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王朝历史冷知识大全,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
有的史书,仿佛史官躲在事发现场的床底似的,连只有两个人商量的绝密事件,也能把对话记载下来。
《史记》就有很多地方,让人怀疑。
比如说李斯和赵高的密谋,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陈胜在鱼肚子里搞小动作,当然是瞒着众人,司马迁为什么能把过程写这么详细?
以至于有人怀疑,史记里的很多内容,是司马迁胡编乱造的。除了史记之外,其他史书里的不少记载,也让人怀疑来历。
不过,要是这么想,可就太小瞧司马迁和其他史官的职业素养了。
本文我们就说说,史官们都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有些事情,不同的史料说法不一,又怎么判断真伪。
一、参考起居注、实录等官方档案看过新老三国演义电视剧对比的朋友,都知道两个版本在孙策托孤时的巨大差别。
新三国里,托孤的屋子里只有孙权和他母亲,以及一些下人,就算两个人伪造孙策的遗言,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央视版三国里,孙策托孤的时候,大臣、母亲、妻子等人都在,这些人的身后,还有一个人全程一言不发,手拿竹简一刻不停地在写着什么。
央视版三国,才是帝王和主公们临终托孤、交代大事时的正确场景。后面那个书写的人,就是史官,负责记录君王身上发生的大事小事。
这些记载,会变成君王的《起居注》。
最早的起居注,相传是在汉武帝时的《禁中起居注》。
一开始,起居注并没有专门的职位和人员来负责编撰,而是由宫廷内部人员来记载。比如说汉明帝的起居注,就是由他的皇后写的。
从魏晋时期开始,起居注的记载越来越规范,也有了专人负责。起居注的内容,也越来越详细,甚至连皇帝什么时候宠幸妃子,都要留下记录。
明朝的万历皇帝,有一次在去拜见太后的时候,偶然看见一个美丽的宫女,就当场临幸了她。想不到,这个宫女居然怀孕了。
万历并不喜欢这个宫女,还想抵赖说,孩子不是自己的。太后当场叫人拿出皇帝的起居注,对照日期,逼万历承认了。
可见,起居注囊括的范围实在很大,能为史官修史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在史书里,会出现很多宫廷秘闻。
而每个皇帝去世之后,后面的皇帝又会组织官员为先帝修实录,作为这一朝的官方正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除了皇帝的起居注之外,大臣们的日常工作,也会留下奏折、批示等工作记录。
比如史记的《三王世家》,就详细记录了大臣们请汉武帝把三位皇子封为诸侯王的全过程。
这不是司马迁本人的记载,而是褚少孙的补记,史学家研究之后认为,褚少孙是直接把汉武帝时期存档的奏章抄了上去。
而有些史官,则不抄奏章原文,而是把事情的经过高度浓缩,并把从工作资料里看出来的阴谋、阳谋记录下来。
无论是帝王的起居注,还是大臣的工作资料,官方都有存档,里头有不少绝密内容。而后世的史官编纂史书时,这些存档就成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当然,这些官方资料,会有为尊者讳、隐瞒一些事实的嫌疑,需要史官有意识地去识别和筛选,从中找出真相。
有些史书,比如说《旧唐书》,因为编纂时间太短,史官没有对史料做鉴别,而是照单全抄,因此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同时也保留下来了很多重要的一手记录,算是喜忧各半。
二、收集笔记小说、野史传说等官方存档的资料并不能囊括历史的全貌,会出现为尊者讳、各执一词、资料缺失等问题。
比如说,唐朝的起居注和实录,经过五代十国的战火之后,等到宋朝想再修《新唐书》时,已经遗失了很多。
因此,私人编撰的史书,记载的笔记,甚至一些野史传说,也会纳入史官的参考范围。
武则天杀害女儿陷害王皇后,以夺取后位,在不同时期的史料中,就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流程。
在不加鉴别几乎照抄官方存档《旧唐书》正文里,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任何记载。
而比旧唐书略早的,由私人编撰的《唐会要》,则写小公主自然夭折之后,武则天利用此事陷害王皇后,向李治诬告说这是王皇后杀的。
那段时期,应该还有一些如今已经失传的野史或者笔记,说了小公主是被武则天杀害的。
因此,旧唐书的正文里虽然没有出现这件事的半个字记载,却在史官评语里加上了一句: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
到了宋朝编撰《新唐书》,就把武则天杀小公主写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有人研究过明朝万贵妃的形象变迁史。在明宪宗实录里,并没有万贵妃残害皇嗣的记载,而且明宪宗有14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11个,也看不出被人残害的痕迹来。
到了万历年间的一个官员写的笔记里,就出现了万贵妃残害皇嗣的记录,并且作者说,这是听一个老太监讲的。
之后关于明朝的各类个人编撰的史书,有不少把这件事记录在案的,有些还特地之处,这件事可信度不高。
到了清朝编撰的明史,史官最终收录了万贵妃残害皇嗣的说法。至于是经过详细的考证,选择相信这个说法,还是没在上面花太多心思,直接照单全抄,就不得而知了。
从上面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私人编撰的史料、笔记和野史,也是史官编撰史书时的重要参考。
尤其在这里面,有些作者是当事人,或者见过当事人,显得可信度相当高。
不过,这些笔记,也不见得能全部相信。就算作者是当事人,也可能因为有自己的立场,或者年代久远记忆不轻,而导致记载错误。
