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

大家好,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你怎么认为呢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专家不建议不要打孩子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你怎么认为呢和专家不建议不要打孩子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你怎么认为呢
  2. 教育孩子,是该打还是不该打经常被打的孩子会记恨父母吗
  3. 孩子做错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为什么
  4.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缺陷

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你怎么认为呢

小孩子不听话,原因在于父母亲对他的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有些父母亲把自己的儿女当成宝贝一样,娇生贯养,这样反而害了孩子,小孩子犯了严重错误做为家长的可以适当的教训,下手不要太重就可以了,要不然小孩长大了有了叛逆的心就能飞上天。

教育孩子,是该打还是不该打经常被打的孩子会记恨父母吗

谢邀。孩子该不该打,能不能打,不能绝对化!有人说孩子不能打,向西方理念看齐,说孩子不是私产,是国家的,对吗?对!但不能打吗,我认为犯了实质性的错误,语言不能显示惩戒威力的时候可以打,打是为了让他记住有些规则绝对不可以触碰,有些底线绝对不能破!

如果说教能解决一切问题,那国家要机器做什么?要警察做什么?要监狱做什么?成人对于说教还置若罔闻,何况一个孩子!

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比如骂大人,比如摸电门,比如在马路上奔跑玩闹,说了不听就可以打!打是为了让他记住犯了大错误就要付出代价!这种错误不能犯第二次。这是成长的必修课!

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古代对于孩子的惩罚的门槛很低,动辄打骂,在现代是行不通的,现在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多沟通,多交流,但不能放纵和溺爱,小错批评,大错惩罚,辅以适当惩戒,为了其更好的心理成长!

孩子做错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为什么

对于孩子做错了事,老是不改,我建议家长先不要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问题: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二、了解孩子老做错事背后的真实原因。三、根据年龄特点和具体事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讲一个真实案例:

隔壁老王是某单位的部门领导,精明能干、待人谦和,唯独对自家的14岁的儿子毛毛头疼不已。

每次见到儿子,都跟炸了毛的狮子一样,简直判若两人。

在毛毛小的时候,只要做错事,老王就训斥;在孩子越长越大时,老王的吼叫不管用了,就开始上手。因为他信奉“棍棒教育”。

结果呢,在孩子12岁时,父子俩就经常上演“拳击大赛”,大都是一方失败,另一方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效,却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的阴影。

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调皮捣蛋。

还记得,我们对刚生下来的宝宝的印象吗?可爱、好玩,肉肉的额,想摸又不敢摸。就算他从早到晚扯着嗓子哇哇直哭,我们也不会说孩子调皮,只会说孩子是不是不舒服了,得找个医生问问。

现在呢,孩子做错事情了,我们每次以我们的标准来认定他老是不改,就想动手。有没有考虑到孩子为什么不改,是不是心里不舒服,是不是得请教专业人士。

很多人在孩子3岁之前甚至6岁以前做错事的时候,都认为孩子小,不用理他,大了就好。熊孩子就是这样被熊家长养成的。孩子小,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几十天的宝宝吃奶粉时,被热的奶粉烫过一次,下次在喝时,就会用嘴巴不停的试。反复几次,直到喝到嘴巴里的奶粉不烫时,才会咕噜咕噜快速吃奶粉。

下面我简述下2-3岁孩子的特点:

思维特点:想象和现实易混淆;把身边的万物都看作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只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

行为特点:不会拿勺子、拿茶杯,但是不愿意接受帮助;喜欢玩玩具,但是不会收拾;不会物品归位等。

二、了解孩子老做错事背后的真实原因

晚上吃饭时,4岁的苗苗将妈妈盛给自己的鱼汤,全部倒给了君子兰。

妈妈一看,辛苦熬了一下午的汤白费了,养了几年的君子兰死了,瞬间火冒三丈,将苗苗痛打了一顿。然后打电话,将苗苗奶奶叫回来了,这么调皮的孩子实在是让人生气,计划送到奶奶家住一段。

这是苗苗一周内浇死的第四盆花了。

在奶奶的安抚下,苗苗哭着说出了背后的原因:“她浇的都是妈妈最喜欢的花草。听妈妈说鱼汤有营养,她想让它们增加点营养,让它们长的快一点,妈妈也会更开心。”

其实孩子在被打第四次后,也没弄明白“妈妈为什么打她”。

听了孩子的话,苗苗妈瞬间抱着孩子,非常自责的哭了起来。

通过这个小事例,大家还觉得孩子只是调皮吗?真的只是屡教不改吗?错在哪呢?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美】珍妮·艾里姆

