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着百亿赔偿款不要,只为带走几个战犯,如今才知道多有远见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德国战败后,技术人才遭到美苏抢夺,为啥日本专家却无人问津这个问题,德国专家建议1岁以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的专家预测今年过年疫情会再次出现高峰期!真的吗
  2. 谁去过德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3. 适合1到6岁孩子看的绘本有哪些,可不可以推荐几本
  4. 德国战败后,技术人才遭到美苏抢夺,为啥日本专家却无人问津

中国的专家预测今年过年疫情会再次出现高峰期!真的吗

不管专家预测的是否准确,我觉得做好个人防护是有必要的。

个人防护包括尽量不聚集,外出要戴口罩,回家要洗手洗脸。

也有人说戴口罩不管用,从防护的角度来说,还是有用的。

我在大街上曾碰到对面过来的人,你说巧不巧,他迟不打喷嚏,晚不打喷嚏,快对面而过时,毫无防备的一个喷嚏,还毫无掩饰的打出来了,真让人恶心。

如果你说他,他会说没控制住。

幸亏自己戴口罩,至少能避免那喷出来的飞沫直接溅到脸上。

一场疫情,何时告一段落,专家也只是预测,如同天气预报一样,很难准确的预报,只能是多点自我防护吧。

天气渐热,外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好,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亲朋好友的聚歺,如果发现自己有感冒的迹象,就不要出去了,在家好好休息,待身体恢复再外出吧。

谁去过德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在德国,最大的感受就是物价太便宜了,商品价格低到出人意料。

因为公干,在德国停留了一段时间,学习某品牌燃烧机的维修。公司是这个德国品牌的代理,需要向客户提供后期维护,只好派人到德国学习,要求是必须把全套维修技术学会,回去再传授给全国各地的分销商。我到了德国才知道,他们维修是分系统的。喷嘴维修是一个老师,供油系统维修又是另外一个老师,电磁阀又是另一个老师。到了我这里,就是要全部搞懂了。也许,这就是德国的专业化分工吧。

德国啤酒节

德国人的性格和职业教育

德国人的性格,和蔼之中带点犟。带我的几个老师,还有他们的小领导,都是中年人,平时都是挺和蔼的,我有什么疑问,都是挺细致地给我讲解,然后让我自己操作两遍,直到熟练为止。工作之余,还喜欢喝杯咖啡。喝咖啡其实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想喝,都可以去咖啡台泡,都是免费提供的。我要是给他们泡好,老师们肯定不忘给我夸奖一番,说声感谢。有一次,我听他们在讨论各自社区的足球队谁实力更强。几个人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

学习的时候,还遇到几个实习的学生。通过了解,我知道他们是本地的一所技校的学生,来工厂实习的。他们少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工厂跟着师傅学习知识,而且工厂还给他们发实习工资。这时,我好像理解了德国的工程师为什么那么多。教我的老师,他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几十年都从事同样的工作,基本都会成为本领域的专家。

德国的物价,和收入比起来,真的是很便宜。

1.首先来看看德国人的收入如何

德国人的工资水平,各个地区、行业不一样,有非常大的差别。收入很高的是生物制药,中位数月收入可以达到一万欧,金融行业、半导体、软件开发也不错,比较低的是普通的餐饮行业、旅游业等,月收入只有3000欧左右。制造业的话,还比较稳定,我的几个德国老师的工资基本上在6000欧上下。听他们说,在德国,做医生最有前途。如果是主任级别的医生,收入每月可以有20000欧。在德国,这是一个很高的收入。

这个收入,看起来数字并不大,收入高不高,主要还是看物价,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物价收入比了。那么,德国的物价是什么水平呢?说出来令人惊诧,德国的物价比国内还便宜。

街头咖啡馆

2.再来看看德国的物价如何

(1)首先看食品的价格,民以食为天嘛,这是最基本的需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德国的食品价格都低于成本价,刚开始我不太理解,后来才了解到这也是德国人性化的一点。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十几片的面包,价格只需0.4欧元,质量更好的也就一两欧元。欧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8左右。你想想,工薪族月收入2万以上,买一个面包只要3块钱,是不是很便宜。实际上,在德国花上20欧元就可以买到一筐食品,足够一个人吃上一个星期。

这个价格肯定比成本还要低,原来这都是因为德国对食品价格进行了大量的补贴,从农产品的种植到食品加工,都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只是为了保证民众吃得起、吃得饱。

