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励志句子 冷知识 2023-08-24 10:26:12 -
莆田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样子 这地方的楼盘你认识几个

大家好,关于莆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莆田的人文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莆田人不认同自己是闽南人,莆田跟潮汕和闽南跟汕尾有什么不同
  2. 莆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3. 福建省莆田市是怎么形成的
  4. 福建莆田“杨”姓的来源

莆田人不认同自己是闽南人,莆田跟潮汕和闽南跟汕尾有什么不同

让莆田人承认自己是属于闽南人,就好比让上海人承认自己是江苏人,让福清人、长乐人承认自己是莆田人,一样让人觉得可笑。

一般只有潮汕、海南、广东粤西,等地方的人,他们祖上有些是来自莆田的,现在他们所讲的母语和闽南话相似,他们才会觉得莆田是属于闽南体系的。

而在福建的本省,个别闽南人乐于见到自己多了一个小弟,也开始刻意宣传、甚至偷换概念说莆田人是属于闽南人。

莆田人自古以来就不属于闽南地区

根据莆田县志所记载,在石器时代,莆田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福建以前是属于百越中的闽越,到了封建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福建被称为闽中郡。闽中郡所属的范围,不单是现在福建全省,广东的潮汕、梅州,浙江的温州等地,在当时也是属于闽中郡。

从早期的闽中郡(福建)行政划分,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广东潮汕、梅州、浙江温州等地,他们的族谱记载着祖先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秦统一六国后,只废除掉闽越王的王号,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实际上并未派官吏,实施有效统治。

后来汉高祖上位后,恢复了之前的闽越国,把驺无诸(勾践的后裔)重新封为闽越王。

时间到了西晋,在西晋太康三年,将原建安郡,拆分为建安、晋安两郡。

到梁天监年间(502年~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梁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

兴化也就是莆田的别称,福建现在的八闽,也是后来的明朝洪武元年,将福建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

虽然在封建时代,兴化也曾一度是挂在南安郡(今闽南的泉州)所辖下,但并不代表着,莆田就属于闽南。如果你非要把封建时期的管辖说成莆田人就是闽南人,那你也可以说福建人,其实就是浙江人、江苏人,因为早期的闽越也曾划入扬州、浙江管辖的范围之下。

福建第一次人口有规模性的入迁、迁出,应该就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到了西晋时期有次最大的中原人与闽人的交会,史称八姓入闽。

以及后来的唐、宋时期等等,不同时期都有中原人迁入福建生活,这些从中原入闽的人,他们所选择的目的地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家族有记载,在唐末入闽的分为两类,一个是直接在闽北安家,另一个是在闽南安家。

这里的闽南并不是讲,莆田属于闽南人,莆田是属于福建最早设县地之一,根据莆田县志及其他史书所记载: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第一次为莆田置县,后来又废除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又置莆田县,又被废掉。

莆田与闽南一直是独立的存在,只有在不同时期,所属的管辖地被变来变去的。

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语言上,莆田话与闽南话差别还是很大的,莆田人听不懂闽南话,闽南人也听不懂莆田话。

莆田人,跟潮汕和闽南跟汕尾有什么不同

莆田人与潮汕、闽南、汕尾都属于沿海地区,这几个地方相同之处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特别是久远时期的祖先信仰,在这几个地方都很重视,春节可以不回家,但清明节祭祖,却不能不回去。

这一点可以从这几个地方的农村,每个村都有宗祠就能看出来,宗祠供奉的并不是神明,而是自己的祖先,这是属于祖先的信仰。

除此之外,这几个地方的人,都是很勤劳、团结,特别能吃苦。

要说这几个地方的不同之处,应该是在于语系上的分别,潮汕的语系更接近闽南系,哪怕是祖上从莆田的语系迁移过去的,但莆田语系一直不是当地的主流,会被当地的闽南语系所同化。

但你要是觉得,潮汕这些地方,不会说莆田话,就表达莆田以前也是闽南语系,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像是现在很多有方言的地方,他们的后代,长期生活在普通话的地方,他们都不会讲自己家乡的方言了。

但你能因为他们不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就认定,他们是外地人吗?并不是他们只是被大环境同化罢了,骨子里的基因,还是父母给的。

除了语言上的不同,饮食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莆田的很多饮食都保留着中原人的特点,再根据当地的气候、食物进行改良成适合当地人吃的食品。

比如中原地区的河南水煎包,在莆田叫煎包,莆田的煎包馅料更丰富,个头也更大。

河南人喜欢以面食为主食,莆田同样也有,莆田的卤面就是属于正餐,而把面食当成正餐,在南方很少会有。

中原人冬至有吃水饺的习俗,莆田吃的是汤圆,这个汤圆和水饺差不多,里面所包的都是肉馅的。

最后莆田一些农村,至今还保留着冬至扫墓的习俗,而不是在清明节扫墓。

结论:

