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阅读比电子书阅读好在哪里

很多朋友对于书本阅读比电子书阅读好在哪里和为什么书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何说人生犹如一本书
  2. 《西游记》为什么会成为经典
  3. 书本阅读比电子书阅读好在哪里
  4. 电子书那么方便,还便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看纸质书

为何说人生犹如一本书

感谢邀请。本来不想回答,但这个问题接连收到四次邀请,盛情实在难却……

人生如书这句话不太清楚出自哪里,从美文的角度解读,人生也的确如书。

人生如书,看人也如同看书一般,外表就是封面,内心就是内涵,而逐字逐页的读取,就是在读一个人的品性,看一个人的人生。

匆匆岁月中,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文字书写自己的故事,也许不可能篇篇精彩,但却至少字字真实。

我们看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看着,这样的辩证关系,就像那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也正因如此,所以,当你感觉到自己被别人翻阅时,不必惊慌,也不要害怕,这个世界也许在某些地方会有污秽,但在大框架下,良善还是很多的。

同时在任何时刻,也不必为他人的评价而受到什么影响,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是人生这本书上已经翻过去的一页,再多的沾沾自喜还是痛苦流涕,都不可能回到过去。好好看清眼前的路,认真写好接下来的故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写诗有三境,可以简单总结为,知之,好之,乐之。也可以说是渐修与顿悟,而对于人生来说,亦是如此。从“有字之书”中学会道理,从“无字之书”体味冷暖,最后于“心灵之书”中找到自己。

而这其中,有字之书,就是我们所能接触的真实的知识,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长者的教导。而无字之书,是在成长过程中摸爬滚打得到的教训与经验,最后的心灵之书,则是,由我们自己逐字书写的,最真实的自我。

人生如书,要用心去作,人人如书,需静心来读。阡陌红尘里,我们都只是匆匆的一位过客,能做好自己,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就足够了。

《西游记》为什么会成为经典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主要得益于“七宗最”,以下是我总结的西游记之最。

1.《西游记》场景变化之最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话剧同样也是一部风光片,比较难实现的各种神怪背景也被导演用祖国的大好山河一一做到,常常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场景走遍祖国各地,辛苦换来了回报,展现给观众的各色美景深深的吸引了观众。

2.《西游记》拍摄艰险之最

要去祖国各地的美景,必然会遇到很多凶险,因当时很多景点尚未开发,拍摄条件也不像今天这么好,演员必须热天也粘着各色面具,吊威亚及特技技术也不成熟,演员常遇险或摔伤,难受和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3.《西游记》拍摄时间之最

西游记从82年开拍,到86年开始播出,88年才全部拍完,后来98年又拍摄续集。99年拍完,前后历时了17年,六小龄童从22岁的青年到现在已过不惑之年,观众也从几岁开始看看到了三十而立,时间跨度之大。

4.《西游记》收视率之最

1986年,《西游记》还在紧张的拍摄之中,加紧编辑的前边章回已经陆续和观众见面了。这一年,播出时的总基数达到89.4%。有关专家对收视率进行了专业统计:从12-14岁年龄段到61岁以上年龄段,几乎每个年龄段的观众群的收视基数都在90%左右,而同期相对较火的剧集基数要低下几成。以不同的学历水平来统计,大学文化的收视基数为85.2%,而不识字或少识字的人群的收视基数居然达到了100%。这样的收视率在中国电视业成长及发达以来都是罕见。

5.《西游记》重播之最

自从1986年《西游记》与观众见面,在之后的近20年的时间里,《西游记》被不停的重播,尤其到了寒暑假,更是重播的高峰期。至于《西游记》到底被在中国重播了多少遍,已经无从统计了。(而且,不仅仅在中国,央视版《西游记》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经典电视剧,在海外也不断重播。据说《西游记》在泰国播放时,泰国的犯罪率明显下降,因为小偷都回家看《西游记》去了。而在远隔重洋西方国家,《西游记》也得到很多人喜爱。《西游记》真正的做到了老少皆宜,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牙牙学语的幼儿,都不存在收视障碍,不管什么年龄,当《西游记》重播的时候,人们总是禁不住坐下来,在重温一遍。)

6.《西游记》演员“兼职”之最

我认为还有一个之最就是里面的演员“兼职”演其它的角色的数量,估计应该没有哪个电视剧主演还要客串其它的角色。比如孙悟空就演过长安的茶客、九尾狐狸,总共演过十几个角色。唐僧迟重瑞也演过井龙王,传艺玉华洲中的沙僧等,也有四个角色。原因六小龄童博客里有说,是经常在山里拍戏,需要群众演员时出山找不方便,所以演员和工作人员上阵演些小角色。

7.《西游记》演员薪酬差距之最

还有演员薪酬差距最大,饰演小白龙的王伯昭只出演三集,却拿到了1500元的酬劳,当时刚改革开放不久,没有通货膨胀,物价没有如今这么高。而四大主演全剧拍摄几年时间,每人的酬劳估计才几百元,后来电视节目上王伯昭自己曝出来,大家才知道,是导演求角心切的结果。

永远的经典,永远的西游记!

书本阅读比电子书阅读好在哪里

“书本阅读比电子书阅读好在哪里”?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不足,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电子书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产生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对其评论好与歹为时尚早。在电子书还没有出现之前,还有一种相对于纸质书的过渡产品不知还有人记得与否?那就是把缩微胶片作为载体,将书上内容拷贝到缩微胶片上的书籍。人们要想阅读缩微胶片上的内容,必须借助专门的设备,也就是具有放大功能的光学仪器。

东汉年间,中国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从此结束了在竹签、在丝帛、在牛羊皮上撰写文字资料的历史。开创了人类社会在纸张上面书写文字历史的新纪元。从东汉末年至今,也不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尤其是近代造纸、印刷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一种由新的介质出版物应运而生,即:电子书。人们在读由纸质印刷而成的书本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信息终端来看新闻、小说和各种文体节目。

纸质印剧书籍,人们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在上面加批注、写看法。还可以夹书签作记号,便于查找似是而非的文章资料。

而电子书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待于继续完善软件功能,也就是便于人们的阅读习惯,加批注,谈看法,只有到了那一天,才有可能取代纸质书籍。(2020/08/30)

电子书那么方便,还便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看纸质书

喜欢闻着墨香,捧着一本书,看几页,放一书签,闲时再看几页。感觉这是读书的意境。感觉电子书就像快餐一样的阅读,没有那么阅读的感觉。纸质书阅读完了以后收藏在自己都书架上,感觉是一种获得,也是一种珍藏。心里特别踏实的感觉。一本书需要反复阅读,一遍一个理解,一遍一个体会,每次都不一样。阅读的体验特别舒服。电子书自己偶尔也看,但是感觉不一样,心情没那么安静,眼睛也不舒服,感觉没有读书的意境。读书就要认认真真,心静如水,一杯清茶,一卷书,看完一页,再翻一页,翻书的声音也是那么的美妙。间歇喝口茶,品味书中的酸甜苦辣。爱读书,读了藏了,就像属于自己珍爱东西一样。自己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去当地书店看看翻翻,想着能买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偶然发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是特别美滋滋。读书,电子版和纸质书有不一样的感觉。灯下,墨香,清茶,兰香,读书就是一种享受。而读纸质书就是此中最美好的享受。

关于书本阅读比电子书阅读好在哪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阅读能代替书本吗 书本比电子书好在哪里 如何选择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