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需要注意什么

匿名 不建议 2023-08-20 14:58:24 -
打坐的禁忌 打坐时的十个禁忌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打坐需要注意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和打坐不建议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打坐不能静下心怎么办
  2. 高僧盘腿打坐就是十天半月,他们腿不麻吗
  3. 打坐如何能真正静下心来望高人指教
  4. 打坐需要注意什么

打坐不能静下心怎么办

打坐?菩提本无根!

打坐呢,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好坐,坐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什么,不好坐的原因是心不死,没有死心塌地的,总是想用那个机心来算计打坐。哎,我会不会经过一定的努力和方法,过程,就会到达那个结果?好像我们下楼坐车,经过这个路,那个路,云路,雾路,到达终点,就有一个阿罗汉果,就有一个解脱,就有一个终极的道果,就必然实现兑现给这个打坐,不一定。

所以我们这个机心呀,投机取巧之心不死,算计,我坐了三天,我还没什么,既没有顿悟,开悟,也没有什么神通,又没有浪花,也没看到香,更没见到菩萨来摩顶。坐到第五天,算了吧,我不适合,我还是走掉的好。我们打坐,打坐,不能够真正坐好的,就是因为这个。而不能够放下机心,不能够死心塌地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造作?

徒:有欲望、有所求。

师:有欲望、有所求、求解脱、求道果,这是善法欲,假如没有善法欲的督促,我们也不会走上修行这条路。所以在某个阶段这个善法欲,还要鼓励它,还要扶植它,所以不能说是问题。

徒:急功近利。

师:急功近利只是说从三法印和方法论,我是用一搏一,还是一搏一万,一本万利还是一本千利,还是一本二利,只是方法论的问题,急功近利不是根本问题。

徒:无明。

师:无明是纯粹的佛教术语,你把所有人都打死了,这个话就没法聊下去了。实际上也确确实实是源自于无明的不了解,因为无明遮蔽到了认知智慧层面,所以不了解这个禅修的体系是怎么回事,禅修的结果会怎么样,终极道果会怎么样,所以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无师智、离师智、自然智都没有现前。离师智,离开老师的智慧;无师智,无师自通;自然智,自然的升起来,打坐到了一定阶段他没有老师了,但是自然就升起来有什么方法来对治当前的问题,升不起来,所以才有各种的机心,困惑,疑惑。所以我们参加过禅七的人就知道了,我们的方法是恰恰让你不了解,让你傻,对不对?目标、思虑都不行,不给你答案,斩尽杀绝。这叫逼拶。

我们参加过南传的禅修吧,象一个有耐心的老阿婆一样,苦口婆心的告诉你,方法,次第,耐心,耐心,耐心,练习,练习,练习,耐心,耐心,耐心,最后就那样了,所以南传呢它就是另外一套禅修体系。它告诉你先把这些理论、方法都给你了,然后中间出现什么了就是耐心,耐心,对治方法就是Anija(无常),Anija(无常)。有什么问题,内心困惑了,睡不着了,因为打坐引起了打嗝呀,告诉你无常,无常,Anija,Anija,就告诉你无常,无常,不要把它当真。它只有这样一个方法。

那么藏传呢就更好玩,藏传的就会不给你讲这些,给你一堆的七瓶八宝,你要这样,你要那样,然后就给你加加加加,所以我们修行人佛教修行者有个叫“穷禅富密”,知道什么意思吗?禅和子他是穷吧,一袭衣服,OK了,走到哪里盘腿一坐,叫穷禅。富密,不行了,早上要供香,花,灯,果,这还不算,这只是饮食方面的。然后,器物方面的,金银砗磲琉璃玛瑙……,接着还要把吃的做成各种花样,然后把用的雕塑成这样,每天要用。所以他跟你讲,命,加加加加,加到你,心理学上讲叫什么来着,饱和效应是吧,它到达一定的饱和了,咔嚓,全放下,大圆觉智,所以叫大圆满,一切皆空,又回到穷和尚这个层面了,穷禅和子这个层面了,所以殊途同归也。

