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以及王权胜为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满清皇室得以保全的原因是什么
  2. 慈禧为何要组建新军
  3.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4. 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满清皇室得以保全的原因是什么

之所以满清皇室得以保全,就连末代皇帝溥仪最后都生活的非常滋润,这一切都源于一位王爷。这位王爷就是载沣,他是光绪的弟弟,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当年溥仪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载沣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摄政王,只不过是出生的时代不好,他也没能够发挥出来自己的才干,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清朝,因此载沣的名声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觉得是因为他的不作为才导致清朝落魄的,这位王爷总是被人骂作是窝囊废。

清朝到了末期,载沣眼见着清朝的气数已尽,就告诉皇族的成员们清朝现在的情势已经不行了,解散了内阁,从此之后自己隐居,很少出来参加活动,也很少参与这些人的事情,很多人都请求载沣出面复辟都被载沣拒绝了。

其实他在朝廷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很多人都非常尊敬他,也愿意听他的话,他在当摄政王期间更是以宽容和仁慈来示下的,所以清朝灭亡之后,皇族也没有被赶尽杀绝。

后来日本人建立了伪满州国,溥仪作为伪满州国的傀儡一同到了东北,很多的满清遗少也都跟着溥仪到了东北,想着能跟在后面享福。

不过此时的载沣心怀民族大义,拒绝了溥仪和日本人,依然过着隐居的生活。历史证明,载沣的眼光确实是超前的,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载沣还主动出售自己的居住地用来作为办公场所。

身处清朝灭亡,国家动挡的时候,载沣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保全了皇家的性命,清朝在灭亡之后皇族没有遭到迫害,在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想想如果当年载沣动摇了,参与了复辟或者答应了日本,那结局可能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慈禧为何要组建新军

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被打败,以及到后来的清朝被推翻前的一系列对外战争,让慈禧看到了清廷军力的衰弱。尤其是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得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湘军、淮军等在对外战争中又和八旗军队一样腐败不堪用。慈禧在此时感觉到了深深的害怕,怕她的统治无法长久,才意识到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新式陆军的重要性,于是就下旨编练新军。

清朝组建新军,原本是想用来巩固清廷的统治地位,但由于晚清政府的彻底腐败,若指望一支新式军队来拯救已走向末路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政府准备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式军队,却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成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

新军在招募过程中,待遇、前途等都要特别优于之前的八旗等军队,这就使新军在选拔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门槛,最终选拔出来的都是些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尤其是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后,大量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就去参加了新军。后来清廷在新军的训练等一系列问题上渐渐的发现新军有些不受控制的迹象,就用旧式的巡防营来监视新军,但让这些没有什么文化的八旗子弟来监视有知识、有思想的新军,这对于新军来说是莫大的侮辱,更反过来加速了新军反抗清廷的决心。

由于晚清政府财政困难,清廷把编练新军的权利下放到地方,这就使得清廷对于新军的掌控大大降低,朝廷既然连兵饷都发不了,这些新军为何要听清廷的命令呢?当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难道会为腐朽的晚清政府保驾护航吗?因此,当他们看到晚清政府的统治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绊脚石时,他们怎能不反过来消灭清廷呢?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三藩之乱,清朝劝降耿精忠时,曾经许诺:“仍受王爵”。

耿精忠见信,麻溜的投降了。

可是,耿精忠最终还是被凌迟处死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得到许诺的耿精忠

康熙十五年,王辅臣归降。清军增兵江西,连续取胜后,长驱直入,攻入福建。

为了加速战争进程,康熙命大将军杰书“以时事晓谕耿精忠早降”。

杰书写信:与其被杀,不如率众归降,仍受王爵,保全百万生灵。而且,郑经和你有仇,你应该当咱们一起进剿郑经!

