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清朝,中国现在会是超级大国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如果没有清朝,我们现在会是超级大国吗的一些知识点,和超级中国为什么看不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中国不能开发出自己的浏览器
  2. 如果没有清朝,我们现在会是超级大国吗
  3. 一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4. “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不能开发出自己的浏览器

你发现没有,PC端浏览器完全是西方产品的天下。其实,国内开发的浏览器产品并不少,有200多个,其中最知名的有360浏览器、QQ浏览器、搜狗浏览器、傲游等。不过,它们在全球浏览器市场的份额很小,统统在那剩下的“其他”里面。就算是国内市场,也是谷歌Chrome和微软Edge占去了一半多的份额,国产浏览器中,最大的360浏览器占20%左右,QQ浏览器占7%。

那么问题来了:浏览器看上去不是有多大技术含量的产品,就是最基础的互联网入口。国内厂商在更复杂的社交、电商等互联网产品上都很厉害,为什么就没有在浏览器领域做出头部产品?我看到公众号“雷科技”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在核心技术上,国内厂商没有自主的浏览器内核。浏览器内核的作用,是把网页的代码转换成你最终看见的页面,目前主流的内核有4种,全部由国外厂商开发。国内的浏览器,基本上都是在开源的Chrome内核基础上做二次开发。除了界面设置不同,核心跟Chrome没啥区别,这样自然打不过原装的老大。

那么,国内厂商为什么不自己开发浏览器内核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事儿很烧钱,而且没有必要。浏览器看着简单,实际上开发成本非常高。360算过一笔账,一个浏览器产品的总代码接近2400万行,相当于半个操作系统,谷歌开发Chrome,10年花掉了3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推广成本更要上百亿美元。谷歌、苹果、微软都是家大业大,国内公司烧不起。再加上,Chrome和Firefox的内核都是开源的,拿来直接用是最划算的选择。

另外,国内外厂商对浏览器的设计思路也不一样。Chrome、Safari都走极简主义风格,给浏览器做减法,默认页面只包括地址栏、常用站点,想要访问网站,用户要自己输入网址或者进行搜索。

而国内厂商,是不断给浏览器做加法,在网页浏览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新闻、游戏、视频、小说等五花八门的内容,相当于是把浏览器做成了一个信息聚合平台。目的是通过浏览器,把用户导向自己的生态,把流量握在自己手里。显然,这样的设计是出于商业考虑,而不是用户体验。毕竟在PC端,用户想去哪儿可以很方便地输入网站,不太需要浏览器来导航,过于臃肿的浏览器在用户体验上是减分的。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在PC时代处于绝对弱势的国产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翻身的机会。你想,在手机屏幕上,输入一串网址是很费劲儿的,不如直接点击页面上的站点来得简单。这样一来,原本体验不太好的信息聚合平台模式,在手机时代反而成了优势。

特别像是在印度、印尼这些新兴市场,用户跳过了PC时代,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他们没有输入网址的习惯,更喜欢集合了大量本地资讯的浏览器,点几下就能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用起来更方便,也更省流量。在2016年,国产的UC浏览器在印度、印尼市场做到了第一名,一度占据全球手机浏览器17%的市场份额。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手机浏览器前四名分别是:Chrome、UC浏览器、Safari和QQ浏览器。其中,国产浏览器占了两家,而且,国产浏览器的用户黏性和用户使用时长都在增长。看到这种趋势,国外浏览器厂商也开始改变思路,在移动端采取聚合模式。去年,微软推出了自己的新闻聚合服务,Chrome手机版也在首页加上了新闻资讯。浏览器的信息聚合模式,正在成为新共识。

互联网变迁三十年,上网工具从大电脑转向了小手机,用户习惯从“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找人”,从这儿,国产浏览器也许可以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

如果没有清朝,我们现在会是超级大国吗

可以说,没有清朝,我们很难成为超级大国,因为成为超级大国必要的人口,国土面积和各民族的之间的团结都是清朝给打下的基础。

我们先说人口,人口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必要基础,想成为超级大国没有上亿的人口根本玩不转。历史上多少游牧民族杀到中原来为什么都消失了,反而是武力不怎么强盛的汉族一直延续至今,就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少,即使他武力能强盛一时,但是终究会被人口多的汉族慢慢同化。