我们大家都坐过了,所以呢,就坐吧,不管你有什么问题,其实所有的问题,就像今天到底我吃三个馒头吃两个馒头的问题,等他再长五年吃三个,吃四个已经不是问题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在修行上是一样的道理。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过不去的修行困惑,卡住我们使我们无法深入禅修下去的问题,今天只吃半个馒头的问题,那明天再看,不过是0.75个馒头的问题。所以,没有高低,没有大小,暂时它确实是有,别当真,对治方法是别当真。但是它确实有时候来自生理层面的要调整,来自于心理层面的需要调整,来自灵性方面的要调整。

其实呢,心不死或者说不能死心塌地地打坐,人人皆是如此,无论出家在家,无论是久参还是新学都一样,总是有一个问号在。

十二字箴言:“佛法僧、觉正净、贪嗔痴、戒定慧”。

我们所依赖的工具:“身口意”。所以打坐是拿什么来做实验?这像不像一个化学实验品的烧瓶啊,我们都是那烧瓶,拿谁的身口意啊,是拿佛的还是拿别人的,还是拿自己的?肯定是拿自己的身口意,那身口意里边,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我们原有的那个化学反应,叫做什么?习性!或者说习气!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这样的对不对,这叫做什么?大乘起信论,始觉,本觉,是不是在不觉的状态,这样是我们固有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完全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下来运行,那这个就是世俗的时候,或者说俗世的时候。

小徒弟:就是平常生活呗。

师:哎,对。在这样的一个打转转。然后我们开始,这不是不觉吗?然后我们开始要怎么样啊?通过闻思修,闻,可以,对吧,思,可以,你都可以思啊,然后呢修呢,修就进入了这个,所以在闻思层面仍然建立的是宗教的情感,所以它是强调信,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依然是闻思佛法僧,去要想要了解。

但是要进入修的阶段了,就开始是什么层面呢?实践的,或者说体验的,所以就进入了佛教的叫做:行证体系,就进入了这样一个体系。那戒定慧,也就是戒定慧的体系进入了哪里啊?行和证这个体系了,那离得开信和解的这个体系吗?所以信解和闻思道很相近的,那戒定慧是从“不觉”通过听闻闻思修的佛法僧三宝,然后进人戒定慧的实践,那中间就会有什么?因为这实验器皿,是什么?身口意。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反应,比如说你得了久病,然后遇医、服药,然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不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啊,所以你不能死心塌地打坐是为什么?病得太久了,总想着有一个神仙赐你一个灵丹妙药,马上药到病除,全是这个心理对不对?

任何人,不管你学哪个宗派,不管你是东方人西方人,全是这个心一样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都一样!所以我们没必要嘲笑别人说这么愚蠢、愚痴,也不能去看不起这些人,明显很愚蠢的人,你还不能那样的,为什么?因为究根结底问我们内心,审问自己的内心去,格物致知,问自己的内心,一样的,还是这个层面,还是想找到一剂灵丹妙药,迅速的药到病除,可是呢,从不觉到觉,从分证即觉,分证什么意思?一段一段的嘛,所以所有的佛教的戒律叫什么?别别解脱,修一个解脱一个修一个解脱一个,分证即佛,“分证觉”或者说部分到了“究竟觉”,所以在整个时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各种的问题,是不是就是禅修的问题和对治了,所以就是禅修的问题和对治。

因此,一个好的禅修方法,就像煲汤做饭一模一样的,人家知道火候,今天我们特别严谨地坐,完了明天基本就都不想起来了,今天坐得有点累,刚好有个外缘刺激很燥,那好我们就停下来,放松下来,然后就停,这就是调,吃点好吃的,早上又兴高采烈的又神清气爽地来坐了,所以就要这样。

