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钦赐的黄马褂有什么讲究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清朝皇帝和臣子的官服上要挂一串念珠的一些知识点,和清朝官员为什么带佛珠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清朝皇帝和臣子的官服上要挂一串念珠
  2. 什么是清廷朝珠等级制
  3. 清朝官服脖子带的珠子叫什么
  4. 年羹尧临死前要把手串还给雍正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清朝皇帝和臣子的官服上要挂一串念珠

清代朝珠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为分珠,朝珠象征四季太平。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每串10颗,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记捻”;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由于历代清朝皇帝均笃信佛教,所以根据《清会典》规定,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及其京官等,均应佩挂朝珠。根据朝珠的质地,可以区分官员的品级高低。

什么是清廷朝珠等级制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另外侍卫和京官一串在左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可有东珠、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胸前。朝珠的质料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翡示身份和地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等,均为女。另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称背云.朝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品。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朝珠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同清代朝珠拍卖纪录排行榜:1.清十八世纪御制东珠朝珠估价800-1200万成交价6786万2010-04-082.清御制翡翠朝珠项链(“黄仲涵项链”)估价1600-2600万成交价2300万2011-06-053.清乾隆御制东珠朝珠估价600-800万成交价1322.5万2011-06-064.清中期伽南香朝珠串估价50-70万成交价316.25万2013-06-025.清乾隆伽楠香朝珠串估价60-100万成交价230万2013-12-066.一品朝珠估价100-100万成交价220万2007-12-01朝珠中以东珠最为珍贵,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所谓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河珠,质地圆润,色泽晶莹,极为稀罕。清太祖努尔哈赤曾说:“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松花江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其特产东珠受到格外珍视钟爱,将其用于朝珠,是清朝统治者籍此以表示对发祥地和祖先的尊崇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支流)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三江孕奇毓异,所产承。珠玑为世宝重。”可见东珠何其珍贵。

清朝官服脖子带的珠子叫什么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

挂在颈项垂於胸前。

朝珠共108颗,

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

大珠共四颗,称分珠,

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

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朝珠的材质丰富,

且使用编制更有严格的规定。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

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

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

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

八品用阴纹缕花金,

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无顶珠者无官品。

朝珠的色泽匀净,

温润细腻,光洁晶莹。

朝珠的大小质量也

表示了官位的高低。

官员觐见皇帝时必须伏地跪拜,

只要朝珠碰地,

即可代替额头触地。

朝珠的直径越大,珠串就越长,

佩挂者俯首叩头的幅度就可减少。

朝珠是古代官服中特有的饰物,

由佛珠衍化而来,共108颗。

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

因此,清代冠服配饰中的

朝珠也和佛教数珠有渊源。

按清代冠服制度,

君臣命妇凡穿朝服或

吉服必于胸前挂朝珠。

朝珠象征着四季,

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24节气、72候,

四个佛头象征春、夏

、秋、冬四个季节,

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

寓意“一元复始”,

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

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天。

一般来说,在108颗子珠中,

每隔27颗穿入一颗

不同材质的大珠,

称为“结珠”(或分珠、隔珠),

颜色与子珠形成鲜明对比。

4颗结珠将朝珠分成4部分,

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挂在脖子后与结珠

相连的珠子称“佛头”,

分列两边的结珠称为佛肩,

最下面结珠称佛脐。

佛头有孔与“背云”相接,

“背云”意为“一元复始”,

垂于背后。

“背云”最下端缀有葫芦形“大坠”,

称为“佛嘴”。

佛头两侧又有3串小珠串,

称为“纪念”,

象征一个月有30天,

为上、中、下旬,

每串代表1旬。

一侧2串,另一侧1串,

两串的位置,男在左,女在右。

每串有10颗小珠,每5颗为一组,

中间有绦相连,

下坠嵌有宝石的小“坠角”。

朝珠多以东珠(珍珠)、珊瑚、

象牙、密蜡、琥珀、翡翠、水晶、

青金石、玉、绿松石、

宝石、碧玺、

伽楠香、桃核、芙蓉石

等世间珍物琢制。

按照典制,

东珠(珍珠)朝珠,

只许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挂。

东珠是产于黑龙江

流域的野生东江珍珠,

其珠圆润,极为稀罕,

为至尊至贵的象征。

皇后着朝服时,通常佩挂三盘朝珠,

即一盘珍珠,两盘珊瑚,

佩挂时一盘珍珠挂在正中,

两盘珊瑚从左右肩

各挂备用,交叉于胸前。

各种材质朝珠欣赏

年羹尧临死前要把手串还给雍正是什么意思

在《雍正王朝》里,年羹尧被赐死前,拜托李卫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将一个手串还给雍正帝。这个手串有什么特别寓意?年羹尧为何这样做?小小手串,却大有深意。

其实,这个手串(戴手腕的念珠)是雍正帝还是皇子时,当时还没什么权势的年羹尧外放任官,他走马上任前,向主子四爷胤禛府上辞行,四爷亲手送给年羹尧的。

当时临别送手串的场景,四爷问年羹尧:最近在佛经上有何感悟?年羹尧说:奴才只知道主子就是菩萨,而奴才永远做一个护法金刚。应年羹尧索要请求,四爷遂将贴身携带的一串念珠,送给了年羹尧,以示期许和信任,并也意在警勉年羹尧:之前江夏镇杀戮太重,以后多些慈悲之心,好好干。

