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缅甸现在有登革热疫情吗,发病严重吗,以及登革热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登革热高发季节要怎么预防
  2. 缅甸现在有登革热疫情吗,发病严重吗
  3. 几年前用蚊虫绝育的方法减少登革热,现能否用同样的方法灭蝗灾

登革热高发季节要怎么预防

登革热主要发病在夏季,炎热,潮湿,蚊虫多的时节,这是一种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人们穿着短薄,蚊虫多,所以除了灭蚊之外,主做好个人防护就是穿长的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防叮咬。清除蚊虫孳生地(家居和外环境积水)、及时清理积水容器;装水容器加盖封口;2~3天为水培植物换水洗根。家中安装纱门、纱窗、蚊帐。当然如果在炎热的夏季,尽量减少去有登革热疫情地区,包括广东一些地区和东南亚如柬埔寨等国家。如果在疫情地区,那么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如果真的旅行到过这些地区,回来后出现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或者有出现皮肤潮红、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等,要及时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千万不要轻视上述的症状,不是简单的自限性感冒问题。登革热传播速度快,目前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少数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缅甸现在有登革热疫情吗,发病严重吗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5-7天,发病时有典型、轻型和重型三种情况,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病急骤、高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疲惫以及高烧退后出现红疹。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国家是高发地,缅甸每年都会出现许多登革热病例,雨季时期感染病例最多。

缅甸今年(2020年)登革热疫情情况

缅甸今年从1月份起至6月6日止,已有1740人罹患登革热,其中12人死亡,目前实皆省、曼德勒省、仰光省、孟邦和马圭省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区。

据1月1日起至5月30日止相关数据显示,全缅甸共有(1480)人感染登革热,其中(11)人死亡。实皆省桥乌镇感染人数(74)人,其中死亡(2)人;茵马彬镇感染人数(57)人;布达林镇感染人数(47)人,其中死亡(1)人。孟邦毛淡棉镇感染人数为(43)人;包镇感染人数(37)人,其中死亡(2)人。

缅甸仰光省(2020年)登革热疫情情况

今年1月份起至5月16日,缅甸仰光省登革热感染高发镇区有:南德贡镇,感染人数(24)人;唐德彬镇,感染人数(16)人;瑞比达镇,感染人数(16)人;莱达雅镇,感染人数(15)人;达腊镇,感染人数(14)人;北德贡镇,感染人数(11)人;丁甘郡镇,感染人数(10)人;茵盛镇,感染人数(10)人;丁茵镇,感染人数(7)人,以及北欧格拉巴镇,感染人数(7)人,共计(130)人。

预防登革热的最佳办法和政府采取的行动

由于登革热的传播是通过蚊虫叮咬实现的,那么预防登革热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被蚊虫叮咬。缅甸现刚进入雨季时期,蚊虫肆意滋生,是登革热的多发时期。缅甸卫生与体育部向民众普及了登革热相关知识及预防知识,同时也开展了灭蚊行动,在各街区中进行灭蚊药喷洒工作,并呼吁民众们积极加入灭蚊控蚊行列,避免蚊虫的滋长导致疫情的大规模传播。

几年前用蚊虫绝育的方法减少登革热,现能否用同样的方法灭蝗灾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下图)。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下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未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

资料来源:奇摩知识+

蝗虫是草食性的昆虫,从卵孵出来的幼虫,和成虫有相似的体形,经常潜入草丛中,以植物的茎叶为食。

幼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在绿色的植物中可以隐藏自已,使敌人不易发现,但在白天活动时,还是常遭小鸟的捕捉杀害、因此,没有翅的幼虫,在草丛中甚少活动,并多在不显眼的地方单独生活。幼虫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用后足突然跃起,跳入草丛深处。

出现在草原中的蝗虫成虫

草食性的蝗虫幼虫,身体的保护色是绿色;但到了成虫时期,由於在产卵和交尾时,必须到植物稀疏的地面进行,所以羽化后的体色,通常变为和地面非常近似的褐色。

此外,到秋天的时候,成虫的体色也会跟著变为近似枯草的颜色。

同样是草食性的昆虫,也会因生活栖所和成长期的不同,而改变体色。

蝗虫类的交尾与产卵

以视觉寻找雌虫的蝗虫

在开阔的草原上活动的蝗虫类,眼睛非常地发达。

如果在草丛上投掷木片,附近的雄性蝗虫,会突然跃至木片上;这是因它将木片误认为雌蝗虫,而想和它交尾之故。由此可知,成虫可以用眼睛,来寻找区别异性。

蝗虫的成虫,常在草丛中出没,并在绿草稀疏、视野广阔的空地上群聚在一起,和伴侣交尾。

负蝗的交尾

负蝗要在广阔的平原上寻找交尾的对象,并不是很容易的。

雄虫也是利用眼睛寻找伴侣的,但为了确实寻找交尾的对象,在较早时期就必须先确认对象的体色、头和触角的形状等。

待确定是同种的雌虫时,雄虫就骑在雌虫的背上,并维持看这种姿势,在交尾期来临前,都一直生活在一起。

采取这种寻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确实进行同种交尾,防止杂交。

以鸣叫声呼叫雌虫的蝗虫

在隐藏於草堆中的小型蝗虫类中,也有白天以鸣声呼叫雌虫的。此类蝗虫利用后脚摩擦前翅的锉,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除了能表明他的势力范围、呼叫蝗虫外,还有恐吓其他种蝗虫的意思。因种类不同,鸣声也不同。

相同种类的雌虫,在听到雄虫的呼叫时,就会应召前往雄虫的势力范围,然后互相接近交尾。

在土中和植物茎中产卵的蝗虫类

交尾完毕之后,蝗虫的雌虫就把产卵管插入地中产卵;没有产卵管的蝗虫类,也会把腹部插入土中,产下被泡沫包裹著的卵。有些种类也将产卵管插人草茎或树干中,把卵产在裏面。

直翅类的昆虫,每年只交尾l次,通常在夏秋之间发生;然后在土中,或是植物的茎内产卵,并以卵越冬。但也有一些种类,足以幼虫和成虫来过冬的。

迁移的蝗虫

蝗虫通常在广阔的草原上,稀稀落落地生活著。但在气候适宜,植物生长茂盛,天敌较少的地方,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蝗虫的数目和食物的量就会渐渐不能平衡,而慢慢诞生出身体带黑色的蝗虫。黑色的蝗虫逐渐聚集在一起,成群羽化,而变成具有较长翅膀的蝗虫。

这些蝗虫为了寻求有丰富食物的地方,就会一齐飞出,成群迁移。在中国或非洲等地,常常可以见到大群蝗虫突然飞过,遮蔽天空,使大地为之变色的惊人景观。蝗虫过境,往往造成农作物大规模的损失和灾害。

蝗虫在散居生活时,体色与四周植物一样是绿色的,可以和环境融成一片。待数目增多时,同种类的蝗虫体色就变黑,而产生具长翅的成虫。像这种为了移动,另寻食物和栖所,而产生的变化,称为迁移型。

翅变长的蝗虫

具长翅的黑色蝗虫,是在一狭小的生活环境中,饲育过多的蝗虫,所产生的变形蝗虫。

当单位面积中的蝗虫数变多的时候,彼此之间,就会有打斗的情形发生。此时,同类的气味会刺激蝗虫的脑,使体中的荷尔蒙发生作用,而改变身体的构造。

因此,脱皮后的蝗虫,体色就变成黑色,并羽化成具长翅的迁移型蝗虫。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缅甸现在有登革热疫情吗,发病严重吗和登革热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巴基斯坦白沙瓦爆发登革热疫情 现已造成五十人身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