因为是拿我们自己的身口意做实验,所以一定要知时、知节、知量。

知时,现在是适合禅修的时候?还是不适合禅修的时候?就拿眼前这一分钟,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适合的!没有噪音、没有太阳晒,又没有大风吹,又不是很热,这个状态下是适合的。知节,待会儿我们第三节了,进入第四节了是不是就有点疲劳了?知量,我们尽管是已经都打过坐的,可是因为很久没有密集坐了,这个量你掌握不好。假如要坐,这支香坐15分钟,哎,坐得很舒服,马上停下来干别的,你又会很舒服,它就是调剂,所以将来你们自己组织禅七也是一样的道理,要知道调剂,就把他那个躁的心,让它还没起,就把它给消融了,烦的心还没有生,刚有点苗头,就使他那个不善法,未生令之不生,已生令之速亡,就是这样,所以说知时、知节、知量。

那我们整个了解了禅修的方法,最终的目标达到的觉证净,所以这个觉证净是佛替我们觉证净呢?还是我们通过闻思佛法僧,实践戒定慧,修正身口意,达到自我的身心的那个革命之后的觉证净啊?是吧,所以不是佛带我们觉,不是阿罗汉替我觉,是我们自己来觉证净。

所以关键的一个,“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我们的禅修方法非常简单,坐,对吧,也没要求你坐姿怎么样,也没要求你要守吸、守窍,也没有要你数息,也没要你观息,也没要你念经,也没要你诵咒,什么都没有,干嘛呢?坐着,又不是傻坐,那不是傻坐说明你要有个念头对不对,这个念头干嘛?所以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所以要知道我在这儿坐,但是不可以执,我知道我在坐,但是又不能够执,我非得要这一坐37分钟,不够我就不下坐,像佛陀一样的,不够37天,我就不起一坐,直到台风消失了再来我也不坐,我也不起,那也没有用。

所以不能执,还是要知道这个善调,调身、调心、调息,要掌握那个极高明而到中庸的那个圆融,然后自己知道,坐得有点不舒服了,就扭一扭摇一摇,让自己快乐一下,放松一下,然后觉得我又能多坐五分钟了,那我就可以给自己加把劲儿,多坐五分钟。

久坐生禅,不一定开慧,但久坐必生禅,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有的这个习性反应都是贪嗔痴的,但是我坐下来之后,这个贪嗔痴的习气,你不去降伏它,它也会自然的就在淡化,对不对。不去降伏它,那你没有刻意培养戒定慧,可是你在这儿坐着,你没有刻意培养,它自然的,守戒是不是在的,已经融摄在里边了,定就慢慢修了,所以开不开慧不一定,但是戒定已经在这个坐里边了,所以六度,大乘菩萨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前五是不是已经在坐中融摄进来了,所以要了解佛法非常至简之意,至简之意十二字真言。

小徒弟: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

师:所以它很简单,可是呢真的很难,要真的了解这个体系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

小徒弟:了解了也不一定做得到。

师:但是你不去做,就永远做不到对不对,所以你要从一分钟、五分钟到三十分钟,到突破四十五分钟,到突破一个小时,你要坐着不动,这就叫功夫渐长了。小伙子三日没见,功夫渐长啊,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吧,功夫渐长,渐渐的长起来功夫。

小徒弟:这一节课就是我听得最认真的一节。师父你讲这个就像讲故事一样。

师:对,其实佛法就是故事嘛,佛陀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走了,咱也见不到他真人,所以现在我们都是听各种的记载、传说,然后来理解佛陀是怎么回事,所以就像讲故事,然后我们自己也成为故事中人,是吧,万一有一天说不小心,某一个人就看到,有一群人,其中有个上海的小男孩儿,跟一个大和尚,就在佛光山怎么着怎么着的,我们就无形中成为故事中人,有可能,这很有可能,所以你要小心哦。

小徒弟:小心成为传说。

师:阿育王对每一个和尚他都磕头供养,那个小沙弥六岁吧,结果轮到他来了,他说你太小了,我没办法给你磕头,当着大庭广众之下给他磕头,他觉得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堂堂一个大王啊,然后那个小沙弥就说,大王请你跟我到屋里来,两人悄悄到了室内,然后小沙弥说,大王你看我,一看小沙弥坐在那个瓶子里,阿育王说“哎呀,了不起,我给你磕头,”,小沙弥说:“这件事儿不能让别人看见啊,”阿育王本来说我给你磕头这件事儿也不能让别人看见,结果小沙弥坐在瓶子里,他怎么才能坐到瓶子里呢?打坐!

