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薛岳的 天炉战法 ,为何在内战中不管用了

其实薛岳将军在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薛岳为什么没干掉红军,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薛岳将军在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都说无湘不成军,为什么湖南人那么能打仗
  2. 为什么有些古代的谋略在抗战中不用上
  3. 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4. 薛岳将军在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

都说无湘不成军,为什么湖南人那么能打仗

虽然我是湖南人,但我觉得长沙会战衡阳会战常德会战过份神化了湘军。那个时候,国家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国民政府举全国之力在湖南与日寇死磕,参与湖南各个会战的,都是国军最精锐的部队,而这些部队的成员,则来自五湖四海,这份功劳,应该属于全国人民。

为什么有些古代的谋略在抗战中不用上

谁说的?古代的谋略在抗战中比比皆是,而且在未来也将被长期应用。

1.古代战争和二战乃至现代战争,无论武器还是指挥思想本质上没有变化

因为,人性、人们所面对的各类问题无论古代、近代、现代还是未来都不会有本质变化,变化的只是工具。例如原始社会是石头、木制,奴隶社会是青铜,封建社会是铁制、火器,近代是飞机、大炮、坦克,现代则是导弹、航母等。这些只是武器的变化。

同时,思想战略上总体也没有变化。例如二战时期的最大的军事指挥变化就是“闪电战”,但是闪电战同样是过去的军事指挥思想“奇兵”的延展,中国后世有轻骑兵这个兵种。同样,对“奇兵”的使用思想、轻骑兵的使用思想,同样也构成了“古代闪电战”的战略。只不过,“古代闪电战”并不是古代战争的主体。

2.以具体的战争指挥思想为例

例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是粮食、草料、攻城器械、攻城部队,二战时期难道不需要吗?现在的战争最主要的是石油、运输车辆、制造武器的各类东西,这些知识形态变化,有本质变化吗?

再例如战前派细作假扮各色人等混入敌对方,培养亲信、刺探军情、扰乱敌方的指挥甚至搞刺杀。古代战争培养秦桧、输送妲己等美女,这些二战时期没有吗?汪精卫等叛徒、抗战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非常多呀,现代战争也不少,例如萨达姆地快速倒台、卡扎菲部下的叛逃等。

再比如具体的“声东击西”指挥思想,这个“二战”(抗战)时期经常采用,我打A城,偏在B城招摇,这个是抗战时期共产党经常采用的方式。再比如二战时期,“瞒天过海”等计策,美军的第23特别大队做的就是迷惑德军。

综上所述,古代的谋略永远不会过时,二战时期的炮弹齐发和古代的万箭齐发,只是在形式上不同,在本质上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大规模杀伤敌人、震慑地方心理、有利于稍后的进攻等等。

所以,看待历史切不可死板。

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近代,烽火起狼烟,陕西也是将星闪耀的地方,8年抗战打出了陕西人的气势,抗日主力摇篮黄埔军校除了第一期校长为蒋介石外,第二期,第三期校长均为陕西人,国军五大主力有三个人都是陕西人。八年抗战,正所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蒋介石曾对人夸奖说:“陕人是龙不是虫。”

关麟征,陕西户县人,原名关志道,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抗日名将,血战台儿庄,重创日寇,人称“关铁拳”。

胡琏,陕西华县人,字伯玉,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一,18军军长,12兵团司令,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抗日名将。淞沪会战、枣宜会战、重创日寇,人称“金门王”

张耀明,陕西临潼人,陆军中将,关麟征嫡系,黄埔军校四期毕业,52军军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国军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抗日名将,台儿庄、徐州会战,重创日军,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

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字钟麟,陆军中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首74军军长号称“蒋军王牌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从此留下残疾,被称为“跛腿将军”。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字光亭,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抗日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中国远征军悍将,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历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国军装甲兵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刀客出身,陆军二级上将,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民族英雄,因要求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遭蒋介石杀害,小西北军创始人。

孙蔚如,陕西西安人,陆军上将,陕西省主席兼38军长,杨虎城嫡系,抗日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赴河北、山西等地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保定、忻口、旧关等战役,战功卓著,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在抗战期间任第六战区总司令,日本投降时,孙蔚如出任武汉区受降司令,积极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0余万人。

赵寿山,陕西户县人,原名赵生龄,孙蔚如嫡系,陆军中将,国军第38军军长,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任陆军第十七师师长,率部万余人,由三原誓师,到河北石家庄以东待命。8月下旬抵保定。9月20日,日军向保定地区发动进攻,赵身先士卒抗击来犯之敌,继之安全转移。10月下旬,日军又向娘子关进犯,第十七师参加阻击,在井陉雪花山、乏驴岭一带与日军血战13昼夜,赵亲率一个团袭击敌后,直捣井陉南关和火车站,与日军白刃血战,迫使日寇逃窜,三十八军作为河防军之一,坚守中条山,固守黄河铁桥南端邙山头桥头堡阵地两年多,一直坚持抗战,人称“中条铁柱”

