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学案下载

大家好,伶官传序知识点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伶官传序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伶官传序知识点和伶官传序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归纳
  2. 《伶官传序》名句赏析
  3. 伶官传序总结
  4. 伶官传序名为传记,为什么少写伶官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归纳

是明确的伶官传是五代时期官吏的传记,序文采用文言文,主要是介绍伶官的职责以及评判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官制、古代职业、伶官制度及任职资格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古代官制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历史资料中的文言文常常需要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历史。可以归纳为介绍伶官职责和评判标准、讲解古代官制及职业、制度、规定以及伶官任职的条件、程式等方面的内容。

《伶官传序》名句赏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处于忧患中的人,往往能急中生智,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同样,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弱点,不会任由弱点继续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的斗志而不断进步。相反,缺乏忧患意识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现存的环境,觉察不到弊病和弱点,导致弱点的滋生而阻碍了人的进步。所谓“祸患多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有句俗话这样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它形象地说出“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假使他们注意了这一点,也断不至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这种“祸患”的导致,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不以为然,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总结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最后欧阳修有个总结。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

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

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

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伶官传序名为传记,为什么少写伶官

伶官只是作者引出历史教训的引子,并不是要重点记录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作者主要是借“伶官”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关于本次伶官传序知识点和伶官传序冷知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伶官传序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