耿精忠见信,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擦屁股。

他杀掉了一直被他囚禁,“知道得太多”的范承谟(范文程之子),“饰词免死”。

第二件,投降。

他于九月十九日剃发待罪,并派人把“总统将军”印献出,迎清军入福州。

康熙“言而有信”,仍留他靖南王爵,令他率大军征剿郑经,图功赎罪。

此外,追随耿精忠叛变的曾养性等将领,也仍然留在军中为将。

看起来,耿精忠是又能“续命”了。

不安的身边人

可没那么简单。

想要图功赎命的,可不只是耿精忠一个人。

他身边的人,也想要图功赎罪。

告状,跟耿精忠划清界限,是图功赎罪的最佳选择!

他藩下参领徐洪弼告状:耿精忠投降后,仍然想要谋逆!

他的弟弟耿昭忠为了洗刷清白,也跟着来告状!

康熙“留中未发”。

“留中未发”,只是没必要和这些人解释而已。

在另外一道谕旨中,康熙道出了暂时不诛的原因。

康熙之计

吴三桂死后,当初亲笔写信承诺“可保(耿精忠)王爵”的杰书请诛耿精忠。

康熙回道:现在广西、湖南、四川都平定了,贼党引领要归正者不只千百。马上杀掉精忠,会让他们寒心。要想办法让他自请来京,事情就好办了。

宜令自请来京,庶事皆宁贴——《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一》

耿精忠,杀是要杀的。

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杀,影响全局。

要设个局,让他自己来京城!

设局,就是要慢慢来。

1、分其权。

耿精忠投降后,领兵与清军一起进攻郑经,驻于潮州。其弟耿昭忠坐镇福州。

杰书原本令人替代耿精忠领军,康熙怕打草惊蛇,制止了。

康熙在等待时机。

康熙十七年春,康熙把告状的耿昭忠诏入京城,又以耿家祖、父还葬为名,让耿精忠回到福州。

如此,耿精忠的部队被分置于福州、潮州,此为”备多力分“之计。

2、劝其自请入京。

杰书奉命劝告耿精忠,要他自请入京。

耿精忠不傻,拖着不去。

到康熙十九年,吴三桂败局已定。

吴三桂气势盛,大清还要忌惮一下影响,只能“劝”。吴三桂败局已定,再拖下去,“抗拒从严”,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耿精忠自请入京。

不过,康熙为了稳定局势,还是让耿精忠大将马九玉领兵。

3、控制。

耿精忠到达京城后,康熙当面把参他的文件交给他,让他自己去刑部解释。

耿精忠的兄弟耿昭忠、耿聚忠为了撇清责任,又上书,要求杀耿精忠。

但是,康熙为了稳定局势,仍然“慢慢来”。

一方面,康熙表示:等徐鸿弼来,当面对质。以此避免过度刺激耿精忠部将。

一方面,康熙让耿聚忠去福州,安抚所部。

慢火烧,一烧就是一年,时机逐渐成熟。

4、诛杀。

康熙二十年,吴氏被彻底平定。

同时,马九玉也顶不住压力,自请解除兵权。

三藩,没了。

这下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台官上奏:查清楚了!依律,凌迟。

这个时候,康熙还不忘展现其仁德,“上欲宽之”。

明珠等人表示:这哥们罪太深,还是要凌迟!

于是,耿精忠与他的部下曾养性等人,一起被凌迟了。

凌迟后,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割其肉祭奠其父。

不过,耿精忠的兄弟耿昭忠、耿聚忠等人倒是活了下来,后来隶汉白旗,死后还得了谥号。

耿氏在福建经营多年,即使在其叛乱归正后,其实力依然很强。

加之耿精忠反复无常,康熙不除掉他,心中怎能安稳?

大乱之时,许诺其待遇,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大乱之后,耿尚这些大凶都不严惩,大清拿什么来震慑天下?