莆田是属于闽中地区,自古以来就不属于闽南,闽南人与莆田人一样,他们的祖先,大多数都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

不能因为在某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把莆田划到闽南系的泉州管辖之下,就认为莆田人属于闽南体系的。

莆田与闽南一样是属于百越中里的闽越,经过几次衣冠南渡之后,闽越与中原人同化,造成了莆田独特的方言体系。

现在莆田所居住的人,从他们族谱上都可以看出来,就是以前的古原人,而不是同为闽越的闽南人。

至于莆田与闽南、潮汕的关系,也只限于历史上几次衣冠南渡,家族的变迁,让他们族谱上有同一个祖先。

在早期的时候,整个福建都是属于江南所管辖的,闽浙一家亲的说法在民间很流行,而在广东除了广府人所占据的为主导,其他地方也有闽粤一家亲的说法。

其实不管是闽浙一家亲还是闽粤一家亲,都是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人口,大变迁造成的。对于莆田与闽南来说,因为距离很近,这种变迁是相互的,比如莆田秀屿区居住着一些惠安迁过来的人,他们会讲闽南话也会讲莆田话,惠安也有莆田迁过去的,这种两个地方交界处人口相互迁移,代表不了什么。

莆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在我的印象中,莆田的市容市貌是属于四线的城市,物价相当于一线以上的城市,房价是属于二线的城市。当地人从事电商卖鞋的处处可见,莆田腔的普通话独具一格,一出口就知道是莆田人…

福建省莆田市是怎么形成的

莆田,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的东海之滨,福建省沿海福厦黄金海岸线中部,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西、南与泉州市接壤,北和福州市毗邻。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323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归侨、侨眷17万多;另有数十万华侨分布于东南亚和南北美诸国;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莆田市现辖城厢、涵江两区和莆田、仙游两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冬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21℃,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2月。

莆田县古称“蒲口”,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县,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仙游县原名清源,早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就设置清源县。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鲤升仙的传说,后更名“仙游”,别称“鲤城”。自宋至清,两县曾先后同隶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和兴化府,故至今仍俗称“兴化”(南洋一带则称“兴安”)。解放后,曾以莆田为中心,设立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等7个县。1983年,莆田县和仙游县合并成为今天的莆田市。

莆田市是福建省著名的粮果区。不仅荔枝、龙眼、枇把三果和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罐头驰名中外,而且还享有“蔗乡”之称,目前这里是全国重要产糖区之一。著名的兴化米粉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莆田市位于兴化平原,地势平坦,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和内河运输网。城厢区与涵江区之间可通小汽轮,纵横境内的福厦公路及其支线,将本市同福、厦、漳、泉、三明等城市连成一体。

莆田市被誉为“崛起的鞋城”,“靠一双鞋,走出一条路来”,是福建出口鞋类的主要生产基地。同时,淡水养殖业很发达,其中活鳗鱼的出口量占全省的40%。莆田市自古有着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名人辈出,享有“文献之邦”美称。被誉为“地方戏的活化石”的莆仙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重要剧种。莆田市还是个著名的“田径之乡”,曾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优秀田径运动员。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称誉。古往今来以重教兴学,文化发达著称。

莆田市历史悠久,景色秀丽,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主要游览点有: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湄屿潮音”、“石室藏烟”、“东山晓旭”、“紫霄怪石”、“白塘秋月”和广化寺、三清殿、木兰陂、宁海桥、古谯楼、夹祭草堂、仙游东门石坊、文庙等景点。古老的木兰溪两岸,处处洋溢生气盎然的江南风光。

福建莆田“杨”姓的来源

源寻初祖

杨姓之根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桥山、姬水间。杨氏的初祖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黄帝轩辕。历经夏商至周初,由姬姓衍生而成的杨姓,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几乎象所有的姓氏一样,杨姓的氏祖也可溯源到黄帝。

“人文初祖”的黄帝,又是姬姓的始祖,杨姓由玄嚣这一支派传递而来,而玄嚣正是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才成为杨姓的第二世。姬姓至周朝发展到了鼎盛地步,杨姓开始崭露头角。

杨姓得姓于西周,从周成王姬诵“剪桐封弟”时开始。杨姓曾三次受封:一是周康王六年姬钊封堂弟姬杼为杨侯,世称杨侯国,以杨为氏,故姬杼为杨氏肇姓始祖;二是周宣王十九年,姬静再封少子尚父,即杨氏第8世祖杨涧为杨侯;三是周安王5年,姬骄又封杨伯侨为杨侯。

