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你所了解的“九.一八”是什么样子,三军帅府为什么没有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你所了解的“九.一八”是什么样子
“九一八”事变的史料已经很多很多了。我就说说大家不太留意的一个方面,对东北军“白送”给日军武器装备做一简要盘点,看看日军捡了多大的便宜。
图:“九一八”事变后被占领的中国城市和一些武器装备,有许多装备从东北军缴获。
图:东北军高层,左二为张学良。
东北军可以称之为当时中国军队的土豪部队,不仅海陆空三军齐备,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极强生产能力的独立兵工厂,还拥有许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武器装备等。
图:拥有先进火炮的东北军。
图:东北军的舰艇。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在这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命令下,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沈阳几乎所有军警被原地缴械,日军仅用650人就占领了驻有12000多人的北大营,当然很多官兵被缴了械。
单单在沈阳兵工厂,15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00多门重炮和野战炮,300多万发子弹,10万发炮弹,就那样整整齐齐、安安静静摆在库房,等着日本人先过来拍照留念,而后再奸笑着“接收”。
图:被日军占领的兵工厂一角,这是一名日军的“胜利照片”。
如果说那些缴获的武器是消耗品,那东北的军工产业可就是“能下蛋的鸡”,拥有极大的战争潜力。当时的东北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军工生产能力,可以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子弹1800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还有少帅张学良多年购置的300多架飞机,有的连篷布都还没撕开,尚未由中国飞行员驾驶升空,就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图:日军在缴获的战机前拍照。
还有连日军都感到惊讶的,是沈阳兵工厂居然还有240毫米大炮生产线,这个口径的火炮连当时的日军都没几门。
图:现代化的车间和待加工的240毫米火炮身管。
此外,东北军还装备了法国“雷诺”FT-17型坦克、装甲运兵车、英国产NC27和美国产M1917等坦克,以及强大的铁甲列车。另外东北军还进口了克虏伯公司75毫米系列野战炮、装甲牵引车、折叠冲锋舟等稀罕货色。
图:东北军装备了中国的第一支装甲部队。
有些武器弹药把日军都吓一跳:他们在东北军的仓库中发现了化学航空炸弹和毒气弹。
图:日军在东北军仓库中发现的化学航空炸弹和毒气弹。
不敢想!这些武器装备足够装备多少中国军队?如果能给装备落后的川军、拿着万国牌的八路军,中国军队不至于在后来吃那么大亏。那些生产能力极强的兵工厂又能持续供给多少后续武器装备?
历史不可能重来,这些武器装备后来成了侵华日军手中的屠刀,成了令中国百姓恐惧的魔鬼。
(兵说团队:川川滇滇)
如何评价少帅的一生
风流浪子,乱世枭雄。
(张学良)
《少帅》是张爱玲在美国时想为张学良写的一部自传,想解决她当时困顿的生活,然而,只留下了一部分手稿,张爱玲就去世了。
(宋美龄)
我们提到张学良,就不得不说宋美龄。他们两个半辈子纠缠在一起,互相的命运也因为对方而有了很大的改变。
张学良遇到宋美龄比蒋介石还早。当时的两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都受过西方的良好的教育。张学良丰神俊朗,谈吐不凡,对高尔夫和游泳极为擅长,而宋美龄名媛淑女,气质超群。两个同样优秀的人不免互相吸引,互生爱慕。但是,他们却没有在一起,因为宋美龄信奉基督教,主张一夫一妻,而当时的张学良已经有了妻子于凤至,还有小妾,互不妥协。
而在此时,蒋介石也在孙中山的家中,看到了宋美龄,而一见钟情。背靠大树好乘凉,蒋介石当时的职位不高,还是普通人一个,他立刻对宋美龄展开攻势,并且蒋介石为宋美龄做到了一夫一妻。而与张学良不了了之后,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
(宋美龄和蒋介石)
后来,张学良和于凤至拜访蒋介石和宋美龄,宋美龄还和于凤至结成异性姐妹。翌日,蒋介石也和张学良换了兰谱,结了异性兄弟。这时候,他们的关系还极为密切,这和宋美龄在他们之间斡旋不无关系。??
