或货,俱有定价。为了规范治安,边境地方政府布政司、各卫所首领等机构则负责互市。

互市不通,蒙古武装就开始游击性抢掠、骚扰,边衅不断,令朝廷十分头疼。明朝希望通过互市的兴废来扼制蒙古,以此作为双方谈判的筹码。

可以说,假设互市往来断绝会使得蒙古族面临困难,广大牧民生活“爨无釜,衣无帛”。但是经济封锁也会反面导致:蒙古武装不断发动掠夺战争,汉族百姓便遭罪、明军就受挫,结果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到了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土木之战后,大明王朝国力式微,长城以北的蒙古族鞑靼部在俺答汗的带领下,又开始崛起。由于他们许多生活必需品依赖中原,他们迫切要求开通边贸和汉族通商。

然而,明廷出于政治考虑,以鞑靼忽战忽和、反复无常为理由,拒绝通商互市。于是,俺答汗无法从和平途径得到需要,便经常南下劫掠财物,这时候,宣府和大同府是离俺答汗最近的军事重镇,战事不断。

各种因素综合之下,隆庆元年,隆庆帝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关,隆庆五年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与漠南蒙古右翼诸部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开放边境十一口,通贡与互市,从此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鞑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面。

明代两百多年,互市贸易的形式主要是:贡市贸易、官市贸易、民间贸易以及走私贸易”四种形式。

民间互市停止之后,变通的方法则又有很多。尽管边境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大小规模的战争时停时续,但民间却已自发地出现了贸易活动,称为私市。私市在弘治午间已经出现了:

近闻北虏进贡多挟马入边私市,市者得之皆以归势家,因取厚利。

在厚利驱动之下,商民必趋之若鹜,以至于“远近商贾多以铁货与虏交易,村市居民亦相率犯禁”。尽管明朝政府曾经颁发了一系列禁令,杜民夷之交通,力图禁绝私市。

但是事与愿违,难免失效,往往“官市毕,听民私市”,蒙汉间的贸易活动是蒙古地区与汉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明朝政府利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所能窒息得了的,中央王朝的力量在这方面悲剧性的失落。

参考文献:

萧国亮:《明代后期蒙汉互市及其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2期。

段卫宇:《试论明代互市贸易形式》,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明朝是通过什么方式使蒙古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的

元朝在公元1368年退出大都之后,元顺帝逃亡大漠。史书中普遍认为这一年元朝灭亡,随后元顺帝控制的政权被称为“北元”。后来随着明朝对北元政权的持续打击,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元政权最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个势力。这一分裂过程既有明朝的持续打击分化这一外部因素,但是也有着蒙古族内部势力的自身内斗分裂这一内在因素。

蒙古帝国内部斗争是分裂重要内在因素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乞颜部征服蒙古高原的其他蒙古部族和其他民族建立起来的游牧帝国。它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有着激烈的内部斗争。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的乞颜部为核心,重要部族包括克烈部、乃蛮部,同时还征服了塔塔尔、泰赤乌、蔑尔乞等等部族。所以蒙古帝国从已一建立就是蒙古高原各游牧部族联合在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旗下构成的游牧部族联合体。他们对外可能都被认为是蒙古人,但是内部他们之间的部族仍有一定的区别。

在公元1206年开始,蒙古各部承认黄金家族的统治地位,蒙古帝国的汗位也一直是由这一家族的后裔担任。但是黄金家族内部从第二代继承者开始就埋下了内斗的种子。随后到了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就基本分裂为四大汗国。

直到1304年左右,蒙古帝国分裂出的四大汗国才一同承认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大蒙古国的宗主国地位,但是其他汗国仍被承认为独立的汗国。而黄金家族内部这延续百年的内斗也为帝国留下了许多分裂的种子。

到了1368年,忽必烈家族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地位退回大漠。这些潜伏的分裂因子也就随着黄金家族的力量衰落开始发芽,并最终在明朝的外部因素作用下走向了更大的分裂。

明朝的持续打击和分化瓦解是蒙古分裂的直接外因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一直对蒙古帝国保持高度的警觉,即使1368年明军在徐达的率领下攻陷大都之后也依旧没有放弃对逃亡大漠的北元朝廷进行持续打击。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多次出兵漠北,这一直的持续打击让蒙古的北元朝廷不仅损失惨重,更是让黄金家族在蒙古高原或者蒙古部族内部的威信持续下降,并最终失去对蒙古部族的统治地位。

1368年元顺帝逃亡漠北之后,当时北元朝廷仍旧控制着蒙古本部、山西、甘肃、辽东和云南。而且北元帝国仍试图组织力量反扑收复大都。刚刚建国的明朝也非常强硬,朱元璋积极组织力量由徐达等人率领试图以强攻的方式,一举扫灭北元政权。

1368年明军击败北元组织的反扑,蒙古名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惨败,明军乘势攻占山西等地。

1369年,明军攻占北元政权所在地上都,元顺帝逃亡应昌并随后死在那里。随后明军攻占应昌,北元政权逃回和林。元顺帝之子元昭宗在和林即位。

1371年,明军三路出击进攻在漠北和林的北元政权,结果徐达等人被扩廓帖木儿击败。明朝初期对北元的强攻政策失败,转而采用缓进蚕食政策。

在强攻政策受挫之后,明朝采用缓进蚕食政策的同时,还将进攻方向由主攻漠北转而向仍盘踞云南和辽东的北元势力进攻。1381年,明军攻占云南,盘踞云南的元朝梁王兵败自杀;1387年,盘踞辽东的蒙将纳哈出投降,辽东被明朝占领。

