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什么短命

佚名 不建议 2023-08-20 13:09:35 -
隋朝为什么短命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隋朝为什么短命的问题,以及和为什么不建议储积粮食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历史上隋朝和唐朝那个最富为什么
  2. 隋文帝统治时期为什么物质和粮食充足
  3. 隋朝富足吗,唐朝什么时候达到了这种程度
  4. 隋朝为什么短命

中国历史上隋朝和唐朝那个最富为什么

隋朝富国,唐朝富民。两者虽然都很富有,但是从国运的角度看来,唐王朝无疑更胜一筹。

隋朝的富有在史书上已经明证,毋庸置疑。但是,隋帝国诺大的家业,却被隋炀帝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因而导致国家败亡。隋朝建国与其他王朝不同,史家曾经有言“自古得国之易,无有如杨坚者。”这也就是说隋朝建国时,他的百姓生活是相对非常安稳的。虽然有尉迟迥等人的叛乱,但战局没有扩大,这就使得隋朝的原始积累其实是北周多年来的产物。所以说他的国力充沛也是不无道理。再加上隋朝南征陈国,完成了南北朝的统一,南北方数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至此终结。隋朝的国库中又加上了自东晋以来的南方国库积累,它的总体数量达到高峰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随着隋文帝的去世。杨广登基之后,大办公共工程,他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在焕发生机,这样的千年工程自然将会大损国力。而且,从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开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这样浩大的工程仅仅只用了七年时间,可见国家当时的国力和执行力。清代的圆明园建设始于康熙四十六年,经营建设长达百余年。如此,便能够看出隋朝的富有主要是集中体现在国家层面,隋炀帝时期的对外活动也是不遗余力。甚至用绢花和布帛来装饰树木接待外国使臣,可是当时的国家还有很多衣不蔽体的人。这就看出国富民贫是当时的状况。

唐代虽然是在一片烽烟之中建国,但是却积极推行较为积极的民生政策。贞观永徽时期,轻徭薄赋,政治开明,百姓的负担较小。而且,国家对于政府开支的管控也比较严格,不仅缩减了政府机构,对于宫室殿阁的兴建也非常谨慎。但是,唐代的粮食价格却在不断的下降。隋代大业年间,斗米数百钱。贞观八年,米斗四五钱。如此大的价格差距足见两代的不同境遇,隋朝短促而亡,唐代绵延不断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隋文帝统治时期为什么物质和粮食充足

隋文帝统治时期为什么物质和粮食充足?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开明务实的皇帝,他在即住之后,在政治、经济的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修定法律和制度,一切从人民群众的休养生息入手改革,适合于自晋朝以后“五胡乱华”时的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制,从此,巩固了中央集权。不仅如此,为了人民的休养生息,多次减税,减轻农民的负担,大力促进囯家农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楊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并且在对待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采取防范和安抚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民族矛盾,被北方民族称为“圣人可汗”。使原来战乱不止的国家,到了开皇年间,隋朝的疆域辽阔,人口也达到700万人,使国家出现了几百年间前所未有辉煌时刻。

结论: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锐意进取,政绩卓著,使国家出现了繁荣景象,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和人民的物质丰富,粮食充足。这些都是与隋文帝的开明治理国家,一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分不开的。

隋朝富足吗,唐朝什么时候达到了这种程度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纷争之后,中国再度回归一统。隋朝的各种政治、经济举措,对后世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之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隋朝的疆域

这里我们首先来看隋朝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吧。581年隋文帝取代了北周称帝,建立隋朝。这个时候的隋朝占据着中国的北方,经历了长期的动荡之后,生产逐渐恢复。隋文帝建国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北方地区是比较安定的。隋文帝又在政治、经济领域内进行了诸多的改革,这些改革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反,在当时的南方,陈朝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局面之中。陈后主陈叔宝除了声色犬马,也没有别的能耐。隋朝逐渐取得了对陈朝的绝对优势之后,589年隋朝派出五十万大军消灭了南方的陈朝,天下回归统一。对此,我们绝对是要承认隋朝的伟大贡献的。

隋文帝杨坚画像

隋文帝在北魏、北周时期均田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均田制。为了推行均田制,首先需要掌握人口数量。于是,又推行“大阅貌索”整顿户籍。同时推行“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这些措施,打击了豪强势族们是势力,增加了政府掌握的人口数量,进而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也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所以,杜佑在《通典》中说:“隋氏之盛,实由于斯。”

而且,大运河的开凿,毕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举措,大运河的开凿,把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与江淮以南财富之地联系起来,在转输物资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通典》说:“西通河洛,南达于淮”,“交、广、荆、扬、益、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皮日休在《汴河铭》中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运河保证隋朝能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洛阳附近仓库储藏的丰富,足以证明这一点,其后唐朝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因于这一运河体系。