正是在清朝,我们奠定了人口大国的基础,从千万级别跨越到四亿。中国能成为人口大国和清朝的各种措施有有直接关系,第一就是永不加赋,新增人口和新开垦的土地都不收税藏富于民,所以老百姓敢生孩子;第二就是高产番薯和土豆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让口粮得以保证,第三是牛痘的推广让天花这个病被控制,这三项措施让清朝人口大规模增长,奠定了我们人口大国的基础。

版图是成为超级大国的第二个因素,版图大意味着战略纵深大,资源就比较齐全,不用被外国人卡脖子。日本侵华的时候,由于我们版图大,所以日本只能控制一些城市,乡村它就没办法控制,为我们积蓄力量反击侵略者留下了空间。

清朝虽然在末期丢失了不少领土,但是也正是清朝前期的开拓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版图,对比清朝和明朝,东北,内蒙古高原,新疆,西藏和台湾这些地区的有效控制都是满清政府的成就。

第三个就是理顺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清朝的历代皇帝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项措施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团结在一起,比如著名的改土归流。

所以清朝奠定了我们的大国基础,这个谁也不能否认

一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身为国有银行的大堂经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如果你有一亿人民币,不需要去做什么投资,就是把钱存在银行,每年产生的利息收入就是一笔巨款。你完全可以在家躺赢了,剩下的交给银行来给你解决。

很多人对钱没有太多的概念,给大家普及一下。一张一百的人民币,重量是1.15克。一亿现金,如果都是一百的人民币,就是100万张,总重量就是1150千克。

如果一个人可以抗一百斤,那需要二十多个人才能把这些钱抗走。

如果你想过下数钱的赢,一秒钟数一张,一天不吃不喝也只能数86400张,也才数了864万。想要把这一亿数一遍,你需要11天多的时间。

像我们普通的工薪阶层,如果一年能存下来十万块钱,就是很厉害了。那存够一亿,需要1000年的时间。那你需要从北宋时期,就要开始努力存钱了。

如果你一年只能存五万,那存够1亿,需要2000年的时间。你需要从穿越者王莽建立新朝开始,就要努力挣钱。

如果你一年只能存3万,那存够一亿,需要从武王伐纣开始,就要努力挣钱了。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莫说一亿是一座可望不可及的高山。就是一亿存在银行里,每年产生的利息,都是普通人一辈子赚不来的。

一亿现金存银行里,一年可以产生多少利息?

一亿存在任何银行里,都绝对是顶天的大客户了,肯定是私人银行,专门的特殊待遇。

我们现在就按照最普通的利息来计算,看一亿存在银行每年有多少收益。

1.活期

活期利率是0.3%,就是0.003,一万块钱存活期一年就是30块钱。一个亿如果存活期一年,利息就是:

30×1万=30万

可以这么说,就算你把这一亿放在银行卡的活期账户里,一年也能产生30万的活期利息。光凭借这个活期利息,就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生活开销了。

当然,拥有一亿现金的人,也不会傻傻的就把钱放在活期里。

2.定期一年

现在国有银行,定期一年的利率是2.1%,一亿存一年定期,满期的利息就是:

210×1万=210万

一年210万,平均到每个月就是17.5万。在中国的任何城市里,都可以过的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3.定期两年

国有银行,定期两年的利率是2.6%,一亿存两年定期,满期后的利息就是:

260×2×1万=520万

两年520万,平均到每年就是260万。你去专卖店买奢侈品,就和去淘宝上买衣服差不多的感觉了。

4.定期三年

国有银行,现在定期三年的利率是3.25%,一亿存定期三年,满期后的利息就是:

325×3×1万=975万

三年975万,就相当于产生一个存款千万的富豪。

你中午花一万块钱去吃个饭,就和我们花二十块钱去点个外卖,差不多的的感觉。

5.国债

每个月的10号都是国债发行的时间,六大国有银行和部分私有制股份银行里,都可以买得到。

国债比定期的优势是,利息可以每年取出来。

最新一期的国债,三年期利率是3.4%,一亿买三年期国债,每年可以领到的利息是:

340×1万=340万。

五年期国债,现在利率是3.57%,一亿买五年期国债,每年可以领到的利息是:

357×1万=357万

6.大额存单

现在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可以买得到三年期4.0%利率的大额存单。

一亿买大额存单,按照最基本的利率,满期后的收益是:

