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

今天给各位分享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孝恭为什么不出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大唐第一战将排名
  2. 唐朝一将领,历史上并不出名,为何能在凌烟阁24功臣中位列第二
  3. 古代军功各种封号,具体代表都有谁,为什么后来就没有这个封号了
  4.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

大唐第一战将排名

1.李靖,大唐第一战神。

2.李绩,出将入相。

3.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4.苏定方,安定西域。

5.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6.王忠嗣,曾预言安禄山会叛乱。

7.高仙之,曾与阿拉伯军队交战过。

8.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恩。

9.李光弼,唐朝中兴第一人。

10.高骈,晚唐最后的骄傲。

唐朝一将领,历史上并不出名,为何能在凌烟阁24功臣中位列第二

李孝恭只所以不太出名,主要是他是唐室宗亲,所以小说《隋唐演义》没有他的事迹。新中国建立前,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文盲,农村文盲更多,百姓对历史人物事迹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戏曲小说评书等,而戏曲小说评书等都与史实差别很大,有的完全不是史实,这就造成了差异。真实的李孝恭在李渊李世民二朝都是大将,多次为帅,李靖当过他的副将,整江南大多都是他为帅平定的,功劳很大。再者,他是李渊堂侄,李世民堂哥,排名第一长孙无忌,他排第二很正常。

古代军功各种封号,具体代表都有谁,为什么后来就没有这个封号了

后来怎么没有军功封号?你没听过《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吗?歌词里就有反应啊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看清楚了:军功章,不就是军功的封号吗?现在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不是军功吗?

独立自由勋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作战有功人员

解放勋章: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

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

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勋章,每五年颁发一次。最近一次颁发在2017年,不看新闻的吗?

所以,最后一问不成立。军功封号不仅一直有,而且很重视。

前面的问题“古代军功各种封号”。这也值得商榷。军功封号不准确。古代的封号一般是指贵族封地的名号,和有没有军功关系不大。

所以,既可以将“古代军功封号”理解成以军功封赏的爵位、荣誉称号,也可以将其理解成军衔称号。

军功爵位制度

如果是前者,那基本上是侯爵。至于爵位名号,历代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秦汉、隋唐至明、清朝

第一阶段

爵位分为两种,一是军功爵位,一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先秦时期,本来只有贵族有爵位。但秦国商鞅变法,出现了二十级军功爵位。普通将士只要上阵杀敌,立功就能得到爵位。并且通过功劳的大小,分为二十个军功的等级。

汉随秦制,基本延续这样的军功等级制度。不过略有改变。西汉开国的功臣将军们,有十八功侯。汉代的军功顶级是封侯。

到汉武帝时期,卫青的长平侯,霍去病的冠军侯,都是靠军功获得。名言“李广难封”,所要封的也是指军功侯爵。

到了东汉,最著名的是云台二十八将,也都是侯爵。侯爵就是最高的军功称号了。

大体上是在开国期间出现。国家稳定之后,战争少了,也就没有多少新的军功侯爵出现了。

第二阶段

隋唐时期的军功,出现了另一种封号——勋位。

这源自西魏时期的柱国将军。最初是有实权的,但之后逐渐演变成军功荣誉称号和相对应的待遇。到了唐代逐渐定型,分为十二阶。每晋升一阶称为一转。军功十二转,便是顶级的上柱国勋位。有品级无实职。

唐朝以后,历代相沿袭,基本上按照这个框架来。有时名称不同,有时又有增减。元朝又增设了文官的勋衔。

勋官有品级,有待遇,但无实权。与爵位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勋官不能世袭。尽管有些战功的人,也可以得到爵位,但是毕竟只有勋官才是真正的战功的体现。

所以,自隋唐之下,官员可以同时拥有三种品级或职称:实职、爵位、勋衔。例如,上柱国(勋位)鄂国公(爵位)兵部尚书(实职)尉迟敬德。

第三阶段

清乾隆十六年,又废除了勋官制,与爵位再次合并。虽然是以军功作为评定标准,但这种新的爵位可以世袭。又类似秦汉时期的军功侯爵。并且将女真官爵名称,改变为汉语名称,形成定制,称为有别于宗室爵位体系的世爵制度。