而类似“听宫里的人说”,“听一个老太监说”,“我一个朋友听老太监说”,这些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说辞,就更难以分辨是不是有人在吹牛了。
引用这些史料,需要史官加以鉴别,是否能当做真事写进史书里。
有些史官,本来编写史书的时候就自带立场,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己立场的材料。
比如说讨厌武则天的史官,只要是说武则天狠毒的,不管是官方存档,还是野史笔记,都照单全收,这就会影响史书的质量。
三、实地调查,采访当事人或其后代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访问历史事件的当地人,搜集了很多旧闻逸事。
这也是为什么,史记比起大多数史书来,都更为生动。
比如说,在鸿门宴里,最熠熠生辉的角色,当属樊哙。刘邦那么多谋臣和武将在身边,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被平时并不醒目的樊哙抢去了风头。
而司马迁曾在樊哙列传里说,他去过樊哙的故乡,和樊哙的后人樊他广交情不错,从他那里得知了樊哙的很多事迹。
鸿门宴的故事,估计有很多细节,就是樊家代代相传,由樊他广告诉司马迁的。
荆轲刺秦王的具体过程,则是由用药袋帮了秦王一把的医官夏无且告诉活到汉武帝时期的公孙弘和董仲舒,他们再告诉司马迁。
司马迁女婿杨敞的祖先,在刘邦击败项羽一战中立过功,司马迁也从他那里得到过楚汉争霸的具体信息。
不过,司马迁并没有因为杨喜是女婿的祖先,而给他增加戏份,这体现了一个史官的节操和素质。
开头说的李斯和赵高的密谋,以及陈胜伪造祥瑞的过程,很可能就是司马迁实地调查得到的。
毕竟,这些事情,事发之时,当事人可能守口如瓶。可是等到时过境迁,参与的人,就不一定还忍得住不像别人诉说自己的“丰功伟绩”了。
另一种可能,则是他们或者他们身边的人被审讯的时候交代的,留下了文字记录,被司马迁找到了。
不过,像司马迁这样实地调查的,往往不是官方的史官,而是自行修史的居多。
例如明末清初的查继佐,写了一本《罪惟录》,里面的内容有部分是他从其他人修的史书中看来的,一部分是他实地调查得来,还有部分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曾跟随明末一个藩王抗击清军。
他写的《罪惟录》,由于坚持反清立场,不敢公布于众,一直藏在夹壁墙里,直到民国才被发现,成为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从明朝的各类史料、笔记里也可以发现,私自为明朝写史的人相当多,这些史书,也都被《明史》的编撰者们参考过。
四、如何判断史料真伪史书的来源实在太多,就连听人说的奇闻异事,都有可能被写进正史里。
比较负责任的史官,会仔细鉴别,把认为不可靠的内容排除出去。而有些史官,或因为时间不够,或因为责任心不强,直接对已有史料照单全抄。
比如说,南北朝的史书,有些地方简直要写成了志怪小说。
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学习历史的时候,也要学会判断史料的真伪。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是无数史学家研究多年的课题。因此,在这里,我只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说一说我粗浅的意见。
其一,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我们看多了史书就会发现,历史上大部分皇帝,在出生的时候,都伴随着“神迹”。
比如说刘邦是母亲和赤帝所生,汉昭帝像上古尧帝一样怀胎14个月才生,孩子出生之前亲人做点神奇的梦更是家常便饭。
这些明显违背客观现实的内容,当然都不可信。这是史官为了表现皇帝的“天命所归”,而修饰出来的。
其二,是否符合基本逻辑武则天杀死自己襁褓中的女儿,陷害王皇后,以扳倒王皇后,这个故事就连《新唐书》都正式采纳了,流传非常广。
但是我们读史书却发现,王皇后没有因为小公主之死,受到任何影响,这件事在逻辑上很难说通。
像这种明显不太符合基本逻辑的事情,我们有理由怀疑不是真的。
当然,写小说需要逻辑,但是现实有时候不需要。有些事情看似荒谬无比,却是事实。所以,遇到史书上不太符合逻辑的事情,我们主要是持怀疑态度,而难以一棒子打死,说这肯定是史官胡说八道的。
其三,不同史料是否相互冲突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这在史记的不同章节里,都有不同的说法。
唐中宗的嫡长子李重润是被武则天所杀,还是李显自己心虚杀子?同样是《旧唐书》,都前后矛盾,不同的史书,也有不同的说法。
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仔细鉴别,到底孰真孰假,或者哪个说法为真的概率更大一些。
不过,在流传下来的史料较少,或者不同史料之间冲突实在太大的情况下,根据已有信息,有些事情实在难以找到真相。
这个时候,就只能期待考古发现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每个朝代的史官,记录的事情,真实吗
历史上有一批官员负责记录天下大事,称为史官,那么历朝历代的史官记载是否真实。
在汉以前,历代官员是有一种骨气在的,还有一种社会的不成文规定,比如,君王死后后继之君是要定谥号的,春秋时,有许多国君的谥号就不好,还有大臣是可以直接批评国君,这在《论语》和《孟子》中都有记载。
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就敢当中批评汉武帝,而在史书中,也记录了国君的过失,除非一些年代久远无法考证的,史书中或许有出处。自唐以后,史书更像是赞扬君主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是他自己的进官之资,所以,没有收录于二十四史中,并不是说《资治通鉴》不准确。
所以,史书中的记载大多数还是真实的。
历史上除了周朝,还有哪些朝代有分封制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朝代。
除了周朝以外,汉朝,西晋,明朝!