应你的所求,我们来看看妄念怎么办?

来我们看自己的妄念,哪部分的最多,你坐的时候都被哪种妄念拉着走最多,也不用说最多,甭管大小,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乐的。未来的、过去的,明天设想憧憬未来,追思过去,追思已逝、设想未知,基本上妄念,还有什么吗?

好比早上你走上来,我们正在坐着,突然听见他们那个大喇叭,这是什么呢?现前的,有什么你就去攀缘什么,这个是眼耳鼻舌身意被现前的境缘给拉走,叫攀缘,所以它是在,完后我们是攀过去,所以叫攀缘,你眼耳鼻舌身故意去听的,本来它可以不干扰对不对,但是它就是干扰我们了,就是攀缘。

思虑,思虑有时候就会变成焦虑和疑虑,它会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所以所有的妄念无非是想,明天没到,什么时候去啊,突然想喝茶,是喝红的喝绿的,喝铁观音的还是乌龙的,就开始在那儿想,想得很美,口水出来,好吃的好喝的,然后想,仔细做心理分析,你想过去是好的方面的多,还是坏的方面多,对于成年人不好的远远多过好的,对于未经世事的人,他想的全是好的,明白了吧,所以若能稚子之心,就这样子,如果你在回忆的过去全是好的,心就软了,所以这点上真的是不一样,我们成年人想的都是不好的东西多,当下的境缘是不是不可预测,那这些呢,是因为我们正在做的事,境缘是外的,那这思虑内生,那还有一些东西呢,真的是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来的一些个念头,你根本无法,既不属于对过去的回忆,也不是对未来的焦虑,也不是当下境缘,就是有些念头莫名其妙的发生了,那些呢有的时候是业习,这个是没办法的,你一打坐会把它给莫名其妙的激活,但没关系。那所有的妄念也就是说对过去的这些的追思,是源自于什么?记忆是现象,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属于是对过去的追忆,对不对,属于什么蕴,想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我们只是念,但不了解它的作用,那以往过去的无论过发生过什么,为什么还干扰到我们现在的念呢,它就像浮上来的是吧,它就自然的浮现出来,而浮现出来我们那个,叫什么?我们的业习就继续给它加工、深造、酝酿,有它的价值判断、取舍,那件事儿是错的,这件事儿是对的,这个人假如再见会怎么样,假如不见会怎么样,是不是都源自于这些,你又去从,什么叫轮回,是不是这就是轮回,就在念头里已经一番轮回,把你过往发生的,有时候想得很真切,同学聚会,很深刻很深刻。

假如说当我们正在坐的时候,对于这些已经过往的念头,假如说一个死人还会不会有这些东西,也就是这个是一个做意,要故意的,就是一个做意,一念间一瞬间你要做意,假如一个死人就没有这些,所以禅宗师父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过去以往譬如昨日死,死人了不存在这些价值判断,什么恩怨情仇是不是一笔勾勒,什么自行车抵押贷款合同、房贷…..都一笔勾销了,所以过往的那个妄念,这是做意对治法。

过往种种譬如昨日死,那同样的,未来未至,是不是本来它就没有啊,本来还没发生的,你去遥想它,是不是就是胡思乱想啊,不管你的规划计划怎么样的好,但是它没有发生的,是不是都属于妄想,所以未来未至,它本来是什么?无生的对不对,所以未来未至本无生,“过去以往譬昨死,未来未至本无生!”