在平定了云南和辽东的蒙古势力之后,朱元璋立即命令蓝玉出击漠北,声言“肃清沙漠,在此一举”。1388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大败蒙古军队,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为核心的蒙古政权受到最后的毁灭性打击。此后黄金家族失去了对蒙古各部族的统治地位,逐步沦为蒙古各部族争夺权力的傀儡工具。

综上,从1368年开始,明朝对北元政权的持续打击和分化瓦解,终于在1388年导致黄金家族控制的蒙古政权被击垮,再也无力控制蒙古高原的各部族,因此有不少史书认为1388年或者随后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出现的1402年作为北元或者蒙古帝国的终结时间。但是无论选择哪个时间,1388年捕鱼儿海一战在事实上终结了黄金家族的统治地位,也事实上开启了瓦剌和鞑靼的分裂时代。

黄金家族的衰落最终导致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从1206年开始取得整个蒙古部族统治地位的黄金家族,历经将近两百年之后,最终在捕鱼儿海之战后,开始失去往昔的荣耀,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开始脱离北元政权的控制,而失去了主要军事力量的黄金家族,也再也无法控制控制实力得到保全的其余部落。而一直作为蒙古帝国内部有一定独立地位的瓦剌(也叫卫拉特)更是开始取代黄金家族的乞颜部成为蒙古的主要部族。

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后不久,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就被部将也速迭儿袭杀。也速迭儿也自称大蒙古皇帝,蒙古的统治者也从忽必烈家族转到了当年被忽必烈击败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后人手中。

随后蒙古大汗之位又在14年里换了四代,这时不仅大汗的威信降低,而且越来越多的部族开始脱离控制,有的南迁归顺明朝,有的自行其是不受控制。而此时一直与蒙古族通婚并融入蒙古族的瓦剌部开始兴起,并逐步控制蒙古汗国的实权。

1402年,瓦剌部族的布里牙特·乌格齐(明史中称鬼力赤)弑杀了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并自立为汗。布里牙特·乌格齐也成为第一个非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这也标志着蒙古开始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蒙古即以瓦剌部为首,而东蒙古以蒙古本部为首,但是明朝当时称东蒙古为鞑靼,其实鞑靼人自称蒙古。

其后以北元太师阿鲁台为首的东蒙古或者说鞑靼人出兵击杀布里牙特·乌格齐。并重新拥立黄金家族的后裔继承大汗之位。此后瓦剌部在绰罗斯家族的带领下与鞑靼部开始争夺蒙古高原,双方相互攻击,也都向明朝寻求支持,明成祖也采用分化与打击并行的政策使蒙古的分裂愈发明显。

此后东西蒙古分别在阿鲁台和绰罗斯家族的带领下走向分裂。蒙古也就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到了明朝中业,瓦剌部在绰罗斯家族的带领下迅速变强,不仅击败鞑靼短暂统一蒙古,而且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败明朝。但是瓦剌首领也先在篡夺蒙古大汗之位后被刺杀,随后瓦剌陷入衰落。而东蒙古的鞑靼部开始崛起,并在达延汗时期恢复了对瓦剌的控制。但是很快鞑靼也衰落了,瓦剌和鞑靼又恢复到了分裂状态。到了明朝末年,鞑靼和瓦剌的概念被东、西蒙古取代,瓦剌人彻底融入蒙古族。东蒙古被西蒙古联合女真后金政权击败,西蒙古随后接受满洲后金政权的统治。满族和蒙古族的联盟形成,蒙古族也彻底接受清朝的统治。

综上所述:蒙元帝国退出中原之后,被明朝持续打击和进攻,节节败退之下,黄金家族的威信迅速下降,蒙古帝国对蒙古各部族的控制力也迅速减弱,大小部族开始脱离控制。瓦剌等部族的崛起导致蒙古分裂成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并在明朝的分化瓦解政策作用下彻底分裂为东西两部,而到了明末时期,蒙古高原更是完全分裂为互相征伐的若干部族,仿佛回到了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前的状态。

茶马互市是盛于明清的什么路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是在明清时期的西北地区盛行,主要分布在今日的陕西,青海等地区茶马互市促进了经济发展,更是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经济贸易形成的交通道路,很有历史意义。宋朝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边疆的安全。

为什么说明朝不是大一统王朝

谁敢说大明王朝不是大一统帝国?这是要造反的节奏。

朱明王朝由朱元璋建立,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统治中华接近三百年,其间疆域不断变化。诚然,大明只在立国初期短暂控制了外东北、安南以及今天的西藏、新疆东部地区,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可惜宣宗后便逐渐废弃,到了17世纪,明朝完全丧失对东北、新疆、西藏、安南和蒙古的控制权,面积缩水到300多万平方公里,远远比不上强汉和盛唐

但是,当年始皇帝立国的时候,不也就这么多吗?

中华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是公认的秦朝,而彼时大秦的疆域就是东南皆至海,西临青藏、北抵长城,事实明朝最衰弱的时候也有这土地,如果说大明不算一统,那么始皇帝又该如何自处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同的传奇故事 二 边塞都城 大同记忆 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