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没有朝代定都南阳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为什么历史上没有选南阳作首都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专家建议迁都南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南阳也历史悠久,有没有哪个朝代在南阳建都
  2. 南阳在三国时期的作用有多大
  3. 七国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4.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选南阳作首都

南阳也历史悠久,有没有哪个朝代在南阳建都

现在的南阳已经是河南第一大地级市了,面积广达2.6万平方公里,然而历史上的南阳郡面积更大,两汉是南阳最辉煌的时候,其所辖地域甚至包括湖北汉水以北。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其早最重要的国都是丹阳,丹阳是楚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都,春秋时期基本是以丹阳为国都的,楚国800多年历史,有400多年建都在丹阳,45位楚王,23位在丹阳。然而历史上对丹阳的记载比较混乱,《水经注》甚至记载位于秭归,但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表明,丹阳的位置可以肯定是在丹江口水库一带,这里曾出土过大量楚国文物,特别是南阳市的淅川县出土的文物最多最精。

近代以来,考古学家在南阳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发掘了春秋墓葬25座、车马坑5座,从这座古墓葬群中共发掘出青铜器、玉器7000多件,其中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均为中国一级文物。这些墓葬中还包括楚国令尹子庚的墓地。大量证据表明,楚国故都丹阳就位于淅川县,而楚国都城的故址,很有可能就淹没在丹江口水库的碧波之下。即使楚国国都不在淅川,也肯定在丹江口一带的某个区域,在历史上,这一带都曾经是南阳的管辖范围。

除了作为楚国都城之外,从春秋直到两汉三国时期,南阳都是有名的大都市,也是当时的“一线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南阳的名称是宛,是全国的冶铁中心,西汉时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与长安、洛阳、成都、临淄、邯郸并称。王莽之乱时,这里是更始政权的核心地域,更始帝刘玄在此登基称帝,而且这里还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他建立东汉之后,更是着力经营南阳,故而有南阳有“帝乡”、“南都”之称,城内名门望族很多,政治地位迅速升高。不过在东汉末年,南阳是黄巾之乱的核心地域区域之一,战争惨烈,城市受到很大破坏,后来曹操与张绣又在此角逐,战乱频发,三国时期又成了吴、魏角力的前线,经济地位一落千丈,此后虽然统一,但南阳也再难恢复往日荣光了。

南阳在三国时期的作用有多大

三国时期的南阳郡主要范围是今南阳市一带,下辖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淯阳(今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紫关一带)、湖阳(今唐河湖阳一带)等县。

今天的河南南阳卧龙岗,是当年诸葛亮躬耕之地,也就是“三顾茅庐”故事发生地。刘备依附刘表时就在南阳新野一带北拒曹操,在南阳请来诸葛亮,是顺理成章的事。再者曹操先前征南阳时差点丧命。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躬耕,既能观览天下大势,也能随机而动,因为作为一个谋士,未必一定要选择刘备,他有多种选择,当时的刘表昏匮,刘备尚无基本。另外后世的岳飞过南阳,也专门拜谒了武侯祠以及诸葛庐,并手书前后出师表。南阳卧龙岗上古树古迹甚多,纪念诸葛亮的楹联也非常多,这些也都是佐证。

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已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天下,冠富海内"。东汉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培养和造就出春秋时期谋略家、"商圣"范蠡,东汉时期科学巨匠张衡,泽被后世的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举世瞩目的历史人物。

南阳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夏朝初,禹把南阳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全国冶铁中心,屈原扣马谏王地,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地。秦设南阳郡治宛城,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历史名人,为南阳的文化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三国时期的南阳指的是南阳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绝大部分和现湖北襄樊的一部分。南阳被评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国文化遗址众多的缘故。南阳市有诸葛亮的隐居地卧龙岗,南阳武侯祠是诸葛亮的部下建立的纪念诸葛亮的祠堂,现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武侯祠。三国故事中的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都故事都发生在南阳境内。

所以南阳在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综合网络)

七国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不能确定现在的七国都城是哪里。因为“七国都城”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地理学,是指春秋时期的七个国家的都城,而这些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已经发生了迁移、改名或毁灭。所有现在的七国都城需要根据具体历史文献再进行考证。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选南阳作首都

南阳的缺点很明显,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四方孔洞一漏屋”。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开国的过程中,都城选址都是重中之重,甚至会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关键因素。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古代王朝在此建都的例子屡见不鲜,洛阳、开封、许昌、安阳、郑州等城市都曾做过都城。那么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的南阳为何从未成为都城呢?

