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计量属性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科目有哪些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会计历史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上计制度的历史意义
  2. 什么会计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3.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4.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会计制度有哪些

上计制度的历史意义

上计制度,是我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为加强对地方财政监管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经济制度,在一些财政、会计、审计历史书籍中多有介绍;随着近代文物资料的不断挖掘、考证,上计活动作为封建王朝对地方进行财政监督的重要手段,其相当于现代财政报送审计活动,越来越被专家学者认同。

什么会计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问。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适度、谨慎地引用了公允价值。

一般会计科目初始确认都是采用历史成本,适当引用了公允价值,如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资产有以公允价值核算的。后期则是和可变现净值向结合(计提减值准备时多以可变现净值为基础)。供参考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会计制度有哪些

1、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都是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方面的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行为的依据。准则是为和国际接轨而制定的。

2、上市企业必须用准则,非上市企业即可以用制度,也可以用准则,但只能用一个,不能两个同时使用。鼓励非上市企业也用准则。

3、2000年以前有很多40多个会计制度,都是分行业的。2000年以后合并为一个《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同时实施,俗称“两则两制”。2006年会计准则重新制定,今年又专门针对小企业(非金融类)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这样就形成了大中型企业和金融类小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非金融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格局,而企业会计制度则将于三五年内退出历史舞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会计计量属性,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