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故事(辜鸿铭其人)

励志句子 冷知识 2023-08-24 04:15:37 -
那些把小编气的吐血的历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辜鸿铭故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辜鸿铭晚清历史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辜鸿铭是好是坏
  2. 辜鸿铭故事
  3. 中国第一位乒乓界冠军辜鸿铭
  4. 辜鸿铭生平介绍

辜鸿铭是好是坏

《觉醒年代》辜鸿铭是好人。

《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是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对辜鸿铭的印象并不深刻,而且并不知道他究竟是谁。但是他在里面嚣张的做法让人觉得很不适,但是后来这个带尾巴的小老头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搞笑的表现。而且他也是一个不一样的守旧派。辜鸿铭是一个语言天才,而且他是外国人非常崇拜的民国大师。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面的学霸,作为一个语言天才,他的学术是无数人都为之追捧的。

辜鸿铭故事

辜鸿铭

满清时代翻译家、学者

代表作《中国的牛津运动》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男,外文名Thomson,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属为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因辜鸿铭学博中西,故人称“清末怪杰”、“清末狂儒”,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翻译了四书之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清流传》(又名《中国的牛津运动》)和《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向西方人宣传了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人物生平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说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说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访。

1901年清廷曾以“游学专门”名誉赐他为“文科进士”。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6年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书信往来。

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

?历史长河里的辜鸿铭

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

1913年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来访。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访。

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鸿铭也紧随辞职。不久,经人推荐到一家日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中国第一位乒乓界冠军辜鸿铭

并不是辜鸿铭。中国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军是容国团。在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力克群雄,荣登世界冠军的奖台,高举起圣勃莱德杯,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1937—1968),南屏镇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出生于香港工人家庭。民国30年(1941)底,因日寇侵占香港,容全家迂回家乡南屏。民国32年(1943)就读于甄贤学校。

辜鸿铭生平介绍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男,外文名Thomson,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属为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满清时代翻译家、学者。

因辜鸿铭学博中西,故人称“清末怪杰”、“清末狂儒”,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翻译了四书之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清流传》(又名《中国的牛津运动》)和《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等书[2],向西方人宣传了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辜鸿铭故事和辜鸿铭晚清历史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历史上的今天丨中国近代第一奇人 老外说,他比紫禁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