那当下的境缘呢,六字坛经说:若心对境不生念,如何为禅如何禅定,内于心不动,外于境,不生心不动念,是不是当下再有什么境缘也不会干扰到我们?所以当下的对境不生心,心若无生境已亡,心境两空。既然来自于这些过去的、未来的、当下的这个妄念,都烟消云散了,亡汝今心,没有你当下的这个心是不是就空了,这亡是逃亡的亡,不是死亡的亡,消亡的意思不是死亡,所以当下你没有这个念了,没有这个心了,一念澄明?就现前了,所以对治妄念,不需要念经不需要念咒、不需要数息,不需要任何一个有为法,仅仅一个做意,就是念头来以妄止妄,用这个做意来止掉所有这些个妄,然后逐渐逐渐的改变过往的形成的,像羊肉串一样的习气,好吃的,然后变成零散的,从正规军变成游击部队,到散兵游勇,然后你的正念加强,你从一个散兵游勇,正念开始找到一个平衡,起码两方都是平衡的,最后这个妄念成为散兵游勇,被你的整体的各个击破,所以这个禅修方法很独特,要会用,都是念间的事情,一念间的事情。

所以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作首打油诗,“过去犹如昨日死,未来未至本无生,现前对境无心起,一念澄明空不空。”是吧,你这一念澄明是有个空明的,所以这空灵灵的这个空是不空的,了解这一点,就这样用功,所以对治这些禅修出现的妄念、昏沉,我们就一点点对治它,当没有昏沉和妄念了是不是就直接,也不能说直接就能,但起码也就会越来越深入禅修的核心去,所以一个枯燥的无聊的禅修就变成有味道了,那个有味道就是空不空,就慢慢的这样去体会。

所以不需要念经,不需要念咒,那些都叫什么法?替代和转移法,只是我实在没办法了我就替代,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静,明矾投于油条,油条不得不滚,就是啊,祖师大德的形容嘛,宝石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净,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明。不一定的,它还在翻滚。所以这个方法就是完全以空灭空,以有灭有,这个做意可说是有,但是它生了就灭去,你不要再去刻意执着这个,对吧,所以这个是以空灭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佛魔都不存在,灭除烦恼的方法一概扫荡,干干净净,这就是禅。

高僧盘腿打坐就是十天半月,他们腿不麻吗

我有个老同学,身高一米八八,多年前学佛,虽然工作很忙,但他却坚持每天用心读经打坐,境界很好。

我有一次问他:高僧盘腿打坐一座10天半月,他们腿不麻吗?

他说:能坐10天半月的高段位玩家怎么会腿麻呢?腿麻的人都是坐半小时一小时左右的人。还有一些求时间求量,觉得坐久了就是好的,强硬着压腿的。

我说:那到底这样坐科学吗?

他说:一把水果刀很锋利,有人拿着它削水果,吃的甜滋滋的,有人拿着它玩,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割伤了。

同样是刀用的人不一样,用的方法不一样,他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同样是打坐坐的人不一样,可能效果就不一样。

如果你非要用一个所谓科学的标准去看待这件事。那可能你得不到非常确切的答案,

因为目前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完全知道打坐为什么能够让身体进入某种不可思议的状态。

我说:这有什么难的,很多仪器拿来检查一下,或者西方医学随便研究一下就知道了。

就算西方医学研究不出来,中医也能对打坐有很好的研究啊。

他说是吗?那我问你:为什么你一个人出去逛你喜欢的东西,逛一天你都不累。可是跟你老婆出去逛街,商场才逛了一层,你就累趴下了。

距离是一样的,体力是一样的,消耗甚至更小,为什么你会觉得更累?你给个科学道理给我解释一下。

我说:这不就是心理感觉吗?

他说:是啊,心里为什么这样感觉你就真的不累了。为什么你没耐心,等人的时候三分钟就好像过了30分钟。这个心理为什么会这样感觉你科学解释一下。

我说:我确实解释不了,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

他说:打坐的道理也一样。假如一个人打坐,那个心的聚焦点根本就不在身体上,他当然不会感觉到累,感觉到腿麻。

就像你刚刚谈恋爱的时候,你女朋友靠在你的肩上靠个三四个小时不动,你只会觉得特别甜蜜,根本就不会觉得累。

我想告诉你的是,人的心态和人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的感知。

只不过你要进入那种很专注的状态,很专一的,一心不乱的状态,而让自己忽视身体上的感触变化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刚开始打坐的人常常一上坐盘起腿,首先的感觉就是腿麻腿疼,但是又希望自己很快能够降服其腿。

