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最大的成就不是把领土扩大了3倍,而是让人们穿上了裤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赵武灵王为何会选择退位,以及赵武灵王为什么要退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2. 赵武灵王为何会选择退位
  3. 赵武灵王,前期英武圣名,到头来为何被饿死在沙丘
  4.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为何在壮年退位他的下场如何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这么说吧,的确也有君主是在生前退位的,但是一般提前退位的皇帝,都没啥好下场。为啥?因为没了权力,那你就不是割韭菜的了,你就成了韭菜了,听懂了没有?

谁愿意从割韭菜的变成韭菜呢?任人宰割的滋味真的好受吗?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帝王,会选择在临死前才把皇位传给继承人。

一、就算是父子,在权力面前也没有让步的余地。

皇帝跟普通男人不一样,他可以有若干老婆,也可以有若干个儿子。比如说康熙皇帝,他的后宫里,光有名号的妃子就有66个,有记载的儿子,就有35个。

当世上不少男人在打光棍的时候,我们康熙老爷子已经在后宫忙不过来了,你说气人不?老婆儿子多了,这是非自然也就多了。

皇位就一个,可儿子有那么多,纷争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在封建王朝,为了皇权,往往会造成父子、兄弟相残的局面。

汉武帝为了权力,就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刘据表示很冤枉啊,但是没办法,触及到了汉武帝的皇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哪怕只是怀疑而已。最过分的就是唐玄宗,这家伙一点良心都没有的。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只是被人告发有谋反嫌疑,啥还没查,唐玄宗就派人把他们仨给杀了,你说气人不?唐玄宗在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儿子抢了他的皇位。儿子抢父亲皇位的例子也非常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把李渊一脚踢成了太上皇,自己顺理成章夺取了皇权。后梁太祖朱温的儿子朱友珪,得知继承人不是自己以后,索性就跑进宫把朱温给宰了,自己自立为帝,你说狠不狠?宋文帝刘义隆也遇到了相同的麻烦,他一世英名,最后居然被自己的儿子刘劭带着一帮马仔给宰了。元嘉草草,都不用仓皇北顾,自己家里的矛盾都没解决。

所以说父子之间为了皇位,甚至会刀兵相见。可见皇位对他们的诱惑力有多大,这不是说他们不道德,换任何人在那个位置,可能都不免动摇。毕竟皇位不是其他东西。

二、历史上,几次提前禅让,似乎都没有好结果。

皇帝或者君主,提前把大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但不是说没有。不过做了这件事的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1、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的赵武灵王。

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才四十来岁,就有点想不开了,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之为主父,也就是君主的父亲。

帅是耍了一下,可4年以后,赵武灵王遭遇了家族政变,结果他被困在了沙丘宫中3个月的时间,期间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最后把自己给活活饿死了。

2、宋高宗赵构的禅让,其实是失败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北宋王朝,宋徽宗遗留到南方唯一的一个皇子。这哥们由于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以后,他也不好隐藏了,只好从赵匡胤这一脉的后人里,选择了一个收养为自己的义子,将来好把皇位传给他。

赵昚便是这个幸运儿,他是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构在56岁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宋孝宗赵昚,但是赵构却活了足足81岁。

这期间就比较煎熬了,虽然宋孝宗赵昚比较孝顺,可是在政见上跟赵构完全不同,他是主战派,而且一度打算为岳飞平反。

吓得赵构整天忙着掣肘宋孝宗执政,因为赵构也后悔了,他害怕宋孝宗不听话,将来把脏水泼到自己身上。虽然宋孝宗没有把赵构怎么样,但是执政理念和赵构完全相反,能把赵构给活活气死。

3、那个杀了三个儿子的唐玄宗,最后还是没逃脱被架空的厄运。

唐玄宗杀了三个儿子以后,其他皇子立马就打起了精神。原来活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守规矩,不敢得罪唐玄宗。

唐玄宗也就更加放肆了,比如连自己儿子的媳妇儿都敢抢,杨贵妃本来是寿王李瑁的媳妇儿,结果唐玄宗看她很漂亮,就抢走了,寿王李瑁一句话不敢说。

唐玄宗改立李亨为太子,这个太子非常小心翼翼,因为他担心父亲李隆基随时对他下手。等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李亨就提前架空了李隆基,登基称帝,将李隆基封为太上皇。

唐玄宗一下子从手握实权的皇帝,就成了没什么实权的太上皇了,你说他心里苦不苦?于是他各种开始捣乱,派自己的人去李亨的朝廷任职,甚至还想插手宰相的任免权。

其实这就是唐玄宗在跟自己的儿子作斗争,结果李亨发起火来,直接把唐玄宗给软禁了。唐玄宗的晚年是比较凄凉的,一直处于幽禁状态。

三、不当皇帝的时间,该怎么打发?

