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1939年风头正劲的日本为什么打不赢诺门坎战争这个问题,堑壕战为什么恐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二战德国总能拿出一些现在看是黑科技的东西
二战时的德国不仅在军事战斗力上碾压欧洲,而且高科技也是全面领先世界,一方面先进的武器和科技的运用是德国横扫欧洲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德国当时的高科技为战后世界武器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二战时的德国都有哪些黑科技:ho229战略轰炸机,它是历史上第一架无尾翼喷气轰炸机;Ta183第一架搭载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它具有飞机革命性的动力装置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v1飞弹,世界第一个巡航导弹;浓缩铀和核武器的研究;德国这样的黑科技还有很多,虽然它们之中很多都在实验阶段,并未真正的投入战场,但依然给了美英法苏以极大的压力,再者德国对这些黑科技的研究程度已经很深了,也许真正的投入战场也只是时间问题,那时才是全世界的灾难。
(德国喷气轰炸机)
为什么二战时德国的科技、武器装备能高出其他国家几乎一个“维度”呢?为什么有能力去研究那些高精尖的武器,把全球远远的抛在后面呢?
(一)教育
德国是世界第一个全面普行义务教育的国家,严格来说,应该是当时的普鲁士王国第一个普行义务教育,1717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其中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贵贱,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他的儿子继位后,简介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亲自签署了世界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的时间从最初的三个月发展到工业革命后的九年,也就是现在所讲的“九年义务教育”。彼时的中国在2006年才开始义务教育,两相对比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德国义务教育)
诚然,德国持续几百年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这也是德国在二战时拥有众多高素质的军官,能横扫整个欧洲的重要原因。
(二)物理学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为德国科技革命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海森堡则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引发了物理学革命,标志着物理学由古典物理学进入现代物理学的阶段。开展于德国的物理学革命,开创了德国现代科学的新纪元,为众多高科技武器的研究提供了最基础也是重要的理论指导。
(曾经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由此也可以看到整个德国学术界的繁荣,出现了许多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作为科技之母的科学家才是推动科技发展、推动各种“黑科技”出现的最直接原因。
(三)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二战的迫切需求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本国工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为黑科技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汽车)
德国高层肯定也意识到了科技带给战争的巨大变化,德国人口、军队数量和资源远低于他国,德国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需要靠更为有效的方式“黑科技”。特别是战争后期,前线的进攻受阻,国内的物资供应困难、兵源不足使得德国对“黑科技”的诉求更加强烈。
纵观德国整个19、20世纪的发展,科技、人才是德国发展的依托,在长达两百年重视教育的环境下国家日新月异,经济上德国成为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科技上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发明了大量的黑科技,虽然德国走上了侵略他国的道路,但德国的发展历程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为何喜欢装备“盒子炮”
“盒子炮”在抗战时期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都非常喜欢使用。“盒子炮”是德国产毛瑟C96军用手枪的中国名称,全自动功能的叫“快慢机”。这种枪在我国从抗日战争一直用到90年代。这种枪到底有何“魅力”使得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都喜欢用这把枪呢?
“盒子炮”,也就是毛瑟C96系列手枪,7.63mm口径,1.24kg的重量,20发弹容量,50~150m有效射程。该枪创造了一个奇迹,整把枪没用一个螺丝来固定。由菲得勒三兄弟设计。但设计时半自动手枪才刚起步没多久,该枪在西方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缺点掩盖不了优点,该枪被中国的广大军民所喜爱。由于日本控制西方像中国出口军火的清单中,“盒子炮”不在其中,因此中国获得了大量“盒子炮”,“盒子炮”成为了中国各种势力的武器装备的首选。
“盒子炮”在当时中国算是一把先进的武器,中国军队喜欢用这枪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该枪有着当时其他手枪所没有的大弹容量。20发的弹容量几乎是其他手枪的两倍。可作为进攻性武器。二、该枪相比步枪十分轻便,携带方便,有着极高的隐蔽性。三、当时中国军队普遍认为武器越大越好,而“盒子炮”比一般手枪体积大,还可以加装枪托,有着具有威慑力的外形。
“盒子炮”在中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抗战七大神器”之一。我们还想出了办法—枪手右手持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上跳使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的神来之笔!这个简便的方法解决了枪口上跳并转化为全自动速射优势。
对“盒子炮”的情感,这个甚至比原产国德国的感情更深厚,今天电视上的各类抗战神剧,“盒子炮”可谓是这些电视剧的手枪主角。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二战死亡人数在7000万人左右,受伤人数在1.3亿人左右。
一战死亡人数在1600万人左右,受伤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
单纯从这个数据来看,二战明显比一战要惨烈太多了。但是,论惨烈程度,一战的确还是远超二战,这是为什么呢?
