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助阵海南传统元宵活动

很多朋友对于潮汕英歌舞角色分类和潮阳英歌舞冷知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潮汕英歌舞角色分类
  2. 有谁知道潮阳英歌舞的由来么
  3. 英歌舞为何火了
  4. 潮汕英歌舞多久举办一次

潮汕英歌舞角色分类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

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

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有谁知道潮阳英歌舞的由来么

相传明嘉靖年间,有一个潮阳人叫陈大器,他是由东道监察御史,他从山东带来“英歌”,但未能查到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

但据主修《潮州府志》的清顺治潮州知府吴颖的《潮州风俗考》中载:“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秧歌的“秧”的潮州读音与“英”字颇相近,由于在民间辗转流传,久而久之,便可能转化为“英歌”。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英歌舞所唱内容是歌颂梁山泊好汉,歌唱他们的英雄事迹,即为“英雄之歌”简化而成。而所说的“因歌”、“莺歌”皆因与潮汕音相近或相同而得。

英歌舞为何火了

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汕头、揭阳、潮州、汕尾);中国香港;泰国。

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在农村,英歌被群众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一般参加英歌队者都应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表演英歌舞者在平时的生中和周围群众关系极好,朋友也多。姑娘们对他更有一种爱慕之情,常常从英歌队中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特别是头槌和二槌,更是姑娘们追求的对象。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这年谁能够进入英歌队,这年办事就顺利,事事如意。普宁市是流行英歌十分广泛的地方,这里的村民认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风邪气驱赶净尽,以正压邪,确保平安。所以,一些大型建筑的奠基、办公大楼落成、大桥通车、学校庆典仪式举行时,都免不了要请英歌队大舞一番。在乡村,百姓们只要听到英歌声,就在门口作好了迎接准备。英歌队来了,户主就鸣炮邀请,这时英歌队就得进入院内,在院内表演一番。人们认为,经过英歌队舞过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潮汕英歌舞多久举办一次

潮汕英歌舞一般1年举办一次

一般英歌舞的表演活动时间,是为潮汕地区乡村神明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这段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

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

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潮汕英歌舞角色分类和潮阳英歌舞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中国最牛村庄,距今600多年历史,常住人口超20万,全村人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