对皇帝来说,当皇帝那就是他们的工作。这份工作十分舒服,所以一般当皇帝的人,是不愿意轻易离职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岗以后,还能干些什么,总不能骑着电动车去送外卖吧?皇帝送的外卖,你敢吃吗?估计得供起来吧。

很多皇帝不愿意提前下岗就是这么个原因,我下岗以后还能干点什么?要是在后宫养老,那么对不起,这日子早晚会把人过成老年痴呆。

你比如说乾隆皇帝到了85岁的时候,当了60年的皇帝,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当下去了,所以他就禅让给自己儿子嘉庆皇帝了。

可问题是,这哥们表面上禅让了大位,可实权却不放给嘉庆皇帝。依旧做了4年的太上皇,把嘉庆可给气坏了。为啥?这就是职业病,乾隆掌权掌惯了,这手里没权力,他心里不踏实,让老人家踏实,这是很多儿女都该做的事情,嘉庆也不例外。

总结:看破了名和利的人,毕竟不多。

这世上,能够看破名和利的人有多少呢?权力可以带来名和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最容易带来这些东西的,所以谁都不会轻易放弃。

一旦放弃以后,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后悔。乾隆其实就是后悔了,才会继续掌权的,赵构也是后悔了,才会阻挠宋孝宗施政。不过也有看破名利的人,比如说唐睿宗。

唐睿宗为了支持儿子李隆基掌权,提前禅让大位,好让儿子李隆基镇住太平公主的力量,这就是一种无私。可惜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毕竟看破的人不多。

参考资料:《清史稿》、《旧唐书》

赵武灵王为何会选择退位

按照赵武灵王自己的说法,他要专心从事军事上的谋划,以便于让赵国一统天下。比起做君主,他更喜欢做一位统帅,统率千军万马,去击败他的对手,去征服他的敌国。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是他最后悲剧收场的原因。

专心军事,尽展其才

赵武灵王专心于军事之后,确实获得了很多成绩,证明他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是一个出色的统帅和军事谋略家。

攻灭中山,开疆拓土

攻灭了中山国,解除了心腹之患,同时扩大了赵国的领土面积,充实国家的实力。

胡服骑射,富国强军

胡服骑射建立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战国后期,赵国成了秦国一统天下最大的障碍,这都是赵武灵王的功劳。

突袭咸阳,举世奇谋

深入秦地实地考察,确定了突袭秦国的作战方略,并准备亲自带领赵军突袭咸阳,一战灭秦建立不世之功,可以由于发生了沙丘之变,这个计划没能实施。

称职统帅,失职国君

一个称职的统帅,大胆的谋略家,但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尤其在两个儿子的权力平衡问题上,左右摇摆不定,最后才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赵武灵王,前期英武圣名,到头来为何被饿死在沙丘

当时的赵国,不仅处于魏秦燕齐的中央,而且还跟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接壤,所以深受周围这些国家的骚扰,连连败仗。赵武灵王继位后,奋发图强,做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学习游牧民族的穿着,穿短衣长裤,并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马上军队。

赵武灵王带领着这只强大的军队,打了不少胜仗,把赵国的地域扩大到榆中、九原、云中等地区,赵国实力也大大增强了,其他诸侯再也不敢轻视。这样看来,赵武灵王前期是英武圣名的,那么到头来为何被饿死在沙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赵武灵王家庭内部的矛盾,二是赵武灵王太自我,下面分别分析。

赵武灵王家庭内部的矛盾

赵武灵王本来的妻子是韩女,韩女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公子章,赵武灵王将公子章立为太子,事情的发展到这还是很正常的,可是就在不久之后赵武灵王喜欢上一个叫夏娃的女子,并把她娶回宫,万分宠爱。

夏娃也为赵武灵王生下了小儿子公子何,赵武灵王对夏娃更是宠爱了,于是在韩女病逝后,就将夏娃扶正,更荒唐的是将原来的太子章给废了,立了夏娃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这是家庭矛盾的开始。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赵武灵王又实行了一个昏招,传给给太子何,而自己自称主父。于是赵国就开始了一国两主的情况,主父负责开拓疆土,小国君负责治理国家。俗话说,一国不可二主,这就是赵武灵王悲剧的开始。