再后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扣押蒋介石,逼迫他联合抗日,当时,周恩来代表共产党也在。
(民国四大美男的周恩来,还有张学良,梅兰芳,汪精卫)
这其中的党权阴谋,我一介小女子也无法分析呀。但是,当时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没有限制他和宋美龄联系,而之后蒋介石签署共同抗日的协议后,张学良为顾全蒋介石颜面,要亲自互送蒋介石回南京,蒋对张说:“我不能保证你在南京的生命安全。”可见,蒋介石对张学良是要杀之后快的。但,宋美龄坚持:“回到南京,一定要送汉卿(张学良)回西安。”
从历史中我们看到,张学良没有回去西安,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拘禁生活。但最终没有被杀。
张学良后来说过,“夫人是我的保护神”“宋美龄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可见,宋美龄在张学良心中的地位。
以上。
民国时什么军衔的人才能叫大帅
民国时期,只有北洋政府中才有“大帅”的称呼,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大帅的称呼也就消失了。
民国时期的大帅是下级对领导的称呼,这一称呼实际上源自于清末。清朝时期,清朝军队的军官中有很多“总”的称呼,比如千总、把总、旗总等等,高级的还有总兵的称呼。下级士兵为了阿谀奉承这些军队官员,所以经常称呼他们也“老总”。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地方上的封疆大吏逐渐掌握大权,他们上马管军,下马管政。所以一些总兵、千总为了区分自己,以及抬高这些地方大员,称呼他们为“帅”。比如“香帅”张之洞、“左帅”左宗棠、“雪帅”彭玉麟等等。
民国初期是北洋政府时代,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曾经的清政府官员,所以他们也承袭了“帅”的俗称。但是“帅”也不是随便就能叫的,必定是一方军阀,首先拥有一省或者多省的政权。其次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而且他们的军队只听命于自己,别人或者中央无法调动。满足了这两点就可以称为“大帅”了
民国时期能称为大帅的寥寥无几,最著名的应该算东北王张作霖了。他在升任东三省巡阅使后掌控整个东北的军权和政权,从此之后被称为“大帅”,又因为他字“雨亭”,所以被人称为“雨帅”。
另外像是张宗昌,字效坤,盘踞山东后被人称为效帅,陆荣廷,字干卿,成为桂系军阀首领后被人称之为干帅。吴佩孚,字子玉,成为直系军阀首领后,被称为玉帅。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称呼,比如搞复辟的张勋,因为已经到了民国时期,他的头上还顶着一条辫子,所以被人取笑称为“辫帅”。张作霖因为土匪出身,也被人取笑为“胡帅”。
所以由此看出,大帅这一称呼并不是官衔或者军衔,只是部下对长官的俗称。基本上和三国时期部将对首领称“主公”是一个道理,不论兵多兵少,只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而且独立于中央政府就行。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武功强到什么地步
晚清时期,一名大内高手便衣外出,此人身形偏瘦,个头不高,年龄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但是其容光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精神小伙”。
这天他在一家小饭馆吃饭,由于他长期在戒备森严的皇宫内工作,所以性格比较孤僻,一般情况下不爱说话,他吃完饭就把钱压在了碗底之下,准备转身离去。
由于其付钱动作太,快店小二以为他没有付钱,就嚷嚷着要他给钱再走。此人回过头来反问店小二:“你能说出我吃了什么吗?”
店小二答:“你吃了一碗面和两个火烧。”
这位大内高手又问:“那些食物有多重?”
店小二继续回答:“约3斤重!”
大内高手说:“那你来称一称我,看看有没有吃东西?”