一、一战主要在欧洲,二战遍布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枪杀了。因此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发动了对塞尔维亚的入侵。
塞尔维亚是俄国的好哥们,大家都是斯拉夫兄弟,因此沙俄要搞大斯拉夫主义,便开始加入到对抗奥匈帝国的行列中去了。
俄国动手了,他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还能忍?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战争了,也不差这一仗了吧?因此奥斯曼帝国开始对俄宣战。
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不爽了:欺负我哥们?这不合适吧?德国和奥地利,那是同宗同源的关系,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打算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所以表示支持奥匈帝国,加入到了战争。
德国动手了,法国作为曾经被德国揍得抬不起头的国家,当然不甘示弱。因此加入到了对付德国的行列中。
比利时、卢森堡,这两个小国家简直想骂娘,每次德国要动手,都先拿他们开刀。因此他们是被迫加入到了反对德国的行列中。荷兰举着双手表示:我保持中立!
保加利亚王国一开始没有参战的意思,他左顾右盼,发现俄国压根打不过德国和奥匈帝国,因此果断加入了德国这一边,打算分一杯羹。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来打去,全都是在欧洲这些个地盘十分狭小的国家。你说他们能有多少人口呢?加在一起,也才和我们差不多吧?
可一战中,他们的损失却达到了1600万人之多,这对他们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了。
肯定有人说,中国、美国、日本不是也参战了吗?说实话,中国就派了劳工过去意思了一下,日本派了几艘船过去放了两炮,美国就知道卖军火捞钱。基本都在打酱油,所以说这三国在一战中没有太大的损伤。
二、一战总是打阵地战,二战战场灵活很多。一战的时候,武器装备还不算太先进,也就是枪炮之类的,顶天了有几架飞机。并没有出现翻山越岭的坦克,以及带着飞机满世界转悠的航空母舰。
所以说,一战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局面,那就是阵地战。一开始双方遭遇以后,先放炮,放完炮就打枪,接下来,大家就开始挖战壕。
之后的日子,大家便都躲在了战壕里,架上铁丝网,等着对手来攻。这是非常简单粗暴的阵地战,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所以说,阵地战中,谁负责进攻,谁的损失就是巨大的。对手躲在战壕里,想要收拾你太简单了。只要你想打破沉默,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战中,著名的3大阵地战,就能解释这一切。
第一,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国向法国发起进攻,主要战场就在凡尔登,这里被称为打开巴黎的钥匙。虽然地方不大,可战略地位很重要。
德军主力到达前线的时候,才发现法军已经在当地布置下了4道防御阵地。这下完犊子了,要想强攻,就必须要付出惊人的代价。就算德军是法军的2倍多,也未必能啃下这里。
德军一来就发射了100万枚炮弹,把40公里的战线,炸得连一根毛都看不到了。法军完全扛不住这些猛烈的炮火,不得不往后撤,放弃了第二道防线。
这个时候法国元帅贝当,动用了3千多辆汽车,帮助法军运送物资。这是汽车首次大规模投入战斗使用,过去步兵是真的用双脚走路的步兵。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法军战斗力立马就上来了,开始与德军进行拉锯战。也正是这一段时间,双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没办法,德军的炮弹打光了,要想冲锋,就得死人。法军也一样,想要夺回阵地,也得冲锋,照样会死人。
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死亡人数超过了25万之多,还有50多万人因此受伤。