耿精忠,必须除掉。问题仅仅是怎么除掉。

康熙撤三藩时,魄力虽大,但操之过急,动作过大,激成大乱。

处决耿精忠时,他步步为营,手腕已十分老辣了。

看来,耿精忠,正好给康熙练了把手。

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但北宋并非历史上第一个以宋为国号的王朝,500多年前便早已有之,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又称刘宋,刘裕便是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在北方大金铁剂的压制下苟延残喘,无所作为,一腔热血的辛弃疾便只能“想当年,金戈铁马”。这个“当年”便是指南朝刘宋时期,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便是刘裕的小字,辛弃疾怀古之地京口便是刘裕的出生地。

刘裕小名“寄奴”,赵匡胤小名“香孩儿”,这等钢铁直男,竟也有如此随性柔媚之名,着实令人意外。

(汉高祖刘邦)

刘裕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世孙,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汉赵政权的建立者刘渊,也自称是汉匈和亲的后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中山靖王刘胜和长沙定王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兄弟,都是汉景帝刘启之子。

从刘邦建立西汉至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600年间,刘氏后人可谓是搅动天下风云。估计是受了汉高祖刘邦的影响,这些人的出生都不高。刘邦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老流氓加老炮儿,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无所不干。刘秀在乡间放牛,刘备是否卖过草鞋存疑,但刘裕确实卖过草鞋。刘裕不仅卖过草鞋,还种地,砍柴,打鱼,无所不做。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贫苦出身的就刘裕,一刀一枪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从无名小卒到开国皇帝,在<宋齐梁陈>四朝二十四帝中,绝对是独树一帜。

在东晋偏安江南的103年时间里,先后有祖逖,桓温等北伐,但刘裕的北伐成果最大,成就最高。刘裕从建康(南京)出发,跨过长江,收复河南山东,并一度将陕西关中地区纳入东晋版图。

关中虽然得而复失,但东晋末年及刘宋时期的北部防线,已经推至黄河,潼关一线,这也使得刘宋政权成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中疆域面积最为广阔的王朝。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刘裕无疑是做的极为出色的。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先后灭掉鲜卑族建立的南燕及羌族建立的后秦,并将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及后秦末代皇帝姚泓斩杀。鲜卑族建立的诸燕政权,便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心心念念想要光复的大燕国。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刘裕并非简单硬碰硬,而是积极进行战术创新,灵活应对。刘裕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佼佼者和杰出的战术大师,他将水兵,车兵,骑兵,步兵,弓箭兵联合一体作战,其所创造的“却月阵”,让不可一世的北魏铁骑,也只能留下满地尸骨。

刘裕是一位钢铁战神,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从底层中来,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他深知民间疾苦,并懂得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于是刘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义熙改革”或“义熙土断”。

刘裕坚决打击地方官宦豪强,抑制土地兼并,将豪强土地分给失地的农民,并将地方官宦豪强占有的湖泊山林向农民开放,自由捕猎采摘。就连东晋皇后所占有的大量田也被刘裕一一剥夺,分给农民耕种。

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裕从布衣到天子,并未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节俭是他的本色,不忘初心是他一直坚持的品格。刘裕后宫嫔妃寥寥,宫室简陋,明令禁止地方进贡各种珍宝。一次有人向刘裕进贡一只琥珀枕,刘裕得知琥珀可治创伤,便将琥珀枕打碎,分给将士。

刘裕贫寒出身,这也使得他对文化知之寥寥。在幕僚的建议下,刘裕开始读书,练习书法。在北伐的军事过程中,他一路搜罗各种失散的古籍经典,运回建康,使得东晋末年国家藏书从4000卷达到刘宋时期的6万多卷,对保存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作为,显然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火烧阿房宫更加高明,更有远见。

前文说过,刘裕的成功北伐,使得南方刘宋政权的北部防线向北推至潼关黄河一线,这使得江淮以及江南地区远离战火,得以稳定发展,对开发江南极为重要。

宋武帝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在刘裕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刘宋政权达到了南朝顶峰,史称“元嘉之治”。

有军事的强力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科学和文化的繁荣。祖冲之,裴松之,刘义庆,范晔,谢灵运等一批科学文化巨子应运而生,《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宏篇巨著横空出世。

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时,不幸患病去世,时年59岁。若天肯假年,南朝第一帝刘裕的文治武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不可估量!

好了,关于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和王权胜为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