(2)其次,我感觉德国的住房价格也不高。以我的一个德国老师来说,他住的是一套有6个房间的小别墅,占地面积大概有400平米,建筑面积可能是140平米。据他说,他购买的时候,价格只用了不到30万欧。居住了大概八年左右的时间,价值大概只有不到20万欧了。房价不涨反跌,这也令我感到惊讶。原来,德国的人口增长乏力,经济不振,吃了人口减少的亏啊。

(3)再来看汽车的价格,那就更是低到让人心动的感觉了。在德国,汽车产业发达,德国人都开自己国家生产的汽车,其它进口的汽车少之又少。在这里,价格超过4万欧的都算得上是豪华汽车了。我的几个老师,开的都是旅行版的汽车,应该是考虑方便家人一起出游的缘故吧。有个老师,开的是一辆旅行版BMW。我问了一下价格,老师说,不到3万,简直让我羡慕得不得了。怪不得,在德国满大街的都是BBA,到了德国,一些有钱的留学生花上几万欧,既可以买一台FLL来玩上两年,毕业后就把车卖掉了。

(4)在德国,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进口来的中国商品,比国内还要便宜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国酒,在德国只需要不到60欧,要是我喜欢喝酒,那真的要喜出望外了。我买了几瓶送给我的一个老师,告诉他这可是我们的奢侈品。刚开始,他很不习惯这个口味。喝了几次,才稍微找到点感觉。不过,我觉得没有中华文化做底蕴,还真不好品出中国酒那种绵长悠扬的感觉。他回赠我一瓶上百欧元的葡萄酒,算得上是很贵的葡萄酒了,我也喝不出来他们那种陶醉的感觉。

(5)德国的啤酒,真的名不虚传,能让人真正感觉到啤酒的香味。德国人喜欢酿酒,特别是啤酒,有很多家庭甚至自己酿啤酒,小一点的酒庄也是遍地都是的感觉。超市里的啤酒品牌也是很丰富,有很多种不同风味口感的啤酒。德国人下班后,也喜欢到酒馆喝上两杯,聆听一下酒馆音乐人的现场表演,然后抿两口啤酒。啤酒的泡沫还沾在德国人的胡子上,他们就开始跟着歌手一起合唱,自我陶醉一番。如果在酒馆遇上老朋友,他们就会喝个高兴,然后像个晕鸭子一样,一摇三摆回家去了。

(6)此外,德国的咖啡、饮料什么的,也都很便宜。星巴克咖啡,也不过三四欧一杯;依芸的瓶装水,也就0.7欧一瓶。

(7)德国的什么东西贵呢?人工贵,贵到让人花的心痛的那种。我有一次把钥匙丢了,找来个开锁匠,花了110欧,付了款,我就想打自己的手。还有理发、维修都贵。去理个发,要30欧,还是比较便宜的那种。如果是女性,搞个烫染,估计得要200欧了。

德国人的生活真的很休闲

我在德国呆过两段时间,每次都是半个月左右。只要有什么新的设备新技术要了解,就要到德国去学习。每次去,我都各参加了一次德国人的家庭聚会。我的一个老师,每到节假日,就带着家人到度假胜地去旅游,每次都邀请我同去。我去过两次,感觉德国人真的就是享受生活。在度假区,一家人就是搞烧烤、晒日光浴、游泳、和孩子玩游戏等。怪不得德国人不存钱,他们日常就把它给花了。再说,德国人的福利还不错,也不用存钱。

而且感觉德国人日常都有自己的一个爱好,除了那个爱度假的师傅,还有一个师傅喜欢玩乐器,吹得一手好长号。开始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乐器,平时看他工休的时候,都拿出长号来吹几下。原来他是社区乐队的长号手,兼职的,没有收入,有时还去参加演出。

观看足球比赛是大部分德国人的爱好,而且他们支持的都是本社区的足球队。几个人居住的社区不同,到有球赛的时候,我感觉他们的关系就有点紧张,工作之时还不忘贬低一下对方所属街区的球队。到了和别的城市的球队比赛,他们就会无比的兴奋,相约一起去看球赛为自己的城市球队呐喊助威。

写在最后:

和几个德国老师学习的日子,虽然很短暂,但也很有感触,就是德国的工厂,看起来虽然不是很大,但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本领,往往都是某个领域的高手。我学习的工厂,规模也不大,但他们的产品,无论是质量稳定性、性价比、运行的经济性都是很高的。在国内,尚无法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产品能赶上他们的质量就好了。

另外,德国人做事的风格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那些来学习的学生,感觉真的是来学艺的,很专注,生怕漏掉某个环节,而且他们做事总是不骄不躁,问题解决不了,就找来所有专家共同研究。在国内,师傅带徒弟,感觉都是藏一手,挟艺自重的很多。

适合1到6岁孩子看的绘本有哪些,可不可以推荐几本

推荐一下获奖作品,每本都可以拥有。文章值得收藏、转发、加关注!

