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国民党名人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国民党中统有那些历史人物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绥靖公署主任和行辕主任哪个官大
  3. 民国时期的曾光希
  4.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

国民党中统有那些历史人物

陈果夫、陈立夫、张道藩、徐恩曾、贺耀组、张厉生、朱家骅、邓文仪、叶秀峰、顾建中、郭紫峻、季源溥以上是国民党中统头目中的12代表性人物,如果真想了解历史真相,建议买一本《国民党中统头目花名册》看,关于他们的起家、发迹、衰败都有真实历史记录。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绥靖公署主任和行辕主任哪个官大

行营为什么又改称行辕了呢?1946年5月,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时期就已组建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寿终正寝,按照美国人的建议,整体改制为南京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直接接受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老蒋的领导,这也就意味着,老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头衔不复存在,既然“委座”的职务都没了,那么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设立的各个“行营”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委员长的称谓1946年5月不存在了)

比如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李宗仁的汉中行营(原辖第一和第五战区)搬到北平改称“北平行营”,全称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也就是主任李宗仁在此地代行老蒋的权力,华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一把抓。在军队指挥体系上,北平行营改辖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和傅作义的第十二战区,至少在表面看起来,权力很大牛皮哄哄。

行营的军事化色彩很浓,抗战胜利后有些不合时宜,加之军委会和委员长都不存在了,所以行营的称谓就得琢磨改名,因此在1946年10月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反正老蒋1943年已经拿回了国民政府主席的职务,也仍然保持着军事独裁,所以意思上没啥变化。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北平无战事》的历史知识错误了。

在剧情高潮(孔雀东南飞行动开始)历史背景的1948年8月间,李宗仁的北平行辕其实已经裁撤,去南京就任“副总统”了,即便有,也不能称为“北平行营”了。而在行营改称为行辕之前,各大战区已经纷纷改制为“绥靖公署”,所以北平行营和后来的北平行辕,在军事上就变成了指挥孙连仲的“保定绥薯”和傅作义的“张垣绥署”。

抗战胜利后保留的“行营”机构还有六个,即李宗仁的北平行营、熊式辉的东北行营、程潜的武汉行营、张发奎的广州行营、张治中的西北行营和张群的重庆行营,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几个大区的军政指挥机构,直接对南京最高当局负责。无论是行营还是后来的“行辕”,头目的名称都是“主任”,这六个主任也都是资历很深的将领(张群例外),其中仅陆军一级上将就有两名。

(白崇禧曾任桂林行营主任)

也不是所有的行营都下辖“绥靖公署”,这一点要搞清楚,而是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设置军事机构的,比如东北行营只辖一个“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杜聿明),武汉行营只辖第六和第七绥靖区、武汉警备总司令部,广州行营干脆只下辖三个整编师(军)。只有北平行营和重庆行营,其下才指挥着绥靖公署,张群理论上有权节制川康绥靖公署、川鄂湘黔绥靖公署、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等等。

如果单纯地讨论“谁的官大”,从表面上看行营主任的级别要略高于绥靖公署主任,类似于抗战时期行营主任高于战区司令长官半格。其实也不尽然,由于有些绥靖公署是不属于任何行营而直接对南京负责的,比如太原绥靖公署的主任阎锡山,也是陆军一级上将,论资历也跟李宗仁平起平坐。所以尽管山西省也是华北地区的一部分,但是太原绥署就不归北平行营管辖而独立存在。

(徐州绥署顾祝同)

再比如掌握重兵的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和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各自拥兵数十万,这两名陆军二级上将的资历也肯定不低于西北行营的张治中(都是八大金刚嘛)、东北行营的熊式辉。这两个绥署分别是由第一战区和第三战区改编而来,是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军事指挥机关,其上并未设置行营,也是分头对南京和老蒋负责。

所以必须注意,蒋系军队的机构设置,从来都要考虑派系、资历、从属、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时候甚至是“因人而设”,不能简单地用职务来界定级别。也就是说,行营也有大小,绥署也有高低,都需要具体机构具体分析,比如抗战时期龙云曾经就任“昆明行营”主任,但他除了能够指挥滇军以外,驻滇的中央军、空军和其他宪特单位,又哪会把他放在眼里?真正说了算的是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林蔚)。

(武汉行营程潜)

按照前述的介绍,只有李宗仁和张群两个行营主任,下面才指挥着两个以上的“绥靖公署主任”,这也是大家感觉行营主任高于绥署主任的原因,如果较真的话,其实李宗仁根本指挥不动孙连仲和傅作义,它根本就是老蒋架空李宗仁的一个手段。老蒋曾经假惺惺发布过命令,派驻华北的所有军政机构,都必须服从北平行营的指挥,但这道命令只是敷衍和面子的虚文。

事实上,华北和北平地区的各军政机关,都是直接听命于他们上级主管官署的命令,比如中央党部、陆军总部、行政院等等,与北平行营风马牛不相及,行营也根本管不着他们。北平行营实际上成了一个只接受公文副本的空架子,李宗仁后来回忆:“我任北平行辕(行营)主任三年,实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呢!”

