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基石是什么

励志名言 冷知识 2023-08-24 02:22:24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3版 供临床 预防 基础 口腔 麻醉 影像 药学 检验 护理 法医等专业使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基石是什么,以及分子生物学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狭义和广义的分子生物学,简述其主要区别
  2. 分子生物学检验必背
  3. 分子生物学神奇之处
  4.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基石是什么

什么是狭义和广义的分子生物学,简述其主要区别

广义:相当于宏观概念,是狭义内容的升华,高度的提升,范围的拓展。

狭义:相当于微观概念,什么是“狭”?因为内容狭隘具体,范围窄所以称为“狭”

广义包含狭义,例如:狭义上咱俩都是人,广义上咱俩都是动物

呵呵,如果广义起来就会没边没沿,用于名词解释上说广义什么,狭义什么,都没用,很简单,想象就知道。

一句话:广义是爹,狭义是儿,爹可以有很多很多儿女。嗯当然,儿也可以有大爹、干爹、丈人等,这就是看什么角度了。

分子生物学检验必背

1、简述双抗体夹心法(ELISA)原理定义、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1)原理定义: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上,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之结合并吸附结合抗体或抗原,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成分,再与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并保留酶的活性,然后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者被催化变为有色产物,根据反应颜色的深浅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2)操作过程:

①用一直抗体包被固相载体;

②加入受检的标本(含待测抗原),使抗原与固相上的抗体结合;

③加入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已知抗体,使之与抗原结合。标记的酶可催化底物(四甲基联苯胺)起显色反应,从而指示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存在。

(3)注意事项:

①对倍稀释抗原混匀时不要产生太多气泡;

②酶标板要洗涤干净不要交叉污染;

③加样时从最低稀释度逐一加至最高稀释度。

2、比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

(1)相同点:都是电泳方法,可用于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2)不同点:前者利用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的差异进行分离,后者利用的是两性电解质形成的光滑pH使蛋白质停留在与其pI相等的位置上进行分离;前者有扩散的作用,后者无扩散作用,因而物质更集中,分辨率高;电泳时间加长,前者电泳效果会变差,后者可使同一蛋白区带更狭窄,利于分辨。

3、比较向聚丙烯酰胺薄膜层析和凝胶柱层析。

(1)相同点:都是层析方法,可用于分离物质;固定相均为固体,流动相均为液体;与分离物质不发生反应,分离后可鉴定。

(2)不同点:前者属于特殊的吸附分配层析,后者属于分子筛层析;前者通过荧光观察判断分离物质,后者通过收集液的显色反应;前者原理与分离物质与聚丙烯酰胺薄膜形成氢键有关,后者利用分子颗粒大小有关。

4、使牛蛙红细胞细胞融合的试剂及其原理;红细胞计数。

(1)PEG;PEG具有强烈的吸水和凝聚沉淀蛋白质的作用,可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分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

(2)计数:格子数;稀释倍数。

5、两种核酸提取的基本要求和鉴定方法。

(1)DNA

基本要求:保持DNA大分子的完整性及纯度;避免机械张力剪切,操作轻柔;注意对杂质蛋白和RNA的去除;防止DNA酶对DNA的降解。

鉴定方法:A260/A280比值在1.8左右;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荧光显色,观察条带。

(2)RNA

基本要求:全程要防止RNA酶污染,对实验器具要预先处理,可加入特异性RNA酶抑制剂,实验中要佩戴一次性口罩手套。

鉴定方法:A260/A280比值在2.0左右;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荧光显色,观察28S亮度是否为18S两倍。

6、PCR的原理以及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

(1)PCR原理:

该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情况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借助一小段DNA片段来启动合成,通过一个或两个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DNA模板中的一段互补序列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DNA聚合酶将脱氧单核苷酸加到引物3’-OH末端,并以此为起点,沿模板5’→3’方向延伸,合成一条新的DNA互补链。而新合成的链又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如此循环往复,每循环一次,DNA分子数即按指数倍增(2n)。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作用:

①模板DNA:DNA复制模板;