店小二觉得这个人有毛病,见过吃霸王餐的,没见过这么耍无赖的!此时大内高手觉察出来店小二的疑问,直接说到:“如果我站上秤,称出来超过3斤,那么说明我吃了东西!如果没有,就说明没有吃你家东西。”
店小二心想:“哟呵!有点意思啊!你这个人本身就有70斤了,居然说自己没有3斤,行,马上给你称。”
这时候掌柜的也同意给他称,旁边围观的人也都凑上来看热闹。
待到称一上来,这位大内高手站上去一称,没有3斤,只有1斤重。
在场的人都不信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怀疑称坏了,说要再称一回。
这一回此人站上去,直接把秤砣移到最末端,能称800斤的秤砣翘了起来。也就是说这杆称压根就称不动他!
大家伙一时间议论纷纷,掌柜的这时候也发现了碗底的钱,连忙说:“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望大侠海涵!”
其实这些老百姓哪里知道啊,此人正是清朝大内最后的高手,小露一手就知道此人功夫有多强了,他先后用了内家功夫和“千斤坠”功夫,可以随时控制自己的体重,时而身轻如燕,时而重如铜钟。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他的武功到底有多强?且看下文!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大内高手大内,在清朝一般指皇宫以内;由于清朝的皇宫是封闭式的存在,皇宫以内就叫大内,皇宫以内的高手一般指那些为皇室成员提供保护工作的顶尖练家子,是皇宫花号价钱请来的或培养的特殊人才。他们的武功很高,有点像现在的那些总统身边会武功的保镖。
《史记·景宗本纪》:“置左右内功,属大内。”
大内高手始于唐朝,皇宫内负责警卫的武功高强之人。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是谁他就是——宫宝田!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酒馆称体重的人,他叫宫宝田。至于为什么说他是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宫宝田是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贴身侍卫,清朝宫内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大内侍卫总管就是皇宫内第一高手了,要不然坐不了这个位置。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宫宝田,武功强到什么程度?他师出名门,武功根基很深,二十出头就被称为“宫猴子”。宫宝田,也叫宫少滦,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宫宝田幼年时上过几年私塾,后来由于家里实在没钱供他上学,他13岁时就辍学回家了。
这孩子从小由于营养不良,长得比较矮瘦,人虽然瘦点,但是好在有膀子力气!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宫宝田回家后就要工作,他家亲戚就把13岁的宫宝田介绍到北京元亨利米行当学徒,这家米行老板是正黄旗龙票,所以提供大米也都是往京城各王府居多。
宫宝田进出各王府的次数多了,认识的人也就多了,特别是认识了肃王府护院镖师尹福,平时宫宝田送米时就喜欢趴在墙头看一会王府的镖师们习武,宫宝田有时候看得入迷,后来时间长了就被尹福注意到了。
这个尹福可不是一般人,他的老师可是大名鼎鼎的董海川,董海川乃八卦游身连环掌的创始人,是一代宗师。尹福是董海川的得意弟子,武功自然了得。
尹福见宫宝田这孩子对功夫如此痴迷,便决定收他为徒,宫宝田也把原本的米行工作辞去了,一心一意跟师傅尹福学武功。
尹福也是实心实意的教,把自己所知道的功夫全部传授给宫宝田,宫宝田学起来那是没日没夜,像武痴,但是其悟性确实高于一般人,两年学下来要抵一般人五六年才可以达到的境界。很快,尹福的师兄弟也知道了同门有个这样出色的师侄,他们纷纷传授武功于宫宝田。
当年尹福为了使宫宝田基础扎实,每天给宫宝田一个碗,汗水滴满碗才可以休息,就这一点,其他人都无法企及。