军衔称号

如果理解成军衔称号,基本上也是从汉代说起。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初,也是军衔称号与实职统一

之后,变为军衔称号及实职保留,但临时授予相关人员充任。等到作战任务完成,再收回这个称号。包括征伐将军(临时征战领兵的将军)、中朝将军(禁军统领、军事顾问、皇帝的军事参谋)

最后,彻底将军衔称号与实际职务脱离,成为纯粹的称号。

称为大将军、上将军的,都是全军的最高统帅。

骠骑将军(骑兵部队)最早是霍去病的职位。

车骑将军(战车部队)

卫将军(警卫部队)

这是最高阶的将军称号,其下还有以方位为名称的将军、以攻打某个地点而设置的将军,如攻打贰师城,而设置贰师将军。防卫辽东,而设置度辽将军。以及祁连将军、破羌将军。

有因为作用不同而设置的将军:游击将军、护军将军、步兵将军、强弩将军、轻车将军、伏波将军、楼船将军。

有驻防各地的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

最后就是杂号将军,也没什么目的和作用,只是取个好听的名字,如建威将军、奋威将军。

不过杂号将军也不是不好,比如破虏将军。先后得到过这个名号,就有刘秀、董卓、孙坚、吕光等。有帝王、有英雄、有军阀。所以还需要个人的努力。

说到努力,不得不提另一位,以看边效力有功,被封为将军的,明朝散阶正二品龙虎将军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

初唐三位宗室名将,分别指的是李孝恭、李道宗以及李神通。

先看看李世民祖辈们的顺序,我们就能知道这三个人是什么身份了。

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李渊生李世民。

李孝恭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蔚的孙子,所以从辈分上来说,李孝恭是李世民的远房堂兄弟。李道宗是李虎的第四个儿子李璋的孙子,因此从辈分上来说,李道宗也是李世民的远房堂兄弟。李神通是李虎的第八个儿子李亮的儿子,身份就高一个级别了,他是李渊的堂兄弟,是李世民的远房堂叔。

大家都是李唐宗室宗亲,而且全都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啥只有李孝恭一人可以进入凌烟阁,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他两个人只能站在旁边流哈喇子呢?

一、我们先用排除法,第一个要排除的就是李神通。

为啥要排除李神通?这哥们好歹也是李渊的堂兄弟,论辈分是比李世民高一个级别的,咋能说排除就排除呢?

其实我们去看看他的糗事,就能知道李神通这位老大哥,为啥要被排除出去了。在隋朝大业十三年的时候,李神通听说李渊在晋阳起兵了。

这是灭族的大罪,李神通就算不想反,也必须要跟着李渊混了。但是他可不是独自起兵的,而是跟着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后面混。

李神通本来就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只不过是仗着有个宗室的头衔,这才越混越有成绩。但在混的这个过程中,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在攻打窦建德的时候,李神通不仅被人家打得全军覆没,而且自己还被俘虏了。就算后来逃回来了,李神通成为俘虏的这个污点,也使得他不可能进入凌烟阁了。

此后李神通虽然在平定刘黑闼和徐圆朗时,都立下了战功,但是也只能是加官进爵。污点一旦出现,一般是很难抹去的。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来继位以后,开始封赏功臣。李神通发现自己排名还比不上房玄龄、杜如晦,于是开始各种发牢骚。

李世民也毫不客气地揭了李神通的短:叔叔你可拉倒吧!你虽然起兵的时候有功,可是打窦建德时全军覆没,还被人家俘虏了,打刘黑闼时丢盔弃甲,慌乱逃窜。就这么个表现,还想上凌烟阁?想啥呢?所以李神通被排除了。

二、李道宗的确远逊于李孝恭。

李道宗和李孝恭,绝对是上天赐给老李家的两位福将,他们都给李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都进入凌烟阁,问题是不大的。