刘玉章,陕西兴平人,字鳞生,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十军军长,陆军副总司令,被号称国军悍将“光头将军”,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到越南接受日本投降,

董钊,陕西长安县人,字介生,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陕西省主席,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儿庄战役时,董率部奉命在山东郯城地区,阻击由青岛登陆西进之敌。与日寇坂垣师团山田联队遭遇。全师官兵英勇杀敌,打退山田联队,缴获大量战利品。1945年初,董钊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马师恭,陕西绥德人,字子敬,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伞兵司令部司令,抗日名将,在他建议下,以江南湘、桂、宁战场为目标,用短期成功训练伞兵部队空降广东罗定南江口、湖南衡阳台元寺以及广西丹竹机场,在对日作战中,均取得辉煌战绩,荣获嘉勉。

仵德厚,陕西三原人,陆军少将,国军三十军二十七师师长抗日名将,血战台儿庄敢死队长。台儿庄大捷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

王劲哉,陕西渭南人,陆军中将,国军中央陆军128师师长号称“王老虎”民族英雄,抗日名将,西北军骁将,"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人,逮捕山东王韩复榘的执行人,鄂中六年抗战的旗帜、领袖,参与国军抗日战役最多、战功最卓著的抗日名将之一,台儿庄大战,王劲哉得到了一枚特别颁授的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

何文鼎,陕西周至人,字靖周,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中将,国军第七兵团副司令,号称“抗日义勇军”。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任西安警备司令。1938年任陕西抗日义勇军司令。率部进晋南芮城抗日与日军川东守备队对峙多次击败日寇。1940年,何部开赴内蒙伊克昭盟桃力民一带,坚守数年,寸土未失,在黄河后套西山咀抗敌有功,于1943年升任陆军第六十七军军长。

孔从洲,陕西西安人,毛主席亲家,杨虎城嫡系,陆军中将,国军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时,孔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二旅旅长,率部在超邑一带固守河防,夺取河道要镇大庆关。6月渡黄河,8月与日军血战永济8昼夜,歼敌千余人。1938年,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第四十六旅,孔任旅长,隶属第三十八军,参加了中条山保卫战,经历张村、“三二九”、“六六”、“四一七”等战役,其所在集团军共歼日寇两万余人。

马励武,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任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29军军长,抗日名将,日寇酒井旅团,从北京西山向进攻。战斗开始时,马励武率领的第10旅第20团在东大岭山峪里阻击,即遭到日寇机枪火力的封锁,以致伤亡殆尽。日军分两路进攻湖北枣阳、随县,两地一度失守。中国军队组织兵力,在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反攻,收回失地,并予敌以重创;马励武部参加此战,在桐柏山区阻击日军。

魏炳文,陕西长安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六军副军长,抗日名将,与日寇在多地鏖战,战后任国民党第18绥靖区副司令官。

高吉人,陕西靖边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陆军中将,国军第5军军长,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第一装甲兵团补充营营长,陆军第二00师一一五二团上校团长,新编第十一军第五九八团团长。1940年冬任第二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5月升任第二00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昆仑关战役和远征印缅抗战。

邓含光,陕西咸阳人,陆军少将,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开始,邓任第二十八师招募处处长。1937年冬,驻守潼关、黄河一带。1938年春,开赴台儿庄,防守东部北老沟一线。台儿庄战役以后,随部转移苏北、苏东。同年秋,开赴汉口,住房信阳,参加罗山战役。

马继武,陕西彬县人,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马在河南周家口一带抗击日寇。一次,部队受到日军三面包围,顽强抵抗,宁死不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头跳入黄河。当时,国人以为马壮烈殉国。然而,他跳入黄河后,与一班人与波浪搏斗,重返河岸,又与敌人战斗,一度成为传奇式人物。他曾身负重伤,回西安在广仁医院治疗。治愈后,他别离妻子,重上杀敌前线。

高桂滋,陕西定边人,陆军中将,国军陆军84师师长,抗日战争期间,高桂滋部队中,除少数河北、山西籍人士外,大部都是陕西籍的子弟兵。第十七军还是“西安事变”前唯一一支与日军交战的陕军。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王竣,陕西蒲城人,陆军中将,国军第80军新27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竣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率部参加抗击日寇。11040年11月,王竣率领新编二十七师,经漯河、渭河出潼关,渡黄河,进入山西中条山抗击前线,师部驻平陆县东北的黄家庄,坚守中条山六个月,与日寇激战数十次,给敌以重大杀伤,壮烈殉国。

梁希贤,陕西铜川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陆军少将,国军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5月9日,在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壮烈殉国后,率余部继续坚持台寨村阵地,官兵伤亡殆尽,梁希贤跳黄河自杀,慷慨殉国。