第二,索姆河之战。这就更惨了,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英法联军打算渡过索姆河,对德军发起突击。但是这里有德军构筑的三道防线,可谓是铜墙铁壁,想要突破这些防线,英法联军必然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老规矩,英法这边先一顿炮轰,随后趁机冲锋,拿下了第一道防线。但是英军在一天之内的损失,就达到了6万人之多。没办法,你冲锋的时候,人家拿着机关枪在那儿把你当靶子射呢。
此后双方又进入到了拉锯战中,这下又完犊子了,每推进一公里,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这场战争中,英法德三国,损失的兵力居然超过了100万人之多,史称索姆河地狱。
第三,布鲁西洛夫突破。英法在西边和德国打得相当惨烈,因此他们一直要求沙俄赶紧在东边搞出点事情来,以此减轻西边的压力。
俄国之前一直和奥匈帝国的军队陷入阵地战的尴尬之中,谁也不敢再动手了。这个时候,俄国打算发起反攻,当然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奥匈帝国的军队虽然撤了,可德军的支援又来了。
之前俄国取胜,一来是不怕损失士兵,二来速度比较快。可现在双方再次陷入僵局。因此这场阵地战中,双方的损失非常大。俄军损失了50多万人,奥匈帝国损失了110万人,德国损失了35万人。
从这3场阵地战中,我们就能看得出,一战的阵地战有多惨烈了。反观二战,武器先进以后,就不存在这种阵地战了。
需要推进战线的时候,可以动用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还有航空母舰,可以带着战斗机满世界打支援。伤亡人数虽然高,可惨烈程度,却比不上一战。比如说,一颗原子弹,一眨眼功夫送走了30万人,和用机枪慢慢扫射,造成30万人伤亡,你说哪个惨烈吧。
1939年风头正劲的日本为什么打不赢诺门坎战争
先说说当时的日军,在内部上下都骄横的很,尤其是牛皮哄哄的关东军,还认为在哈拉哈河的这次战斗,不仅会以日军辉煌的胜利结束,甚至还可以起到练兵的作用。失败,笑话!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就连天皇的女婿,身处后方的驸马爷都怕错失良机,赶紧千里迢迢从日本跑过来参战,在日军高层的眼中,都早已经把这次战役,当做了一个镀金池。
反观苏联这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面对诺门坎战役,苏联红军已经输不起了。在前一年的张鼓峰之战中,日军仅仅派出二等部队的朝鲜军19师团,来应战几个师级单位的苏军,可日军仅付出微小代价后,就换来了红军的巨大伤亡,最终张鼓峰的战斗结果,基本还是一个平局结尾。
对张鼓峰的战斗,苏联表面上对外是宣布获得了胜利。可真实的情况是,斯大林对此战斗结果火冒三丈,把战斗的最高指挥官,红军远东部队的布柳赫尔元帅,一位资格老到和托洛斯基排一块的老红军元帅,直接撸到底,好像老帅最后是死在了牢里。
这张鼓峰战斗的结果,让日军马上就觉得红军很差劲,当时日军在东北,有七十万关东军,和这些关东军对恃的,只有五十万苏联红军,红军的150万主力,要留在欧洲防备德国。所以斯大林判断,如果诺门坎战役不能获胜,而且狠狠的教训一下关东军,一旦苏联西线有战事。日本人关东军就会趁机北上,事实证明,斯大林的这个判断,非常的正确。
当然,战不是想赢就能赢的。为了确保战斗胜利,红军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先是扩编在本次战役的主力部队57军,将原驻扎在蒙古的57军,扩充为集团军规模。让后集中铁路和公里的运力(前线距离最近的铁路,还有600公里),为大部队的集结和后勤,做好了充分保证。当时光是运输军火的列车,就排满了西伯利亚铁路两个月的运行表。
空军方面,也同时派出了当时红军的空军精华,派出的空军战斗部队中,集中了一大半的空军教官,几乎所有获得过英雄称号的飞行员,都被空军派到了诺门坎前线。
最后才是当时红军的指挥官人选,朱可夫在此战之前,也只是一个优秀的红军军长。斯大林为此亲自和朱可夫谈话,告诉朱可夫会得到自己的全力支持。斯大林眼光也确实不错,一代战神,朱可夫,借助此战,终于开始得以走上神坛。
在加上战斗过程中,朱可夫指挥得当,先是夺取空中优势,再借助英查岗山,拖垮日军两个主力联队。最后又欺骗日军,谎称红军只是准备防守,前期也确实是防守,但苏联红军最后的致命一击,是8月20日,一个周末时间,发动的一次全力攻击,彻底击垮了日军部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1939年风头正劲的日本为什么打不赢诺门坎战争和堑壕战为什么恐怖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