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曹谁在访谈中说“中国新诗99%都是垃圾”,你是否同意为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不建议学新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学诗不格律,到头一场空”
谢邀
题主“学诗不格律,到头一场空”这观点我不赞同。
诗是纵多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对语言进行有节奏和韵律的提炼,来反映丰富的生活现状或表达对某人某事的充沛情感。
借诗中语句情感的高度集中,来表述所处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
在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乐府,也就是我们说的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诗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三种。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音韵、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
如“绝句”分为七字的“七绝”和五字的“五绝”,都是四句,而“律诗”一般是八句,五言的称为“五律”,七言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长律”或“排律”。
词:又称为长短句、曲子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的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自由诗:是近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没有固定格式,注重内在自然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易懂。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比较注重诗的意境和激情,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给人无限的遐想,篇幅较短小,跟散文一样可不分行,可不押韵。
本人认为写诗没有必要一定要格律诗,格律诗仅仅是诗的一种,写作条框较多而已。为了凑格律,影响自己情感的表达,得不偿失。当然,某些诗词大家除外,像我这种娱乐型的,只要能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意境就很完美了。
诗,长的洋洋洒洒成卷,短的寥寥一字即成,同样意境隽永。好诗,没有必要非去讲究平仄。有韵,感觉语句上口,把意境完美的演绎。
个人观点,请大家一起探讨分享才是诗的内在之美。
曹谁在访谈中说“中国新诗99%都是垃圾”,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一鸣和曹谁我不认识。只评论‘新诗99%都是垃圾’的观点。
现在的新诗垃圾非常非常多。但比例不是99%。至少有100%。
我们欣赏一下郭沫若的垃圾诗歌——《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垃圾诗歌,居然因为非常‘优秀’,被选入过教科书。可想而知,那些没能入选教科书的新诗有多垃圾。
对于新诗,一言蔽之——没有最垃圾,只有更垃圾!
为何?是现代人笨吗?非也。散文可以白话,议论文可以白话。诗歌不能白话。诗歌白话,就好比美酒兑水。韵味全无。
假如:某人写了一首诗歌非常棒。我读过之后,觉得确实非常棒。只有一种可能,他写的不是新诗,而是古体诗,或者是宋词。绝无第二种可能。
为什么感觉现在老是有人拿平平仄仄来说事,多提倡些新诗不好吗
偏左偏右没意思,还是走中间吧。只要把结尾平仄掌握好就差不多啦!本人只注重把作品写生动一点点而已?
八十九十年代的诗歌为什么在新世纪快速没落了
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只有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百年对于一两代人来说,非常漫长,但是在历史上来看,也就白驹过隙弹指一挥而已。
新诗发展之快,如同催古拉朽风扫残云,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旧体诗词,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登上了历史主角的地位。这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
旧体诗本来就来源于民间,经过漫长的创新发展,就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说,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是,古诗在形式完美的外表之下,真正的艺术活力少了,优秀的诗歌作品少了,与大众的共享也少了。诗歌成为文人的“圈子”文化,没有大众共享的文化,那是很危险的,因为文化的接受主体,毕竟是人民大众,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新诗就是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这个要求而崭露头角的新文化,所以,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和历史交替之时,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容她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和光鲜。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新诗确实有点没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风风火火的感觉了。
那么,首先,怎么看八九十年代新诗的崛起呢?
我们还是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吧。
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如潮的时代。封建帝国的大清朝被推翻几年,就是二次革命,然后就是北伐,然后又是抗日战争,然后是解放战争,然后是成立新中国。
一段时间里,文学为政治服务成为假大空文学,口号文学的借口,文学创作缺乏艺术感染力,缺乏文学的自身特点,文学等于政治,人民群众是不满意这样的文学的。
改革开放以后,文学创作首先是理论突破,恢复了文学用形象思维说话创作的艺术本质,因此,文学诗歌创作一度非常繁荣,也激起了人民群众对文学的喜爱与渴求。喜爱诗歌,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据说,当时北京大学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诗人。诗人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簇拥,仿佛诗人就是一个大明星似的。
因为,文学是艺术不是政治口号的传声筒和解说词。人民群众需要抒发自己内心精神的呼唤——诗歌。需要诗歌走近大众贴近生活。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当时也起到了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
例如诗人顾城的短诗《黑眼睛》“黑色的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就是这种时代的内心宣泄。
那么,为什么进入新世纪,诗歌的风光不在?原因很多,理由也很多。
但是,我只想说,这是“绚烂归于平淡”吧。
八九十年代,虽然也涌现了一批诗歌新人,例如工人顾城,舒婷等,毕竟能够发表作品的人不是很多。进入新世纪,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人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作品,因此,诗歌的繁荣,不如说体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毕竟今天的诗人更多,发表的作品也更多。互联网是生活,已经是一种常态的新生活,诗歌就生活在这样的新常态之中,可能还有一部分人,没有适应过来。
不过,诗歌的研究和创新也不是很多。互联网已经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我们并没有产生出一批社会反响巨大的诗歌作品,这是值得思考的。
最近,有人又开始思考,诗歌是大众好还是小众好?
我觉得,诗歌,永远要忠于艺术的规律。没有好的艺术,就没有艺术发展的可能,任何时代都需要好艺术。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人间要好诗”。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
新诗要自身奋斗,这才会迎来诗歌艺术真正的春天。
我在新浪诗歌论坛上曾经说过:“我们在诗歌面前还相当渺小”。诗歌的创新之路还任重道远,例如新诗要不要格律?格律与新诗是不是一对冤家对头?
我们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和理论家在奋斗。我个人提出了“诗歌要自律”的设想,一些研究诗歌的朋友非常重视。具体就是说,从自由诗到自律诗,应该是一种包容。自律和格律不是一回事,也不应该是冤家对头。中国历史上的宋词,如果去掉一个个词牌名,会是什么?我说,那一定是一首首自律诗。所以,自律诗可能比格律诗更包容吧。
目前,我们的网络诗歌,亟需注重诗歌创作的品质问题,比如。新诗要不要提高质量?怎么才能提高诗歌创作的艺术质量,没有监督的诗歌创作,诗人会不会没有目标和追求?这需要千千万万个诗人去努力用自己的美好实践去完成美好的回答,空谈是没有多少力量的。
艺术毕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文化工作。需要用作品说话,用艺术感染人。优秀的作品就是最好的理论。美丽的诗篇就是一个美丽的时代。
曹谁在访谈中说“中国新诗99%都是垃圾”,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不建议学新诗、曹谁在访谈中说“中国新诗99%都是垃圾”,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