秦汉望族

与其他姓不同,杨姓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望族——弘农杨氏,这表明杨姓聚族时间非常久远;汉代名臣杨震“清白传家”成为杨姓的优良传统。

杨杼后裔权高位显,成为秦汉时期的弘农望族。弘农杨震家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是后汉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廉洁奉公传为千古佳话。“不惑酒,不惑色,不惑财”,杨秉成为官场中的君子。杨氏亦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以“清白传家”为额。

三国时的杨修,“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遭曹操嫉恨而惹杀身之祸。

魏晋南北朝的勋贵

魏晋南北朝是杨姓风华正茂之时,杨姓子弟播撒在华夏大地各个角落,尤其是氐族杨氏先后建立起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其昌盛与大隋杨氏并驾齐驱。“西晋三杨”分权武帝司马炎,势倾天下。一门之内,功名满堂,杨播一家成为北魏政权中的显贵。氐族天水杨氏一度与弘农杨氏并称,成为西北显姓。

杨坚统一中国成立隋王朝

一统中华,兴科举,开凿大运河,这些业绩成为隋朝杨氏的标志;隋朝虽然仅仅维持了两代,但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溅起了绚丽的浪花。

竹帛烟消帝业墟,杨隋王朝倾覆,一损俱损,杨姓就此衰落。

唐代的杨姓十一相

从辉煌的帝王家族转变为平民百姓,杨姓很快适应了这一转化,他们在唐王朝时迅速喷发出自己的才智。

在唐朝,杨姓曾出过十一个宰相,名将、名臣不计其数。特别是在唐中叶玄宗时期,杨姓及杨家更是仅次于皇族的天下第二大家族,贵妃杨玉环、宰辅杨国忠两同族兄妹,对唐朝的影响更为他姓所不及。

满门忠烈杨家将满门皆忠烈,丹心照汗青,写就了杨家将彪炳史册的功绩;千百年来,在小说、戏曲、诗、词、绘画里,杨令公、佘太君的形象永远是堂堂正正;而杨家府内英雄女将更是有口皆碑。这个英雄群体,不仅在宋史上有碑有传,而且在杨氏族谱中也有他们的来龙去脉和生卒年月。

鼎盛江南

杨姓在宋元之前,基本上是北方的显姓望族,但是,在宋元明时期,杨姓开始大量南迁,在江南各省迅速繁衍,并且,人才辈出,英华毕具,为江南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

北宋末年,由于金兵数次大举入侵,宋政权南逃,河北、河南大量的官僚富豪阶层及平民随同渡江南迁。杨姓也就在江南地区鼎盛起来。

“宋室南渡”后,杨氏纷纷迁入江西,吉水杨辂一家独领江西杨氏风骚。其族源及发展情况,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曾撰文提及。

在播迁福建的杨氏族人中以漳州杨氏71世的杨时最负盛名。杨时为宋代学者,世称龟山先生,朱熹等“东南三贤”即出其门下。师承程颢、程颐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留下了“程门立雪”、“洛学心传”等千古佳话。福建省将乐县于1993年10月20日举办了“纪念杨时诞辰940周年学术研计暨经贸旅游恳亲会”的盛大活动。

广东梅州杨氏客家由64世杨云岫开基。杨云岫于881年生于浙江,由进士官拜都御史出刺潮阳,于梅州水南里筑室建轩而家,在任仙游,享寿92岁。其子孙遍居海内外,人丁以数十万计。每年8月20日,其万千子孙前来祭扫祖墓。

湖南杨姓大量出现是在明代洪武以后,人称“洪武落业”。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遭受了空间的浩劫,特别是长沙、常德、益阳、湘潭等地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浙江等地的杨姓宗族,纷纷踏上了西拓湖南的征途,这就成了今天湘东、湘中、湘北大半个湖南杨姓的来源。其中常德汉寿的花园杨氏与长沙望城的卯田杨氏是其典型代表之一。花园杨氏的明迁始祖是杨敬昌。卯田杨氏明迁始祖为杨癸三。这两支杨氏都是“功名显达,代有其人,丁口以万千计”。

百世其昌遍全球

杨姓是一个具有拓荒精神的姓氏,千百年来,从河东、中原、西北到大江南北,以至台港澳、东南亚……世界各地都有留下了杨姓的生命印迹……

杨姓文化

杨姓修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家族文化史中,忠、勇、孝、敬、勤、俭、仁、义,是杨姓文化的精髓。

OK,关于莆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莆田的人文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莆田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样子 这地方的楼盘你认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