万幸的是,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和孩子道了歉。随后在教育孩子当中,妈妈肯定不会依个人想法认定孩子不听话,随意打骂。这是一个觉醒了的妈妈。

三、根据年龄特点和具体事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对于反复犯错、不知悔改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去学习他的年龄特色,然后去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最后才是采取措施。

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反复扔玩具,在你批评后,绝对是死不悔改。因为他正在度过手臂敏感期,以及通过重复扔东西判定自己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成人不仅不能阻止,还陪着孩子一起安全的扔、有趣味的扔。直至这个敏感期过去,他对这类游戏厌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不可避免,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他明黑白、知对错。我一般会这样做:

1.在他第一次犯错时,我会找他聊天,告诉他那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做个提醒。比如:人没有到齐,自己去抓饭。

2.关于危险的事情,我会批评他。比如:在火炉子旁走来走去。

3.同一件事情,反复出错,我会冷处理,让他站墙边思考。比如:多次玩水,弄湿衣服。

4.如果出去玩时,多次没有把骑出去的车子骑回来,我会停止他骑车,或者取消他的部分权利,让他付出代价。

5.最后才是动手打,也仅限于打屁股。

管孩子,就是教育孩子,让孩子在鼓励和批评的相互作用中,健康成长。

盯着孩子身上的“亮点”,常使用鼓励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听话,也越来越自信。

使用的多了,会让孩子活在“我最棒”的幻想里,不能连接现实,遇到挫折就过分自责,太脆弱而经不起风雨,没有韧性。

批评教育:在一次考试中,小明考的不好,被妈妈像唐僧念经似的批评了一个周末。下一次,他就会想,我要好好学习,一定不能让妈妈再批评我而错失了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机会。

他学习的动力因为反复批评而变了。这改变了我们批评他的目的。

因此,批评、惩罚不可多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孩子一直朝着反方向去走,成人后,他就习惯了迎合,忘了本心。这不是教育的目的。聪明的家长,对孩子往往是鼓励多于批评。

综上所述:孩子做错了事情,打是最快速的解决办法,却治标不治本。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愿我们都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做智慧父母,科学育儿。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缺陷

在当今社会,打骂仍然是许多家长管教孩子的主要法宝,一是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二是源于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实打骂教育危害多多,具体有哪些呢?

一、经常打骂孩子,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因为怕打,所以对父母唯命是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懦弱、自卑,凡事都缺乏自信。所谓“强势妈妈带出弱势儿女”就是这个道理。

二、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脾气,遇事缺乏耐心,与同龄人交往时具有攻击性,因为父母给他做了暴力美学的榜样。

三、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还会慢慢形成撒谎的习惯。犯了错误之后,孩子为了避免回家挨打,就会说出一些欺骗父母的话,久而久之,做人就慢慢失去了诚信。

以下两种情况的孩子更加不适合打骂教育。

一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遭遇挫折,本来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结果却换来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孩子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一旦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许会做出偏激的事情。

有一次,我家熊孩子被老师打电话到家中告状,说他拔了同学的气门芯,回来后批评几句还犟嘴,被他妈妈一顿好打,但这回挨打和往常不一样,活泼开朗的他之后连续好几天闷闷不乐,后来我们去了学校才弄清气门芯不是他干的。原来如此,大人都受不了委屈,何况孩子呢?然后,我们赔礼道歉,他才重开了笑脸。

二是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原本就非常内向,父母在教育时最好不要随随便便打骂他们,因为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如果经常被打骂,会造成他们不愿意向周围的同学或家长吐露心声,久而久之,心理也就变得非常压抑。

打骂教育我们也要因人而异吧。像小时候的我胆大脸皮厚且最淘气,就比较适合我父母的打骂教育。每每我犯了错,父亲就会拿出竹条抽打我,妈妈还在旁边说打得好,打得重时,她会在背后偷偷地抹眼泪。记忆中有次妈妈用荆条打我,裸露的肚皮上留下了一个个小荆刺,到了晚上,妈又在灯光下给我用针一个一个地挑。

现在已为人父,又为人师的我回想过去,真的很感谢父母的打骂教育,让我很小就明白了犯错需要付出代价的道理。

总之,君子动口不动手,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烦躁,我们不仅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倍伴他们成长的知心朋友!

----------------------------------

本人为头条新手,已经从事中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擅长零基础教学和培优,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我必将加倍努力!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今日话题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