②引物:开始阶段结合到DNA模板的一段互补序列部位,启动DNA双链的合成;

③4种脱氧核苷酸:合成DNA原料;

④耐热的DNA聚合酶:催化DNA链合成;

⑤适宜的缓冲液:维持合适pH,以保持酶的活性并帮助DNA解除缠绕结构。

7、小鼠脾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离心后从上到下都是什么成份;分离的原理;淋巴细胞浓度的计算。

(1)从上到下分别是:稀释的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2)原理:本次实验根据颗粒沉降原理,将不同密度的小鼠脾脏细胞置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进行水平式离心,使单个核细胞在其沉降运动中位于分离液洁面上;达到分离小鼠脾单个核细胞的目的。已知小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密度约为1.088,而红细胞与粒细胞的密度均大于1.088。因此,用密度为1.088±0.001的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可从小鼠脾脏细胞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

(3)计数:格子数;稀释倍数。

8、简述对流免疫电泳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电泳技术与双向琼脂扩散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定向加速的凝胶内免疫沉淀反应。与双向琼脂扩散技术中抗原与抗体分别向四周自由扩散不同,对流免疫电泳在凝胶中加一直流电场,抗原和抗体受到电泳和电渗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而向某一方向定向加速移动,因此可以提高灵敏度,明显缩短反应时间。

9、写出2种蛋白质定量方法,并择一详述。

(1)标准曲线法;标准管法。

(2)标准曲线法: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即为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具有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含有多个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络合成紫红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可以用比色法进行鉴定。

10、简述等电聚焦电泳中Ampholine&AP&TEMED、聚酰胺薄膜、秋水仙素、细胞融合中PEG、DNA纯化中EDTA&SDS、CDC实验中石蜡油&抗淋巴血清&细胞培养液&补体&锥蓝的作用。

(1)Ampholine:在直流电场作用下,能从正极到负极形成一个pH逐渐升高的平滑连续而且稳定的pH梯度,从而在电泳中实现等电点不同的物质的分离;

AP:引发凝胶的聚合;

TEMED:加速凝胶的聚合。

(2)聚酰胺薄膜:由于分离物质和展层剂的不同,其与聚酰胺薄膜上的酰胺基团竞争形成氢键的能力也不同,从而可以利用其泳动速度差异,实现不同种物质的分离。

(3)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停留在中期,便于观察。

KCl低渗溶液:使得细胞膨胀,利于中期染色体的观察。

(4)PEG:具有强烈的吸水和凝聚沉淀蛋白质的作用,可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分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

(5)EDTA:络合二价金属离子,当Mg2+被络合后,细胞内释放出来的DNA酶被抑制,避免DNA的降解,同时金属离子络合后,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有利于膜的裂解;

SDS:使蛋白质变性,能破坏膜蛋白的构象,使膜裂解,又能使核蛋白中的核酸与蛋白质解离,并且SDS也具有抑制DNA酶的作用。

(6)石蜡油:密封细胞反应板,防止污染,利于孵育;

抗淋巴血清:作为抗体提供补体结合位点与补体结合,使其活化形成MAC;

细胞培养液:作为抗体的阴性对照;

补体:与抗体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活化形成MAC,检测是否有特异性抗原;

锥蓝:使死细胞着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测得死细胞百分率。

分子生物学神奇之处

分子生物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解释我们和整个生命系统的关系,因为它能够进一步揭示出遗传物质(DNA)、特异性蛋白质如何影响和控制生物机体的各种功能。

分子生物学利用这些遗传物质和特异性蛋白质的特性来解释非常小的细胞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功能,例如克隆、编辑、基因表达以及细胞信号传递等方面。由此可见,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提供科学家们关于基本生物分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调节生命系统的复杂性。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基石是什么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基石是:

1、构成生物体各类有机大分子的单体在不同生物中都相同;

2、生物体内一切有机大分子的建成都遵循共同的规则;

3、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决定了它的属性。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全新正版基础分子生物学 第3版第三版 郑用琏 十五规划教材 2018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医学农学教程 978704049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