五年后,尹福的师傅董海川也知道了有这么个徒孙,他很是高兴,决定要亲自看看宫宝田,宫宝田在师公面前打了一套拳,董海川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哈哈哈。”
董海川当即决定,要亲自传授宫宝田八卦秘宗和八卦拳,就这样,二十出头的宫宝田成为了正宗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传人。
这下就不得了,他的武功突飞猛进,尤其是他的轻功,已经达到了来去如风、踏雪无痕的境界,江湖人称“宫猴子”。
江湖传言,有一次宫宝田的好朋友们想见识一下其功夫到底有多强,让他露一手。宫宝田此时正在品茶,端起茶杯说了个“请”字,话音未落,忽见他纵身一跃,人已经到了屋顶,众人目瞪口呆,还未回过神来,宫宝田又带着茶杯回到座位,杯中茶丝毫未洒。其身法快如闪电,令众友人叹为观止。
宫宝田26岁凭借着高超武艺踏入皇宫,在宫内担任御前四品带刀护卫,护驾有功获赏黄马褂!光绪二十三年(1897),宫宝田因武功高强而声名鹊起,皇宫慈禧太后听闻后,当即决定招他入宫,直接任四品带刀护卫,负责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安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宫宝田手持“见官大一级”金牌护驾逃往西安,一路上盗匪和义和团听说是宫宝田护驾,纷纷不敢造次,一年后,慈禧太后等人又从西安返京,途中也没有出什么大岔子,回京后,直接赏宫宝田“黄马褂”一件。这也算是皇家赐予臣子最高的赏赐规格了。
神出鬼没的功夫震惊了张作霖1905年,宫宝田看清了清政府的无能腐朽,他认为这样的朝廷不值得他的保驾护航,已心怀退意,故称病辞掉了差事,随即回到老家。在老家收徒教武,一时间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得知宫宝田的消息后,亲自派人前去请宫宝田出山,其实就是想让宫宝田当奉军武术教练,也可以做自己的保镖。
宫宝田见到张作霖后,张作霖一开始很惊讶,心想这小身板子比自己还矮点,到底行不行啊?
张作霖正在疑惑当中,宫宝田也看出了张作霖的心思,随即提出比试。
宫宝田让张作霖在20步的距离对自己开枪射击,如果打中了,张作霖赢,反之自己赢。
张作霖一看,也不能欺负人呐!当即决定只用三发子弹。
一切准备就绪,只听“啪”的一声枪响,张作霖开枪了。
没有打中宫宝田!
“啪啪”,张作霖又是两枪打出去,张作霖吹吹冒烟的枪口,定睛往前一看:“人呢?”
也就在张作霖疑惑的功夫,背后有个人拍了拍张作霖的肩膀,说到:“大帅,这呢!”
“诶!”张作霖吓一跳!原来背后这人正是宫宝田。
随后张作霖哈哈大笑,连忙说见识到了真功夫,还感谢宫宝田没有趁机要他的命!
也是这次以后,张作霖对宫宝田的武功佩服的五体投地,直接委任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
在之后的日子里,宫宝田多次保护张作霖化险为夷。但是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宫宝田被派到北平张学良身边了,假设当时如果他在张作霖身边,说不定可以保住张作霖一命。
张作霖被炸死后,宫宝田再次心生退意,他又辞官回家了。
宫宝田晚年发挥余热,希望弟子们报效国家!宫宝田回到老家后,开始继续招徒弟,教徒弟们习武,抗日战争爆发后,宫宝田在家乡周围组织起十多个民间八卦拳社,授予他们功夫,灌输爱国思想,然后送至战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战期间,转战胶东的许世友将军还曾登门拜会过宫宝田,据说两人还切磋了一番,彼此都很钦佩。
宫宝田培养出了不少功夫高手,如上海的王壮飞、广西的姜胜武和台湾的刘云樵等人。
1943年6月27日,72岁的一代宗师宫宝田病逝于老家青山村。
即使是现在,宫宝田的徒子徒孙仍然有很多,包括宝岛台湾地区也有。
宫宝田是一代宗师!也是晚清最后一个大内高手。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里面宫二的父亲宫羽田原型人物就是宫宝田(电影里也叫宫保森)。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