庞泰峰,陕西西安人,陆军少将,抗日战争中,忻口、太原会战中奉令于河北宁晋阻敌。1937年10月12日,任原国民党陆军第63军91师22旅少将副旅长的庞泰峰与敌肉搏时负伤自戕殉国。

吴国樟,陕西延安人,陆军中将,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张少舫,陕西咸阳人,陆军少将,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多处负伤,殉职

马志超,陕西华阴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国军新编三十四师师长,抗日名将,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新编三十四师师长。1943年到皖南任"敌后忠义救国军"总指挥。

柳彦彪,陕西合阳人,字子俊,陆军少将,国军98军副军长兼石家庄城防司令,抗日名将,七七事变后,与武士敏率部开赴华北前线,参加保定战役和娘子关战役,曾一度担任石家庄城防司令、豫北师管区司令,转战于滹沱河、晋西和豫北等地,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张坤生,陕西三原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国军第一军副军长抗日名将。

王廷柱,陕西洛南人,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初期,先后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大队长、一八五师五四五旅副旅长兼109团上校团长、武汉警备团少将团长、武汉警备旅少将旅长。国军新编第八军军长。

邓毓玫,陕西咸阳人,字含光,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日名将,抗战开始,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忻口会战和罗山战役。

史仲鱼,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杨虎城系,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史仲鱼任陕西省关中野战工事工程处处长,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负责修筑陕西野战工事,以御日寇入侵。

刘鸿勋,陕西城固人,陆军少将,国军第一九六师副师长,抗日战争开始的1938年12月,刘任第一九六师副师长,率部驻守潼关黄河沿岸,阻击日寇偷渡。1940年,率第一九六师驻守河南灵宝等地,多次击退日寇进犯。

刘孟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期间任国军7军军长,抗日名将。

薛岳将军在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

正式称谓叫“天炉战法”,是薛岳从上高战役中罗卓英“后退决战”的作战思想中提炼和完善出来的,天炉战法最成功的一次应用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用此战法大败日寇第11军司令阿南惟畿,史称“长沙大捷”。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驻广州的第23军主力随即进攻香港英军,为防止第九战区薛岳去增援粤北的中国军队进行反攻,驻武汉的日寇第11军同一时间发起牵制性作战,目标直指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

所谓“天炉战法”的要旨,是在节节抵抗之后,适时让开正面,诱使日军向我后方深入,抵抗部队随即转移到敌人两侧翼,用侧击截击等方式逐次消耗敌人战力,成为反“八”字阵型。然后在决战区域“炉底”布署精锐坚决堵击,当日军力疲时,再用优势兵力围歼之。

“天炉战法”的第一层,是守卫中日两军分界线新墙河的第27集团军川军杨森部,要死顶三天,挫其锐气,耗其弹药,难点在即要诱敌深入,又不能暴露企图,第20军杨汉域部(杨森侄)在日军重炮轰击下伤亡惨重,仍然从12月24日坚持到27日,随后撤往两翼山区。

日军主攻部队第3和第6师团在前,第40师团殿后,突破新墙河后再向汨罗江攻击前进,到12月30日突破天炉第二层,守军第37军彭位仁部转入日军侧后。此时香港英军投降,按说阿南已完成牵制作战,当他发现进展顺利并且国军正向长沙溃逃时,利欲熏心决定改变原计划攻取长沙。

于是日军继续突破捞刀河及浏河,甩开许多因道路不良而趴窝的重武器,1942年1月1日兵临长沙城下,随即发起攻城作战。防守长沙“炉底”的是李玉堂中将之第10军,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黄埔系中央军,奉命死守长沙城。日军苦战三天,在第10军顽强阻击和岳簏山国军重炮旅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进展缓慢。

更要命的是,曾经被甩在身后的第20军第37军等国军侧翼部队,不断袭击穿越四条水道的后勤补给线,第40师团战力较弱,双拳难敌四手,长沙前线的日军几乎陷入粮弹两绝的地步,1月4日,见势不妙的阿南惟畿下达了全军反转令。

可惜已经晚了,长沙阻击战期间,薛岳已经调集第九战区所有部队向长沙附近合围过来,包括第4第16第58第73第78第79等共计九个军,开始“天炉战法”最后一步:熔炉!

1942年1月4日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下达总攻击令。

各部开始追杀撤退的日军,由于弹药缺乏很多日军部队已经不敢接战,一味北逃,落单的大队以下建制全部被歼。四道水系严重迟滞了日军的反转速度,日军三个师团猬成一团拼死突围,整整跑了十天才撤回新墙河北岸,沿途因饥饿与败战,死伤忱籍,状极惨烈。

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战报,此役毙伤日军56000余人(有点水份),俘日军139人,缴获枪械物资无算。薛岳得青天白日勋章,第10军获封号“泰山军”,李玉堂晋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抗日名将薛岳,自创 天炉战法 ,长沙会战中歼灭10万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