再加上不坐还好一坐妄念横飞。所以会饱受一番折腾。

有的人坐了很久,可能坐了好几年才能够把腿盘好,盘到柔顺,但其实他不知道这不是纯粹的身体功夫。

两条腿顺不顺,气血通不通,跟训练有关,和心态也有很大的关系。

可能你心里放下,腿也会跟着放下。

其实不只是打坐如此,正常的生活也是这样。心态会影响你的身体的变化,

一个人总是精神压抑,总是不开心,当然就会得病。一个人总是脾气大,肝气抑郁也会得病。

如果你打坐,心总是想这想那杂乱。再交织着两条腿的疼痛和酸麻。这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所以我常常劝别人不要随便就去打坐。一定要把为什么要打坐?

怎么打坐更好,打坐的这些道理都弄清楚了,尽量弄明白了再去打坐,可能功效会好很多。

但是无论如何,你能够找到一个方法,真实实在扎实的让自己安静下来,

我说的是真正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

这就非常好,也不一定是要打坐,可能你站在窗户边上。看着夜空的星星,大概能够安静那么几分钟,也是很不错的。

可能你正在陪家人看电视,他们在看着有滋有味,而你却能够在这一瞬间安安静静的,没有任何杂念,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还有的人能够在厨房做菜,切菜做菜的那一段时间心无杂念,感觉人得到了休息。也是很好的。

有的人能够在坐车的时候。进入这样的安静的状态也不错,

其实你如果能够进入安静的状态,不被外面的这些环境和心里的想法去影响。这和打坐大同小异。

不过呢,打坐是佛法,道法修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工具。

如果有师傅教的好,自己也愿意坐。不偏执不执着,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我说:那如果偏执执着,打坐会怎么样?腿会打断吗?

他说:不要说偏执,起码你能不能坚持每天都坐一坐,哪怕几分钟,坚持不了不要说偏执。

不过也有的人偏执的觉得只有打坐才能够入道。无论如何想尽办法也要降服其腿,

认为一直坐下去,一定要坐到像高僧那样,一座能够入定10天半月。

这就是一种不太好的想法,就算你能够入定10天半月入定两个月入定半年,甚至入定好几年,入定1000年,还是要出来的。

出来之后又怎么样呢?如果出来之后没有那个入定的定性。又被芝麻绿豆鸡毛蒜皮一下忽悠摇摆了定性。那等于还是白搞。

打坐是培养这样的定性,探究到这样的定性之后,一定要保住好好的保护他,把他好像那个火苗用手呵护住。然后延续这个火种到其他地方。

能够把打坐得到的那种定性和感觉,延伸到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

我说:我一直以为就是打坐才能够入道。

他说:就怕偏执的认为,只有在打坐的时候才能够和道接近,才能够入道,才能够入定,这个就有点不妥了。

因为一旦离开生活,一旦离开你的现实一呼一吸。不会有另外一个道的存在。

你要知道道是周遍无所不在的。他不会说躲起来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去找。他更不会说只能通过打坐才能够打开这个门。

打坐做得好的人常常是坐到已经忘记自己要求什么了。

乱七八糟的杂念坐到自然而然没有了。才有可能电动窗帘自动拉开,看到一点东西。

除此之外看到的境界,多半还是自己的妄念造出的殊胜感觉切不可当真当圣,否则很麻烦。

因为平时我们总是关着这个窗帘。就觉得这个世界是没有光的。

其实只要把窗帘拉开,光本来就在那里,从来没有离开过。

这个光明不是求来的,是要发现它本来就在。

打坐呢是一种通向拉开窗帘的办法。可是这个办法却不只是在打坐上面。

我说:我没明白你说是这个意思。

他说:我意思是说,你不能只是单靠打坐。你在生活当中要去领悟,要去观察,要去关照,要去洞察。

就好像打坐一样,你要把你的整个生命过程的行住坐卧,好像看成是一次打坐。

念头来了,妄想来了,事情来了,境遇来了,怎么去处置?无论是打坐还是不打坐,都是需要去面对的。

你不只是要求智慧,而且还要不忘做个好人,做点好事,行善积德。把自己那颗心放开点。

还得真正的发心,用很大的愿心去增加你的福慧资本。

把那些执着自私抹掉点。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不断的修持。在生活中磨练自己的心。