隋炀帝所开凿的大运河

到了隋炀帝大业之初,隋朝的国力就达到了顶峰!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往往以为二世而亡的隋朝可能是很凋敝贫穷的王朝,其实隋朝是非常富庶的。隋朝的富庶首先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恢复上。隋朝建立以后,多次迎来农业的大丰收。相应地,政府的粮食储备也有了很大的增加。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到了隋炀帝的时候,又在洛阳周围兴建了含嘉仓、洛口仓、回洛仓等著名的粮仓。根据史书的记载洛阳周围有两个大的粮仓,一个是洛口仓,周围有二十多里,有三千个地窖,每窖可藏粮食八千石;回洛仓周围有十多里,有三百多个地窖。这两个仓库就可以储存粮食二千六百多万石。从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些粮仓的巨大。七十年代以来,在洛阳市对含嘉仓进行了发掘,找到仓窖四十多座。其中的第160号窖还保存有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全国类似这样的粮仓还有很多。

含嘉仓遗址

不仅是粮食,隋朝政府手里所掌握的布帛也数量众多。太原的府库中在隋朝灭亡四年后还存有十万匹布帛。长安的府库中所藏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一直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文献通考书影

但是,如此富庶的隋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而后,政府并没有让百姓从经济发展之中获得好处,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都被隋朝政府占有。我们前面提到隋朝政府拥有那么多规模巨大的粮仓,这固然是经济发展的反应,可它们也是隋朝税赋的表现,这些粮食都是从百姓手里征收过来的。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如此大规模征收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民生的凋敝。隋朝是典型的国富民贫!隋朝政府不懂的藏富于民的道理,过度的征收,不仅剥夺了民间经济发展的活力,而且使得民间失去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平安无事的时候尚可,一旦遇到一些非常情况的时候,民间就会因为政府救济的不及时而出大乱子。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曾经说过:“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大损于国者”,“莫甚于聚财于天子”;“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这些无疑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隋炀帝画像

其次,表面的富庶也使得统治者忘乎所以。隋炀帝本来就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他看到政府手里所掌握如此巨大的财富之后,就更加忘乎所以了。轻易发动了对外战争,本人又巡行无度,加剧了隋朝崩溃的速度。刚愎自用的隋炀帝,更是到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为什么成了亡国之君。

隋朝为什么短命

五胡乱华后,杨坚逼自己的外甥周静帝让位,建立隋朝,史称为隋文帝。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混乱局面,国家经济发展,疆域辽阔,人口达到了700多万,达到了农耕文明的巅峰。可是为什么传到杨广手里,如此强盛的帝国,仅仅38年就如流星般消逝了呢?

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现在挖河清淤可以运用大型机械,1000多年前,这可是一项大型工程,全部需要人挖肩挑,难度可想而知。

据唐韩偓写的《开河记》记载,隋炀帝为了开凿大运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服役,征发了360万人。还从五家抽一人,保障民工的伙食。杨广安排五万大汉作为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东自荥阳,北到河阳,一眼望去,全是载死人的运尸车,恐怖万状。

在老爹杨坚努力下,隋朝人口达到空前了700多万(唐朝贞观之治时人口也没有这么多),可是败家子杨广就给虐死250万。老百姓无法生活,各地起义军烽烟四起,隋朝风雨飘摇。

荒淫无度众叛亲离

杨广是个特别自负自私的人,其实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没当皇帝之前,到处征战立下不少战功,深得杨坚信任。

继承皇位后,他不等大运河完工,就乘坐着特制的龙船,带领文武大臣,随行船队几千艘浩浩荡荡巡游江南。船队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声闻好几里,500里内的州县都要供应食物、特产,杨广一路游山玩水。

杨广这一路走下来,再加上当地官员的趁机加码,老百姓就像遭受了蝗灾一样,生活难以维系。

杨广疑心很重,各地农民起义,大臣们也心怀鬼胎,不少大臣的子女甚至加入了起义军。助其登上皇位的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带头反叛,各大家族也在观望,杨广也深感危机四伏。

劳师远征国家空虚

不作不死。杨广就是那个作死的人。继位初期,改革议事规则,完善三省六部体系,创新科举制度,让一些平民有了出头之日。看着国家经济发展,他逐渐膨胀,根本不把各地的起义放在心上,也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三次巡游江南,只顾自己吃喝玩乐。

在开挖运河的同时,他三次远征辽东,劳师远征,大量青壮年牺牲在寒冷之地,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百姓无法生活,纷纷加入了起义军。

那些士族们也纷纷表明立场,宇文家族、河西李家都起兵反叛,杨广被宇文化及逼迫自杀而亡,38年的大隋支离破碎、土崩瓦解。

反观历史,秦、隋都是在一片乱世中建立起来的王朝,并且国家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可都是昙花一现转瞬凋零,这与统治者有关,也应该和人民对自由思想向往有关,也和贵族利益受到削弱有关,这些问题的交织造成了隋帝国的陨落。(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趣说历史,读书明志,我是@书海里游泳的鱼,欢迎关注我,留言一起交流历史趣事!

隋朝为什么短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不建议储积粮食、隋朝为什么短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隋朝为什么是短命王朝 隋炀帝做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