汉朝汉朝的刘邦夺取天下后,由于刘邦夺取天下是靠韩信,彭越,英布等异性工程的帮助下,取得楚汉战争最后胜利的。所以在刘邦定鼎天下后,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异姓王到各地就藩,这些异姓王拥有土地和军队。
虽然刘邦在为后期剿灭了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异性王军,身死国除。但是当时大一统尚未形成传统,距离春秋战国分封时代尚不久远。所以刘邦被迫进行妥协。分封刘氏子弟到各地为王: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仲,吴王刘濞。
这种状态经历了,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到了汉景帝继位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的任用周亚夫平定叛乱,使得中央权力得到集中。中央政府的威望进一步增强。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增强。到了汉武帝时,中央政府颁布推恩令。使得诸侯国势力不能威胁到中央。但是汉朝依然在各地分封诸王。只是诸王不在拥有军队而已。
晋朝晋武帝司马炎篡夺魏国江山。总结经验就是魏国没有分封子弟到各地为王,使得中央政府不能得到宗室的有效支持,同时他认为周朝能有800年天下分封制的功劳是很大的。
所以晋朝从建国开始,就开始大肆分封司马氏子弟到各地为王。
从晋武帝开始。先后分封河间王,赵王,齐王,东海王,琅琊王,楚王,成都王,汝南王,长沙王,这些地方诸王掌握大量的军队在各地担任实职。
最终司马炎去世,酿成八王之乱,诸王在中原大地展开混战。使得大量国家力量在内战中消耗。给了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以可乘之机,最终造成华夏陆沉,五胡乱华拉开序幕。北方大地陷入几百年的大分裂之中。
明朝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以元顺帝为首的北元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朱元璋为了巩固,边防形势。分封子弟到边境长城沿线,担任塞王:燕王,宁王,辽王,秦王。晋王,代王,蜀王,周王,岷王等。
朱元璋的设计是:这些诸王在边疆地区为太子朱标镇守边疆。而且这些地方住王掌握大量的边境部队。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
最终因为朱标的早逝,朱元璋传位为与孙子朱允炆。最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最终攻入南京夺取地位。朱棣即位后对边境诸王进行迁封:如对朱棣夺取江山有大功的宁王朱权,徙封江西;辽王朱植被徙封湖北……。而且经过珠地的整顿,明朝分封各地的诸王不再拥有军队,不能再干涉地方行政,只拥有仪仗形式的警卫。各地封王受到地方官府的严密监视。
其他朝代如唐朝,宋朝,清朝虽然也有分分王爷,但他们只是坐食封地的税賦。王爷只是待在京城。而负责管理地方的则是王府长史(王府长史,也是中央任命的地方官)负责把该封地应该给诸侯的钱粮送给诸侯。他们并不拥有军队。也没有治理地方的权利。
如果感觉写的还不错,敬请关注希望的地方一。
我想知道历史上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故事
我来说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不仅离奇,还很恐怖。
(贝尔和孩子们)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挪威女孩,名叫布莱恩海德尔·波尔斯达特·斯多赛特。她出生于1859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女孩。
小姑娘在22岁之前,都生活在家乡,给农场放牛、挤牛奶,过着非常贫困的普通的生活。但是,她希望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远离这个贫困的地方。
22岁的时候,她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美国,暂时住在了位于芝加哥的姐姐家中。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名字太过于复杂,她改名为贝尔,开始努力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国家寻找幸福。