凯迪克获奖作品推荐:

《大卫,不可以》,获得的是1998年的凯迪克银奖。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这是一本大部分家长都知道的儿童绘本,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咔嗒、咔嗒、哞》,凯迪克图画书大奖童书。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这套书是一套经典的、越读越有意思的、值得回味和珍藏的图画书作品,是《纽约时报》排行榜最畅销童书。这套书有着典型的美国式幽默:颠覆常理,恶作剧不断。或许,这样更符合孩子的逻辑。

《神奇的窗子》,2006年凯迪克金奖作品。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神奇的窗子》是一本关于祖孙之间深厚情感的图画书。小女孩去探望爷爷奶奶。迎接她的是那扇神奇的窗子。那窗子里装满爱,装满魔法,紧紧地联系着女孩与爷爷奶奶的心。

《小房子》,1943年凯迪克奖金奖。

适合年龄段:2-6岁

介绍:这本书还入选美国教育协会“100本最佳童书”、“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也是一个弥漫着伤感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城市的建设过程,从而更加热爱环境、热爱生命。

《狼婆婆》,1990年凯迪克奖的金奖。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很久以前,每当妈妈出门之后,狼婆婆就会冒充外婆来敲门,阿珊、阿桃和宝珠究竟能不能识破狼婆婆的阴谋呢?这是一本描写美丽与丑恶,柔弱与凶残,勇气和恐惧,智慧与愚蠢相对比和相较量的故事。

格林纳威奖作品推荐:

《和甘伯伯去游河》

适合年龄段:0-3岁

介绍:1970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大奖,《纽约时报》最佳插画童书奖,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和甘伯伯去游河》是约翰·伯宁罕的作品,他构思的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单纯的感觉像一个幼儿。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作者是罗伦·乔尔德,她对儿童内心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不凡之处,成为书中的幽默素材。虽然选用传统的主题,但是非常新颖。

《彩虹鱼系列》(全7册)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曾荣获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美国年度畅销童书大奖、美国纽约图书馆协会三苹奖等十多项大奖。故事中的彩虹鱼拥有孩子般的性格特点,他活泼、勇敢、乐群,同时也会犯各种各样小朋友容易犯的错误,但他在一次次的“试误”中学习、成长。

《小心大野狼》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作者为罗伦乔尔德,是近年来英国最受欢迎、最令人期待的童书作家,2000年凯特·格林威大奖得主,代表作品有“查理和劳拉”系列,《小心大野狼》等。“每次听完睡前故事,小男孩赫博都会要求妈妈把书带走,因为他害怕故事书里的大野狼。”罗伦颠覆了经典民间故事。

《亲爱的大熊爸爸》(全5册)

适合年龄段:3-6岁

介绍:《亲爱的大熊爸爸》系列分为《大熊爸爸当保姆》、《大熊爸爸是个英雄》、《大熊爸爸的小毛头》、《大熊爸爸去野餐》、《大熊爸爸的假期》五册。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离不开父亲这一举足轻重的角色,父亲的正面教育、引导和激励对孩子的重要。

安徒生奖作品推荐:

《我爸爸》

适合年龄段:2-6岁

介绍:画家安东尼·布朗所著,荣获2000年国际安徒生大奖。每一个看过他创作的《我爸爸》的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爸爸,也都希望有这样的爸爸;每一个看过这两《我爸爸》的爸爸都会喜欢这个爸爸,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爸爸。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适合年龄段:1-6岁

介绍:画家沃尔夫·埃布鲁赫所著,荣获2006年国际安徒生大奖。本书透过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满足其好奇心,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大小便的正确常识。

《大猩猩系列绘本》

适合年龄段:6以上岁

介绍:《大猩猩》当年一经出版,就一举荣获多项重要大奖,并且将作者安东尼·布朗推进顶尖图画书创作者之林,成为布朗经典而重要的代表作。本书利用了“父亲”和“大猩猩”的共同点——高大威武却亲切温和,描绘出父爱的伟大,以及孩子的孤独,渴望得到安全感的心理。

《ABC之书》

适合年龄段:0-3岁

介绍:本书荣获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美国波士顿环球号角图画书奖、布鲁克林美术馆奖等,作者是安野光雅,是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绘制而成的26个英文字母类似木纹的效果,每一张图周围的装饰图里都隐藏着以同一英文字母开头的动植物。充满了观察和寻找的乐趣。