(昆明行营主任龙云)

到1948年5月,当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需要去南京任职前,便向老蒋请辞北平行辕主任一职,老蒋则在接受辞职之时,索性也把因人设事而安排的北平行辕这个空头机构一并裁撤掉了。而远在西南的张群,却因为是老蒋的嫡系文官头子,他的重庆行营是有实权的,节制着川康地区的中央军和川军,后来改称为重庆行辕,到1948年又更名为“重庆绥靖公署”。

这个重庆绥靖公署在老蒋第三次下野期间,又被李宗仁更名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但已经充分说明,行辕和绥靖公署这两类机构,某些时候还是平级和可以互换称谓的。这也就是老蒋因人而设、因事而设的典型例子,因为这两种机构的职能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大区设与不设行营,或者设几个绥署,完全是老蒋视情况而定,并无一定之规。

(重庆行营副主任钱大均)

随着在解放战争中蒋军不断的失败,从1948年初开始,老蒋着手将主要交战区的“行辕”逐渐裁撤,又改制为比较集权的“剿总”,这就是军事化色彩非常浓厚了,意图是非常时期以作战为第一要务,比如东北剿总、华北剿总、华中剿总、徐州剿总等等。而这一时期剿总“总司令”的人选,则一定是掌握实际权力的人物了,否则如何指挥作战?比如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等等。

更深刻的理解应该是,无论是行营、行辕和绥署主任,是嫡系的就有实权,是杂牌的就是个摆设(傅作义还真是个例外,所以有陈继承),而机构的名称并不重要,因为设立和裁撤都是最高当局随心所欲分分钟就决定的事情。

(东北剿总卫立煌)

民国时期的曾光希

曾光西只是导演或编剧者虚拟的一个人物。或许在以前,国民时期确实有人叫曾光希,但他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巡警,或是一名国民党士兵。很普通的人物。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

国民党第18军、整编第74师、第5军、新l军、新6军在国民党军中可谓赫赫有名.被蒋介石自谓为“五大主力”,但下场都是被全歼,只因为他们在战场上遇到了更厉害的对手。一、“王中之王”——18军

18军是“土木系”的骨干,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的一支王牌部队,而“土木系”又是国民党军队中最有实力的派系,因此18军被称为“王中之王”。

l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升为第18军军长,但当时该军当时只有一个11师、陈诚既是军长,也同时兼任师长。

1937年,军长罗卓英率第18军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8军曾4战罗店,伤亡惨重。

1943年,18军参加鄂西会战,当时守此要地的是18军胡琏第11师,战后胡琏升任军长。

抗战胜利后,18军改为整编第11师。

内战爆发后,整编11师充当了进攻解放区的急先锋,1946年9月,整编11师进攻鲁西解放区,1947年春整编11师又调到山东。

1948年9月,国民党军队取消整编师番号,整编11师加入新组建的黄维第12兵团,18军建制重新恢复,军长杨伯涛。

在淮海战役中,18军全军覆没,胡琏仅以身免。

二、“御林军”——整编74师

整编74师前身是74军,蒋介石的浙江同乡俞济时为首任军长。该军成立后不久就参加淞沪会战.一战便名震淞沪。后又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

1940年王耀武任74军军长,1941年参加上高会战,击毙日军少将岩永、大佐滨田以下数千人,击落飞机1架。74军因作战有功获得国民政府特颁军中最高奖旗一—飞虎旗,74军一时名声大噪,被誉“抗日铁军”。

1943年底,74军参加常德会战,表现极为英勇。

抗战胜利后,第74军整编为第74师,“悍将”张灵甫出任中将师长,并负责卫戍首都南京。被誉为蒋介石之“御林军”。

全面内战爆发后,在著名的孟良幽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第74师,整编74师成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第一个被灭亡的王牌。

后蒋介石重建74军,但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被全歼。

三、“天子骄子”——第5军

第5军是国民党军中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减化部队。建立于1939年1月,杜聿明任首任军长,其下辖的3个师长,第200师师长为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为郑洞国、新22师师长为邱清泉。

蒋介石把第5军划归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握,不到关键时刻决不轻易动用。因此,第5军被称为“天之骄子”。

1942年,第5军和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对日作战;首站就歼敌5000余人。

淮海战役中,杜丰明集团仓皇撤离徐州时,第5军第45师担任后卫。在我军发起总攻之时,军长熊笑山化装潜逃,放弃指挥。45师集体缴械投降;第46师也随之投降;第200师企图强行突围,被全歼。

就这样,大名鼎鼎的机械化第5军土崩瓦解,其第一任军长杜聿明也被俘虏。

四、“天下第一军”——新1军

1943年初新l军成立,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新1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部队,也是国民党军中第一支全副美式武装的部队,拥有两项“第一”,加之番号为“1军”,新1军故号称“天下第一军”。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孙立人曾率新38师仁安羌大捷。

1946年,新1军前往东北向我军发动进攻,一度占领了辽中、辽阳、鞍山、铁岭等地。1946年4月在四平战斗中,新1军首次受到重创,被歼灭1200余人。

1946年底,我军进行三下江南作战,先后歼灭新1军两个团,蒋介石大为恼怒,将军长孙立人撤换。

辽沈战役,新1军两个主力师也随廖耀湘兵团一同被歼。随后,新1军残存的一个师在我进攻沈阳时投降。

五、“主力的主力”——新6军

新6军脱胎于新1军,首任军长廖耀湘。

1946年,新6军与新1军一同在东北向我军进攻,相继占领沈阳、本溪,后新1军在四平受阻,新6军赶赴增援,一时得逞占领四平,于是新6军自视“天下无敌”,也因此被称为“主力的主力”。

然而好景不长,自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南满我军胜利进行了4次临江保卫战,新6军各师受到程度不同的打击,元气大伤,战斗力大不如前。

辽沈战役中,我军围攻锦州时,新6军被全歼,军长李涛逃跑。

新6军从建立到消亡,前后只有四五年时间,因此成为“五大主力”中军史最短的“短命鬼。

关于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和国民党名人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