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 冷门有趣的小知识,最后一条超有用哦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冷门小知识,以及古诗词中有趣的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怎样识别古诗中的隐喻
  2. 世界上最搞笑的古诗
  3. 表示爱到深处无法自拔的古诗词有哪些
  4. 最恐怖诡异的古诗

隐喻一般被看做是一种修辞格,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除用作修辞以外,更主要的则是作为一种表达手法来使用。诗人通过隐喻来表达自己更强烈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一种不能直接言说的思想,如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就不能直接在诗中明言,而得通过隐喻手法来婉转的流露出来。

曹植《杂诗七首》“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此诗描写一位南国美人,其貌若桃花。可是那么漂亮的美人,却得不到君王的赏识,奈何时不久就会人老珠黄,姿色容颜将不复存在。在这首诗中,南国美人是隐喻的本体。诗人对本体进行了精心刻画,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那么这个喻体是什么呢?根据曹植所处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这个喻体就是他自己。曹植自小就才高志大,一生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他深得曹操的赏识和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其兄曹丕早已嫉妒其才,因此当曹丕继位当了皇帝之后对曹植一直猜忌压制,多次将他迁封到穷困区域,即使曹睿继位之后,也未能改变他的处境。虽然曹植一直表示愿奔驰前敌,为国效力,但始终未能得到曹丕父子的谅解与信任,导致他有才无处施,有力无处效。那个美人的处境与遭遇,不正是曹植自己的处境与遭遇的隐喻吗?这就是隐喻艺术在诗中的运用,其特色很明显,是诗人精心构思和描绘的成果。这是诗人巧妙的利用美人的遭遇来暗喻自己的不得志,从而可以避免再次遭受到兄长的迫害。诗人以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忧伤、空灵虚幻的意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喻指一种隐晦、含蓄的心灵世界,这就是隐喻的过程。隐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非常广泛,其特点是选用一种本体进行精心的刻画描绘,用以来表述诗人的某种情思。本体的选用,多是历史典故、传说故事、自然物象、人物经历等。中国古代诗歌隐喻非常广泛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非常丰富,比如“月亮”就会使人们联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独之情,“杨柳”则会使人们联想到朋友的依依惜别。

在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就开始了对“喻”的研究与运用。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他的主要作品《文心雕龙》中第一次给比喻以系统的总结和阐述。他认为“喻”的存在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同时也认为,“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饰,也就是认为“喻”作为修辞格的作用。继刘勰以后,对“喻”再次进行进一步阐释的人是宋人陈骙,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隐喻”的概念。

而真正把隐喻用的炉火纯青的则是中国古代的那些诗人。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诗人在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隐喻。诗人在诗中用隐喻除了像曹植那样怕受到迫害,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受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唐朝诗人王维在其诗歌中常常描述到“空”的意境: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及“薄暮空潭西,安禅制毒龙”。苏东坡也曾在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发出深深叹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些诗句应该说都是受到了当时一些特殊社会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诗人的隐喻意象。比如“西风”,“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运”

(辛弃疾《满江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地理环境的意象都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叹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这里,诗人以滚滚东去的江水来描述自己的愁绪之多,采用的隐喻是“忧愁是江水”。在这里,作者借助于滚滚东去的江水来摹状自己的种种愁苦,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化作满江春水,使得无形的愁绪变得有形了。

另一个将隐喻运用的出神入化的人物就是李商隐。李商隐以写实为主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雾雨月风等自然景象为写作对象,创设隐喻。李诗中的自然景象处处映射诗人自身的人生感慨、个性特征等,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比如《

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诗中“白玉堂”“碧牙床”“、

楚女”等意象营造出的是一幅人仙虚幻图,秋雨为实,而楚女则是神话传说中的人,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让读者似乎跟随者诗人的脚步步入仙境。李诗中也有许多的意象为花草树木,但诗人对花草的描写多为干枯败落之资展现给读者,通过对花草破败的命运来暗喻自己的命运不济。使诗的氛围变得凄凉暗淡。如“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一句。无限风光的柳为何到了秋天,只能在惨淡的夕阳和悲凄的寒蝉声中度过萧瑟的时日呢?

隐喻有时往往因为喻体特征不够明显而不能够把本体展现出来,而给读者造成误解。比如传统意象“柳”是离别的象征,因此大家都能够明白“柳”的本意。但有些意象就显得比较朦胧,多义。如李商隐的一些诗。这些作品大多充满着隐喻,其中,政治诗、咏史诗的喻旨比较好把握,而咏物诗、无题诗则多数喻旨隐晦,诗意朦胧,甚至可以有多种解读。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以“春蚕”“、

蜡炬”这一对凄美而坚韧的意象喻指诗人对爱情的热烈缠绵、至死不渝,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还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更崇高精神境界。而《

锦瑟》更是扑朔迷离,争议最大,分歧最多,。全诗展现的是一个个喻体构成的朦胧意境,而没有喻旨的确切表露。但这种隐喻方式却使得作品拥有了更丰富更深邃的艺术内涵,也给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

最搞笑的古诗:张宗昌的“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等大作品,大家读来还真是没话说,就是有点让人笑掉大牙。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有安排处。

我觉得最恐怖诡异的古诗应该是李贺《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全诗寄情于物,以浪漫主义的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关于有趣的冷门小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录python一些有趣的冷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