《沙发底下藏着什么》

适合年龄段:4-6岁

介绍:本书作者玛格丽特·马伊因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过2006年的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沙发底下藏着什么》讲述是一个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充满了童年乐趣的故事。

德国战败后,技术人才遭到美苏抢夺,为啥日本专家却无人问津

在二战初期,德国已经取得可用于实际生产的技术,其实同美英苏等主要盟国相比,并不占有巨大优势。直到在1942年以后,德国对战争的投入使得德国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得不加快科技的研发速度,企图依靠科技的绝对优势,来获得战争的胜利。

那为什么会出现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美苏两个不同阵营的大国争夺德国科学家的情况呢?狼君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配图为二战期间德国的黑科技)

第一点,德国科技发达,足以弥补战争给本国带来的损失。

现代导弹的鼻祖V-1,V-2型火箭以及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喷气式战斗机Me-262都是当时德国军工科技的杰出代表。当时火箭发动机和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各国都已经起步,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只不过没有德国发展的迅速,早早的投入实战。在战争结束时,德国在高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也就成了战胜国迫切想要得到的资源。

要知道,战争投入的资源和金钱都是巨大的,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么怎么怎么才能在战争中获益呢?答案就是抢劫战败国,抢劫资源,生产设备,技术人才,才能让战败国在这笔“买卖”中“不赔钱”。而技术人才,尤其是科学家的价值无疑是最高的,成为了各国争相抢夺的重要目标。

第二点,美苏都意识到战后两国的对抗是必然的,不把资源抢过来,就是拱手让给敌人。

当时局势渐明,美苏已经明了的开始组建和维持自己的阵营,两大阵营对抗已成必然。那么自然要囤积力量为日后的对抗做足准备,而当时美苏分别从德国的西部和东部攻入德国,一块肉,引来两匹狼,那么争夺也就成了必然。日本则不同,由美国独享,自然不用争夺,苏联想抢,但没条件抢。

而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时期,用于军事的高级技术,可以经过非常简单的处理就转为民用。而一种技术一旦转为民用之后,那么这种技术就转瞬之间进入到了高额回报期。比如我们现在每天都要使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就是军转民的“杰出”代表。而当时的德国就拥有大量拥有广阔开发前景的高科技,获得这些高科技,最简单的就是获得人才,所以德国技术人才自然成为了抢手货。

第三点,德国科技精英层对于两个国家的态度不一。

在二战爆发之前和二战中,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迫使大量犹太人,包括众多的犹太人科学家逃亡。当时的美国,因为其本身移民国家的属性,对于精英阶级的犹太人并不排斥,使得犹太人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点。所以在这个阶段美国接收了大量各领域优秀的犹太科学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因斯坦了。

但地处东欧的苏联就不一样了,当时对犹太人的歧视可不要以为仅仅存在于德国,当时的整个欧洲都存在对犹太人的歧视,只不过是德国对待犹太人的方式最极端。当时生活在苏联的犹太人虽说日子还算好过,但从沙俄遗留下来的歧视,对于苏联以外的犹太人还是有距离感,所以犹太人对苏联也没什么好感(当然还包括西方妖魔化苏联的宣传)。

美国想要横跨大西洋接过想要赴美的德国科学家,有着大西洋这道天堑的阻隔。而苏联要阻止德国科学家逃往美国,一来一往,自然成了抢夺科学家。

第四点,日本整体科技实力不如德国。

当时的日本,整体科技实力较欧美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出现什么惊人的科技成就,对美苏的吸引力自然不如德国的大。日本在战争中后期,有很大一部分的科技研发,依靠的是德国的援助,而其自己根据自身特点研制的科技,并不符合美苏的需求,吸引力又下降了一节。

虽然当时的日本虽然军工科技弱了一点,但是日本的医学和微生物学却是十分发达的。这就要提一句臭名昭著的513部队和731部队,他们获得了巨量的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得来的人体实验数据。而美国作为胜利者,自然独享了日本专家和重要的实验数据,为了使这些专家逃过审判,甚至还协助日本人销毁证据,不承认其存在,吃相难看至极。

所以日本的专家并非无人问津,只是存在感比较低罢了,而且美国独占日本,也没有和其竞争的对手,毕竟苏联在东北已经吃饱了,对于没什么重要性的日本专家,兴趣也不大。

如果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同样是技术人才,为何德国专家遭到美苏疯抢,日本专家却无人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