一、南阳地区,地形四通八达,容易被攻击

一个国家选定都城,考量因素一定是多方面的。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地理位置要处于核心区域,交通还要便利,最好四周环山,有险可守,抵御外敌入侵,还要有平原和水源,供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经济。

南阳古代被称作宛城,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四面环山,南有汉水相伴,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历朝历代,南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都洛阳的南大门,南接通往荆州的交通要道襄阳,西出武关即可到达关中腹地,东北方则是许昌、开封、郑州等人口密集的中原核心城市。

但南阳地理位置上最大的弊端,就是虽然四周环山,但武当山、伏牛山、大洪山、巫山等山脉之间间隔太大,孔道太多,很难建成险关加以守卫,其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有孔道。通俗一点讲,就像一间四处漏风的房屋:北方有方城通道;东南有随枣通道;西边有商洛通道;南边,只要拿下襄阳,就是一马平川。

故而,在这里建都风险极大,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东汉王朝,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最终打下了天下,他也曾考虑建都南阳,最终几经考量还是选择了洛阳,正是因为南阳太容易被攻击的缘故,而南阳也因刘秀发迹于此,被称为“帝乡”。

二、南阳同区域内,竞争对手实力太强

关注南阳的位置我们发现,南阳正北与西北分别与两大古都洛阳、西安(长安)相连,三点间呈直角三角形分布,距离最远的西安仅有400公里,距离较为接近。东方则是河南中部和山东全省,两个人口大省经济贸易繁华,名城众多,也比较适合建都。

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国家难以形成统一,大多都是称霸一方,在都城的选择上,同一区域内长安和洛阳外围地势出众,险关要隘众多,是各国建都的首选,与之非常接近的南阳自然成了被舍弃的对象。所以,同区域内竞争对手实力太强,使得南阳不容易被选为都城。

综上所述,古城南阳地理位置虽然得天独厚,也非常适宜老百姓居住,只可惜城市外围无险可守,战争时期危机四伏,使得历朝历代从未实现在南阳定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相比于写满了王朝恨事的古都长安、洛阳,从未作为都城的古城南阳或许更加幸运,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努力生活,为南阳古城的历史增添了一番别样的风采。

三:现代社会的旧事重提

有意思的是,到了现代社会,在2018年前后,大城市病和环境情况严峻的形势下,在历史上从未建都的南阳,再一次被提及。有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就冷门地提出了迁都“南阳说”。

他提出以下几点论据:

1、河南是粮仓。南阳是粮仓里的粮仓。

2、南襄盆地是中国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气候适宜。

3、南阳是中国地理的中心,距离其他中心城市都不远。

4、南阳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

5、水资源充足,能供应千万级别的人口饮用,降雨充沛,电力充足。

6、水陆空有一定的交通基础,位置不偏不倚有利于扶持中西部发展。

将时光的轮盘往前拨动,靖康二年,开封已陷,赵构在商丘即位,李纲就劝宋高宗赵构移都南阳,他也罗列了一大堆好处:

“古之南阳光武之所兴也。西邻关,陕可以召兵;北近京畿,可以遣援;南通巴蜀,可取货财;东达江淮,可运谷粟。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广土宽城可屯重兵民。风号为淳,固盗贼未甞侵犯,此诚天设以待陛下之临幸,事之机会不可失也。”

仔细看看,这些论点是不是和以上胡教授说的大体类似?历史真的没有什么新鲜事,相似的一幕总是在不停地重演。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明天,河南18地市的这些景区全免费,咱周口就有七个,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