作为被四爷寄予厚望的心腹,年羹尧不负众望。不仅在康熙帝晚年的“九王夺嫡”中,是助四爷胤禛成功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而且在西北掌兵屡立战功、平定西北多次叛乱。

年羹尧一度成为雍正帝的红人宠臣,官拜抚远大将军,是雍正帝的铁杆亲信、左膀右臂。甚至后来,雍正帝让年羹尧统管西北四省军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熏天!更有甚者,雍正帝自诩要和年羹尧做一对“千古君臣”典范,宠信程度和亲密程度,无以复加了。

我们先来说说年羹尧的发家史,以及如何从辉煌走向灭亡的。

年羹尧:一个进士的发家史

年羹尧,1679年出生于安徽省,清朝康熙年间生人。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然后走上仕途。康熙四十八年,升任四川巡抚,而后成为封疆大吏。年羹尧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表现,官位一路飙升,从四川巡抚到四川总督、川陕总督。雍正帝继位后,命年羹尧接管在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兵权,成为抚远大将军。随后,还被加封为太保、一等公。

公元1723年,年羹尧奉命掌管西部的一切军务大权,实权大过当时其它的所有军官,西部地方的官员均听命于年羹尧。1723年年底,年羹尧奉命平定罗卜藏丹津动乱,战争持续两年,年羹尧巧妙的运用战术横扫全场,大获全胜,从此声名鹊起。

年羹尧:走向巅峰,危机重重

在雍正帝胤禛即位之初,皇位还坐不稳定,当时十四阿哥胤禵,是对新君雍正威胁最大的人。因此,他就让与自己亲信年羹尧接替十四阿哥,做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一出去就打了好几次大胜仗,这让雍正帝更加信任年羹尧,渐渐地给了年羹尧很大的权力。

可是,年羹尧恃宠而骄,专横跋扈,自我膨胀了。王公大臣见年羹尧,都要跪地迎接;选拔官员称“年选”,而且插手外省官员任免,作威作福,贪污军饷,僭越礼制,生活奢靡。年羹尧还有专门的厨师团队为一个人服务,白菜只吃菜心那一点点,其余的全部扔掉。结党擅权,暗中扶植亲信,企图建立起自己的党羽势力。

甚至发展到后来,年羹尧在雍正帝面前奏事,无人臣之礼,跋扈之态昭然若揭,搞的雍正帝的君王权威和尊严受到了严重挑衅和伤害,而且很多次把雍正帝气得咬牙切齿、差点吐血....

其中有一个件事。关于两个字:卸甲!

雍正帝到年羹尧处巡视军队,天气太热了,雍正帝也是体恤士兵,金口玉言说:将士们,卸甲吧。可是没有一个士兵有动静,年羹尧大手一挥:卸甲!众将士排山倒海,纷纷卸甲。

这一次,深深伤害了雍正帝的帝王自尊心,当场默不作声。回去后,气急败坏的雍正帝,拿年羹尧的妹妹年妃撒气降火,怒令年妃“卸甲”(将衣服脱了个精光....),然而疯狂蹂躏,临幸败火。可怜的年妃强忍泪水,丫根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年羹尧:功高震主,兔死狗烹!

诸多事情让雍正帝对年羹尧越来越疏远,一直发展到了雍正帝忍无可忍,年羹尧最终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雍正帝开始打压年羹尧,官位一降再降,从抚远大将军降到杭州将军,一直降到一个守门兵。沦为守门兵的年羹尧,依然傲然自立,还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穿着雍正帝曾御赐的黄马褂“炫耀”,招摇于市,意在“无声抗议”,表现雍正帝对待功臣、兔死狗烹。

这一下,雍正帝忍耐到了极限,派李卫前往赐年羹尧自尽。

年羹尧:送还手串,恩断义绝!

年羹尧在死前,与小牧童下了一局棋。心如死灰,并取下手串,让李卫还给雍正帝。

那个手串叫“十八珠手串”。

清朝顺治帝笃信佛教,从顺治起,佛教开始在清宫流行,顺治帝让满朝文武佩戴珠子,所以满清贵族上层戴珠子的习惯,也是由顺治开始。

雍正帝也继承了祖宗习惯,也喜欢研究佛经,他还是一名佛教居士,而这串珠子在佛教里的含义就是很信任和很喜欢的意思,表达了他对年羹尧的信任和欣赏。

一直以来,年羹尧觉得雍正帝赏识他,当着他的面流露自己的心声,就觉得雍正把他当兄弟。只是年羹尧到死才明白过来,在君王的面前,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和兄弟甚至是亲情,和君王的感情,永远胜不过巨大利益。

可是,当雍正帝要杀他时,他已经失去了雍正帝的信任。所以,年羹尧把珠子还给了雍正帝。

这样做既是想向雍正帝表达自己的悔意,表达他没有忘记雍正帝对他的信任,也始终记得雍正帝的恩情,但此刻却要君臣恩断义绝了....希望雍正帝念在他生前为国家立过功劳的份儿上,放过他的家人,善待他的族人。

手串,是君臣之间多年感情的信物。君臣携手多年,此刻痛下杀手。年羹尧此举,也透漏出了一个将死之人最后的悲凉!

【撰文:峰子哥;点关注趣史随时得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在清朝, 你的袖子拍的响不响, 关系到你的官位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