但是如果仔细去区分的话,这两个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说李道宗是李世民这个部门下的业务经理的话,那么李孝恭则跟李世民一样,是另一个部门的部门经理。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搞清楚了,李道宗就算立了再多战功,他也是在李世民的指挥之下完成的。而李孝恭就不一样了,他是自己带着一帮马仔各种攻城略地。

可以比较一下两个人战绩。

首先看李道宗。

战绩一,武德二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对抗刘武周的主力宋金刚。李道宗准确分析出了刘武周军队缺少粮食的窘境,最终帮助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夺回了河东要地。战绩二,武德三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前往虎牢关,先后参与了击败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大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战绩三,武德五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征讨汉东王刘黑闼,刘黑闼突袭李世勣,李道宗则跟着李世民一起前去救援。这次反倒被刘黑闼给包围了,要不是尉迟恭赶来,李世民和李道宗可能都要报销了。战绩四,武德五年,梁师都联合突厥带兵攻打李道宗镇守的灵州,结果被独当一面的李道宗给击败。此后突厥人多次来犯,都被李道宗击败。

小结,李道宗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从过程来看,在开国时期,基本上都是跟着李世民混的。也就是说,没有李世民的指挥,李道宗未必就能获得如此丰硕的战果。

再看李孝恭。

战绩一,李渊起兵时,李孝恭带兵攻占了巴蜀三十多州。更是击败了朱粲的大军,俘虏甚多。使得巴蜀地区彻底臣服。战绩二,武德三年,李孝恭进爵为王。开始制造船只,练习水军,打算攻打萧铣。当时萧铣号称领兵40万,以江陵城为中心,占地为王。李孝恭带着水路12支大军从夷陵出发进攻萧铣。最终逼迫萧铣出城投降。战绩三,武德四年,李孝恭开始治理荆州,由于安抚得当,使得南方归附唐朝的多达49个州。甚至海南都成了当时李渊的地盘。战绩四,武德六年,李孝恭带领李靖、李勣等名将,前往九江出征镇压杜伏威的部将辅公祏,大获全胜,在武康俘虏辅公祏,彻底平息反叛。

小结,很显然从上面的战绩来看,李孝恭完全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巴蜀、荆襄之地全部都是李孝恭拿下的,这功劳是李道宗比不了的。

三、名额有限,赏赐外人更重要。

凌烟阁本就是赏赐功臣的地方,为啥要封赏这些功臣呢?主要就是给后世做个表率。大家要给李唐王朝好好干活,将来也能上去。

至于李唐宗室,能上榜的自然就没那么多了。毕竟主要目的不在于鼓励宗室,宗室做大了以后,往往会成为皇帝的威胁。

而且封赏外人,可以激励他们好好干活,封赏宗室太多的话,会让大臣们觉得皇帝偏心。这就违背了当初设立凌烟阁的目的了。

后废行台,拜扬州大都督。孝恭既破公祏,江淮及岭南皆统摄之。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旧唐书》

因此在李道宗和李孝恭都能入选的前提下,稍微比较一下就能发现,李孝恭是远超过李道宗的,当然是他入选了。

总结:唐朝历史过分渲染北方战事。

很多人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为啥感觉唐朝夺取天下,基本都是在北方打仗呢?难道打下了北方就打下了天下?这不能啊?

毕竟三国时期,荆州、东吴、巴蜀就都是发展起来的地方了,而且是很著名的战场。其实唐朝的历史过度渲染了北方战事。

因为攻占北方,功劳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要刻意渲染一下他的功劳。南方不是没有打仗,独当一面攻打南方的,其实就是李孝恭。

如果说唐朝创业分两个板块的话,李世民攻占了北方,那么李孝恭便攻占了南方。但是李孝恭可不是皇帝,而且过分夸大他的功劳,会显得李世民没那么能干。

所以李孝恭就没那么出名了,不光他的功劳没多少人提起,而且他还被多次怀疑有谋反嫌疑,以至于后世口碑都不佳,也不知道是谁的杰作。功成名就以后,李孝恭故意投身于酒色场之中,以此解除了李渊父子对他的怀疑。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文章分享结束,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和李孝恭为什么不出名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