400×3×1万=1200万

7.最符合情况的就是,把钱存在私人银行里

如果你有一亿的现金,最符合实际的情况是,你所在城市的各大银行,都是纷纷登门拜访,想让你把钱存在银行。

这个时候,是你挑银行了。在私人银行,会有专门的银行经理,给你一对子的服务。把钱存在私人银行里,没有保底10.0%的利率,绝对是留不住你的。

像很多的小银行网点,存款总量也就几个亿。你一下子存一个亿进去,就是她们银行的镇行之宝了。

银行的利率都是可以谈的,只要你存的钱够多。

拥有一亿人民币,妥妥的人生大赢家

据统计,我国总有银行存款过百万的人,只占总人口的0.1%。就是说,一千个人当中,才有一个银行存款百万的人。全国14亿人,就是有140万存款过百万的人。

考虑到很多的人,钱都是买了理财、基金或股票。所以实际上,我国拥有人民币百万以上的人群,估计在0.5%左右,就是700万左右。

总有1000万以上的,肯定达不到100万。拥有一亿人民币的,估计没有1万人。可以这么毫不夸张的说,银行存款过亿,绝对是全国最顶尖的那一批富豪了。

光是每年银行产生的利息收入,至少都在大几百万以上。什么财务自由,买东西不看价格,那自然是不在话下。

人生有钱到这个地步,如果还有烦恼的话,那应该就是愁如何把钱花完吧。

“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明确,中国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基于此,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

一、最早的“中国”是指国中之国

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而犬戎、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为了与诸蛮相区别,故称商周所在为中国,即国中之国也。到了周朝的后期,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所以华北平原的齐、晋等国都自称为中国,而将南垂的楚、越等国称为蛮夷。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

二、2000多年前开始,用“中国”代指中国北方

秦汉两朝南并百越,北讨匈奴,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此时不仅占有华北,更兼并了华南地区。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既然秦汉自称中国,那么这个中国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还是指华北平原呢?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统治着华北,吴蜀则各分华南。《三国志》尤其写到,孙权称曹操率中国之众,南征荆楚。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指的还是华北地区,也可以说是统治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政权。所以从秦汉以来,确立了占中原者为中国正统的说法。

三、两晋南北朝开始,“中国”这个词逐渐成为象征正统王朝的标签

两晋与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太频繁,加上不断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北方的5胡16国与江南的东晋都自称中国,而南北朝划江而治以后,南北的争夺更为激烈。比如北朝鲜卑人骂南朝汉人为岛夷,南朝汉人则骂北朝鲜卑人为索虏,争着给自己打上“中国”的标签。当然这种争论也是无疾而终,最终的结局还是大一统得到了中国的称号。

隋唐一统南北,中国之争也就告一段落,隋、唐都自认中国正统,这是无可厚非的。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在五胡16国时期抢占了辽东半岛,他要收回来,他说辽东自古属中国之土也。但隋唐以后,由于两宋过于脆弱,出现了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对峙的状态,南边称北边为北朝,北边又称南边为南朝,归根结底还是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辽、金都向往中国化,说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指华北,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政权的标签。

四、大一统时代,“中国”被用来指代政权本身

元、明、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中国,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政权赐名的诏书中以中国指代大明,寓朝日鲜明之意,赐其名为朝鲜。明清交替后,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中国。

晚清以来,由于豪强的入侵,中国人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在晚清与帝国主义的外交书信中,中国即大清,大清即中国。可见,清朝认为中国指的是清政权本身。可在近代一系列入侵面前,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意识逐渐觉醒,缓解民族矛盾,凝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经过长期的讨论,认为古代的“中国”的含义不只是传统汉族与所居的13省,还应该包括在中国境内所建立的少数政权与衍生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体。

由于“中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使用。但不同的是中国、中华都已经演变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名词。中国这个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了今天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称。

六、中国与自己的朝代

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当然,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中国就形成了。朝只是不同政权在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所称的汉帝国、唐帝国,其实是中国的汉朝与中国的唐朝。非常有意思的是,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而古代中国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中国的概念,只能以朝而代国,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

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中国”共用起来。我们过去把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放在一起,其实罗马是国名而汉是朝代名,很多人不知道罗马有4个王朝,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今天,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而中国依然还在,所以说无论是号称“千年古国”的拜占庭帝国也好,还是共和制与君主制加起来800多年的罗马也好,甚至是已经在历史上灭亡的古巴比伦国王也好,其实历史文明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一直是中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人杀人如麻, 纵容部下, 甚至杀降, 曾国藩称赞 此乃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