再加上去打坐,这样才有效果,如果只是求打坐打的好不管其他。

那就好像你种一棵树,不断的扯这个树苗,不去施肥也不晒太阳也不除虫。最后变成拔苗助长。

你看到高僧打坐一座10天半月,好像很有功夫很有境界,那只是你看到的这一块,你还没看到他在生活当中,在人生当中做的那些功夫。

他要吃多少苦,要做多少奉献,做多少布施?在心里面煎熬过多少波折才能够到达这一步?

不容易啊,但这个事情是天底下最容易又最不容易的事。

我说:那如果坐到腿非常酸麻,受不了了,是不坐了还是继续熬?

他说:这个问题我无法确切的回答你,因为每一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能够在煎熬中突破自己,有些人心不专一,煎熬下去就把自己搞坏了。

说1000道1万,总归那个关键就在心而不在腿。

总之啊,如果你要打坐,最好不要去渴求入定,不要去求像高僧大德那样一坐10天半月那种境界。

贪快贪久贪殊胜贪多贪神通,全部都会搞疯。

道绝对不是求得到的。它是无可得,一切都无可得,求道求道,把求字去掉就是道。

打坐最重要是不紧不松。不绷着也不垮着。心态上更是如此,不能绷着也不能垮着。

这和做人是一样的,做人绷着就把弦给绷断了,垮着垮着完蛋了。你要懂这个道理,打坐就很好掌握。

我说:听你说完,感觉用心打坐和用欲望求索去打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说:对的,记住,心是一切的王。心能转境,则同如来,好好对待你的心,别拉扯他它别紧逼它,别干枯它别塞满它,别折磨它。

让它自然,让它自在,让它不因为某句话变色,不因某件事变形,不因生离死别而成灰烬,

也不因恩怨得失而扭曲,让它平静稳定,如如不动自然存在,那么,打坐就会变成一件极其助益的事情。

打坐如何能真正静下心来望高人指教

睡觉,愣神,写书法看书都是有为之静。气功态是无为之静,什么也不想目的是排除坏的魔杂念。就说破了有意让自己大脑休息。长了修出善念之术。

打坐需要注意什么

谢谢您的问题,关于打坐时要注意的事。

首先是环境:最好是安静处,不要吹到风的地方,

打坐前主要是做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调身:即调整身体的姿势包括打坐环境的安排。

1。打坐姿势可用单盘或双盘,散盘都可以,初学者建议散盘或单盘,膝关节上找块布盖着

2。屁股下垫个小枕头或打坐垫,只坐半边让身体保持端正即可。

3。关于腰和胸部,保持自然正直,不要用力,因为一用力身体就没法放松,气就通不了。

4。关于手,初学者两手自然叠放在小腹下方大腿上退可,两拇指轻轻相对。

5。关于头和眼睛,头部也是自然保持正直即可,哪怕有颈部毛病也没关系,自然是怎样就怎样,不要强求正直,只要靠着后衣领,下巴微收即可,对于初学者请把眼睛闭上。

6。肩膀和手放松。

7。以上做好后开始调整全身放松,做下晃海的动作,不懂可继续提问或百度。

二是调心:以上7点做到后就不要动了,哪怕一点点动。这时开始感受自己的呼吸的进出,吸时知道在吸,呼时知道在呼,是快是慢,是冷是热,是轻是重,自己都去感受。

此时知道自己在打坐,暂时放下其它心理上的事务,只管打坐,只管呼吸。

打坐是个循序渐进修心的过程,越急越坐不住,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其它问题请继续提问。也可关注本人帐号(混元正气)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打坐需要注意什么和打坐不建议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自学打坐,不要忘了这六个 注意事项 ,以免坐出问题,得不偿失 冥想 断食 网易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