赵武灵王太自我

赵武灵王退位后,还依然觉得自己是赵国的老大,想发布命令就发布命令,想赐封谁就赐封谁,都不用跟小国君商量。就在公子章(前太子)跟随着赵武灵王立了战功后,赵武灵王突然觉得挺亏欠这个儿子的,于是就封了他为安阳君。这时国政本来已经很乱了,又把前太子揪出来,差点都快一国三主了,这就加剧了小国君与赵武灵王之间的矛盾。

这还不够,赵武灵王越来越觉得对不起前太子,竟然还冒出想要把国家一半土地给他的想法,前太子知道后,野心更加大,想除去小国君取而代之。就在造反的时候,事情败露,前太子逃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殿,小国君将沙丘团团围住,并命令赵武灵王将前太子交出来。赵武灵王这个时候被兵包围,逃不出去,不仅保不住前太子,自己也被活活饿死了。

那么那些贵族大臣为何都不救赵武灵王呢?因为他们也都觉得一国不能有二主,赵武灵王把国政弄得混乱,还想要把国家一分为二,他们都不能接受。

结语

赵武灵王,前期英武圣名,到头来为何被饿死在沙丘?主要原因还是赵武灵王自己,废长立幼本来就是昏招,退位后又还想专权,把持朝政,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悲剧。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为何在壮年退位他的下场如何

如果要在战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选一位最有魅力的君主,赵武灵王绝对可以入位前三。正是这位雄才大略,魄力非凡的君主让沉闷的战国后期变得精彩纷呈。但这位伟大的君主为何会选择提前退位?以及最后的下场如何我们结合赵武灵王的平生性格可以来分析下。

赵武灵王继位之初,赵国国力羸弱,列强环伺。据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介绍,此时的赵国国力仅胜战国七雄的燕国,略次于韩国。赵武灵王就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背景下继承国君之位。但这位锐意进取的新国君并没有退缩。他调整战略,勤于外交,频繁与各国交往。试图利用外交手段改变赵国的处境。但弱国就是弱国,虽然赵武灵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并未改变赵国的根本,对外战争中赵国屡遭打击。甚至连中山国这个二流国家也敢打赵国的主意。

赵武灵王在频繁的打击中明白了,必须要从中原混战的泥潭中抽身,改而攻略北方的戎狄。北方的中山国及楼烦林胡国力弱小,打击他们中原国家不会反感。主意既定,赵武灵王将战略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并为了方便攻略北地,还在国内颁布了胡服骑射令,这个看似简单的策略彻底改变了赵国。

很快,赵武灵王完成了所有既定的战略,吞并中山,破林胡,灭娄烦。赵国军力突飞猛进。很快成为了一方强国。但这些功业对于赵武灵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还有更大的雄心,灭秦。赵武灵王曾亲自考察过秦赵的边境,还设想过攻秦的战略,甚至扮成使者入咸阳与秦王面对面交谈。这些都透露出了赵武灵王有灭秦的雄心。

接下来赵武灵王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灭秦的战略中,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退位。这对于正值壮年的君王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赵武灵王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虽然赵武灵王退位了,但实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且赵武灵王与大多数君王来说有很大不一样,他不贪念虚名。早在五国相王之时就表现出来了,连中山国,宋国这样的二流国家也抵挡不住称王的诱惑,赵武灵王却果断卸下了王的称号。称王不过是他外交的手段,在国内他还是自称为候。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不管赵国大小战事,赵武灵王必做到事必亲躬,每场战争都由自己亲自指挥,其冒险精神也是其他君主所不具备的。这对于赵国内部无疑是一个隐患。因此,赵武灵王果断的选择了退位。

赵武灵王的壮年退位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他太过于感情用事。本来储君之位是长子公子章的,但赵武灵王因为宠爱一个妃子吴娃,而吴娃又因病早逝,赵武灵王曾经答应了立吴娃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于是废了公子章改立公子何,但又觉的亏欠了公子章。便把代地封给了公子章,但这显然不能平复公子章的怨气。公子章发誓要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内乱终于爆发,赵章发动政变,企图杀死赵何,但被赵何提前知道,赵章失败逃往赵武灵王的宫殿沙丘宫。赵何为了自己能坐稳这个位置,不得不杀赵章,又害怕赵武灵王怪罪。将这位赵国的前君主,自己的亲生父亲死死的围在沙丘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宫。

文章分享结束,赵武灵王为何会选择退位和赵武灵王为什么要退位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晚年为什么会被亲儿子活活饿死 原因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