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李约瑟难题”你怎么解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李约瑟之谜解决办法,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李约瑟难题”你怎么解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李约瑟之谜阅读理解
李约瑟之谜,中国的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落后了呢?
多少人关注,多少人思索,为什么?
我不能给以肯定的答案。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唯一答案!历史会告诉你!
明朝永乐大帝时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几百年。新大陆的发现开启了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历史,从此,西方各国纷纷加入了这个发现,占有殖民地的大潮里。我们的郑和回来了,依旧是两手空空!
关于“李约瑟难题”你怎么解
感谢邀请。
这确实是一个大课题。楼上高人说的好——此问题,在“五四”时期,国内知识界已经在探讨了;近些年,也有若干专著做过研究。
所以,只能谈些个人浅见了。
如何看待中国没有跟上世界性的近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我赞同黄仁宇提倡的“大历史观”——中国科技“掉队”,仅是“大厦一隅”——其只是中国在近代整体落伍的表象之一——从总体上说,中国在近几百年来,与世界很多国家相比,没能跟上进步的步伐。
科技不是单独发展的,它有自己的规律,但从根本上说,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与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相适应的。纵观世界各国史,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产力水平和整体文化水平极其落后的情况下,科技水平能够突飞猛进的。
19世纪以前,中国如果按GDP计算,确实是占据了世界总量的很大一部分。不过,其意义,仅仅是统计学方面的——中国的国家太大,人口太多,几千年保持稳定,底子不错;而其他国家则多在10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国土面积和人口相对少的不是一星半点,即便一些国家跑步进入了资本主义,也还是处于初期发展之中。
但在19世纪以后,发达与不发达的差距就迅速拉大了。
关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看作是中国科技之所以落后的基础因素——中国19世纪前的“富裕”和之后的落后,都于此有关。中国的“地理环境”——周边的高原、高山、大漠、翰海,抵御了外部强敌的大规模入侵,提供了一个内部长期稳定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其一;其二,以黄河长江为主的水系,提供了适合农耕发展的条件——5000年以前的,类如生活于良渚地区的先民,已经在大修水利,改造良田。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上,早早形成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才是造成中国在近几百年多方面包括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基础来说,中国几千年里,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为主,亦有少部分的游牧部落,但都需“靠天吃饭”,生存不太难,富裕不可能——这是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上,与这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几千年都是土地拥有者和农耕生产者之间结成的封建关系——差别只是不同朝代的大地主,如王朝时代的“王”或帝国时代的“皇帝”;以及中小地主,如“诸侯”、“氏族”以及后来的地主。从上层建筑来说,中国早早形成了统一的王国和帝国——夏商周是王国,秦汉、唐宋、明清是帝国。大一统,或叫统一,在中国是为必然——一是为了抵御来自西部北部游牧民族的袭扰——必须靠统一国家才有可能应对;二是只有统一,才能抗拒旱涝等自然灾害——东周天子式微,诸侯们就“私下”誓盟,约定遇到自然灾害怎们办,还订出了具体条款。
与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这种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的,是形成了一套便于实行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不管人们认为儒家学说有多少优点,从客观事实上来说,其确实是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屡试不爽”的好东西,其与封建宗法制度相得益彰,无缝衔接。儒家学说的特点之一,是不主张“创新”和“改革”,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这是“五四”时期,之所以会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根本原因。
与封建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是其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秦朝太短,从汉开始,即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多少年来,教育都是围绕“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进行和展开的——这不能不说,是给培养什么样的知识分子,已经提前铸好了“模子”。科举制度,是形式上的人才选拔创举,然而,选拔的内容和标准又过于单一化——内容是儒学,标准是八股文。有抱负、有才学的人,未必能顺利通过科举的“独木桥”。自然科学方面,除去可以用来记账的加减乘除,其他几乎一概不讲,也没得讲。出现如写出《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始终不是大概率事件。
还可以算作上层建筑的,是国家的治理模式。黄仁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没有解决好治理制度的问题——没有配套适应的法律法规;没有精细的统计手段;没有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手段;当然也没有发展规划和预决算。靠什么呢?靠“奉天承运,皇帝昭曰”;靠道德要求;靠“杀一儆百”;靠天子睿智和勤奋——雍正一日阅览奏折,朱批写一万多字,尽管大抓“吏治”、摊丁入亩、火耗归功,都是好措施,但终究“杯水车薪”。以上这些因素叠加,使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期处于一种不利于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
封建社会的压迫者,是皇帝和中型的小型的地主;被压迫者,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城市平民阶层,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工商阶层,也没有形成可以进行科技研究的规模化人群。这也是不利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
欧洲则有不同。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地少人多,很多人靠海生活,因此,随着造船和罗盘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地理大发现;尼德兰,作为“低地国”(包括比利时和卢森堡),因为封建统治十分薄弱,而城市平民十分壮大,才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如果走了发展农业的道路,可能后来的局面会不同,但因其是岛国,所以很早参与了海外开发,在建立了诸多殖民地后,羊毛及纺织品的生成及出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部分。由此不仅在18世纪中后期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还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欧洲的科技发展,都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发展起来的——科技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合其发展的时候,才会迅速发展。
有人可能会说,按照你讲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就没有发展了吗?不是这个意思。几千年中国有发展,而且发展不小。这从人口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葛剑雄教授写过多本中国人口研究的专著,他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统一与分裂和人口的关系,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关系。这里不多赘述,有兴趣者,可找来看看。
保罗.肯尼迪写过一本《大国的兴衰》,分析了从1500-2000年,世界各大国的兴衰变迁。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经济、科技的发展,主要在于一个国家的内因。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是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过程。她曾经领先世界,但在近二三百年里落后了。前一百多年,是中国的内因造成的——封建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包括科技的发展;后一百多年,世界列强已不允许中国按照自己的强国意愿发展。
保罗.肯尼迪认为,日本和俄国的发展是特例。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个时候,中国的清朝,已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攻破了国门,想发展已十分困难,于是形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局面。俱往矣。
中国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是这最近的四十年——改革开放,焕发了古老中国的活力。1978年,中国的GDP是3645亿;2017年,是827122亿。四十年间,增长了200多倍。这是一个奇迹。其中,包含着科技方面的巨大进步。还是那个地理环境,还是原来的民族,何以至此呢?不过是又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探讨李约瑟的问题是有意义的,查找过去落后的原因,是为更坚定地走现在的富民强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最后再啰嗦几句,概括一下前面的观点——对于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了,地理环境因素是重要的,但不是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封建社会落后的生成关系和上层建筑,阻碍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长期曾经辉煌过,近代以来的几百年落后了,这里面内部的原因是主要的,后来世界列强的入侵,也是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让中国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条道路对中华民族来说,弥足珍贵。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关于“李约瑟难题”你怎么解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