贝尔的相貌一般,作为北欧人,她的身高达到了180cm,体重也有90公斤。这样的形象也许在现在并不讨人喜欢。但是当时的美国人,很需要这种看起来很壮实的女孩,来做一些佣人的工作。
于是,贝尔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一个富豪家里当女佣。也正是这时候,贝尔看到了什么是享受,一切都是豪华的,一切都是吸引人的。贝尔期望这样的生活,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1884年,贝尔结婚了,丈夫是一家商场的保安,名叫马克思·索恩森。
贝尔的离奇经历,也从这时候开始了。丈夫为了更好的生活,辞去了保安的工作,来到了铁路公司工作,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结婚两年后,夫妻俩用积蓄开了一家糖果店,又给家庭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但是,很快糖果店突然失火,一切都烧光了。幸好夫妻俩之前买了一份保险,保险调查人员来了之后,贝尔告诉他是因为煤油灯爆炸引起的意外火灾。虽然保险调查员没有找到煤油灯,但还是给了他们赔偿金。
从此之后,意外不断的发生。(后来的美国媒体报道)
就在糖果店火灾后不久,贝尔的大女儿忽然死于急性结肠炎。可怜的小姑娘死的时候发烧腹泻、全身痉挛,非常痛苦。再一次的,贝尔提前给女儿买好了保险,当保险调查员来了之后,看到悲痛欲绝的夫妻俩,只能赔付了一笔钱。
这笔赔偿金被用来购买了一所房子,但是没过多久,1898年,他们不到一岁的二儿子,也和大女儿一样死于急性结肠炎。保险调查员再一次来到了贝尔家,他很同情这对可怜的夫妻,于是没有问什么,就直接支付了保险金。
有了钱,夫妻俩购买了一所更大的房子,并且很快又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但是,万万没想到,1900年7月30日,贝尔的丈夫马克思忽然死在了家里。医生赶到现场的时候,怀疑马克思是中毒而死。但是贝尔的家庭医生出面作证,说马克思本来就有心脏病,还在吃药,意外死亡很正常。
于是,贝尔又拿到了一大笔赔偿金。
第二年,贝尔家又一次着火,和以前一样,贝尔拿到了赔偿金,然后带着两个孩子搬走了,来到了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县。
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贝尔摇身变成为了一位富婆,她买下了一个大农场,雇了一个佣人,开始过上好日子。此时40多岁的贝尔,依然风韵犹存。再加上富婆的身份,小镇上的很多男人都非常关注他。
1902年,一位带着孩子的单身父亲,彼得·甘宁斯和贝尔结婚了。结婚一个星期之后,彼得的孩子就意外死亡,几个月后,彼得也意外死亡。
好吧,保险公司觉得贝尔太可怜了,于是没有过多的调查,就给了数千美元的赔偿金。
1908年,贝尔又结婚了,这次的对象是一位名叫乔尔的人。
两个月后,贝尔家再一次发生了大火,整个房子被烧成了废墟,警方从废墟中发现了5具尸体。初步认定是贝尔一家五口,夫妻俩和三个孩子。
但是奇怪的是,那具被认为是贝尔的尸体,没有头颅。于是,警方觉得这可能是一件谋杀案。周密的调查之后,一个名叫拉斐尔的酒鬼木匠被抓了,有证据显示,他和贝尔有暧昧关系,但是两人感情破裂,拉斐尔曾扬言要杀掉贝尔。
尽管拉斐尔一再否认自己和杀人纵火没有关系,他最后还是被判了纵火罪。
可怕的事情来了!警方在调查这件案子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男人,说自己的哥哥安德鲁1908年看到了贝尔的征婚广告,于是带着自己的所有积蓄,从家乡来到了拉波特。
这名男子一直以为哥哥和贝尔结婚了,但是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火灾消息之后,发现竟然没有自己哥哥的名字,于是亲自前来调查。
这就奇怪了,那这个安德鲁,到底去了哪里?深入调查后,警方发现邻居们都说,贝尔在报纸上登了征婚广告之后,确实来了不少的男人,但是他们都失踪了……就连贝尔当初雇佣的女佣,也失踪了……
这下蹊跷了,警方开始派人来到贝尔的农庄调查,很快他们就在废墟里找到了很多男人的手表和钱包等东西。
紧接着,他们就挖出了很多的人体残骸,包括安德鲁和那个女佣的残骸。而且,越挖越多,最终,挖出了14具尸体,12名男性,2名女性……
那么,贝尔到底死了没有?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办法进行DNA验证,警方和普通民众,都不相信贝尔死于火灾,因为那具火灾中的无头尸体,才34公斤,和贝尔的差距太大了。
贝尔就这么失踪了,包括他农场里掩埋的死者,还有之前的继任丈夫和孩子们,都被认为是贝尔杀害的。
看完这和故事,一身冷汗,这也太恐怖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