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历史上的高俅和苏轼有什么关系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历史上的高俅和苏轼有什么关系的知识,包括王诜为什么不喜欢公主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代驸马能否纳妾为什么
别说纳妾,驸马想过正常的夫妻生活都难。驸马想和公主同房,不仅要先过审批,还要花大把的银子。
驸马看似有钱、有权、有金尊玉贵的漂亮老婆,已经实现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终极梦想,其实背地里过的却是“三无”生活:无自由、无尊严、无性生活。
一、驸马过得有多惨?我们从影视剧中常能看到这样的片段:新科状元刚刚榜上有名,就会被皇上立即召进宫里,认作女婿。”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乐,状元郎一下子占了俩,何其美哉!
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明清两朝共出过203个状元,愣是没有一个敢当驸马的。
比起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驸马这个职业才是真正的“高危”,不仅在社会上“备受歧视”,在家里也抬不起头来。
1、夫妻地位颠倒
在我国封建伦理道德中,讲究的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庸,家庭地位很低。
但在驸马与公主的婚姻中,这一原则却不适用。驸马与公主奉行的原则是: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臣。即便二人有了夫妻之实,下了床照样公主为尊、驸马要行君臣之礼。
《明史·礼九》记载:“驸马见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受二拜……驸马黎明于府门外月台四拜”。
也就是说,驸马每天要给公主请安问好四次,就连公主吃饭,驸马也要“伺立在旁”,公主坐着你站着,公主吃着你看着。
“始视膳于公主前,公主饮食于上,驸马侍立于旁。”——《明史·礼九》
我们常说“娶”公主,其实这种说法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尚”公主,尚通”上“,就是说驸马高攀,才能娶到公主。
对公主来说,不管嫁给谁都叫“下嫁”,谁叫人家是皇帝的闺女呢!
如果夫妻俩相处和谐、相敬如宾还好,倘若遇上点家庭冲突,吃亏的一定是驸马。
唐代宗时,驸马郭暧因看不惯升平公主在家里的嚣张跋扈,遂借着酒劲抡了她一巴掌。升平公主一怒之下,进宫找皇帝告状去了。还好唐代宗比较明事理,没和郭暧计较,即便这样,郭家上下,还是吓得不轻,郭子仪赶紧亲自出马,进宫向皇帝请罪了。
2、婆媳尊卑紊乱
先不说公主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在公公、婆婆面前承欢尽孝,就是皇家的规定,也不允许公主做这样的事,反过来,公婆还要向公主行君臣之礼。
宋真宗就发布过这样的诏令:公主到婆家要“抬辈”。
就是说,公主与公婆之间是平辈,既不用行婆媳大礼,更不用尽儿媳的义务。
《清朝野史大观》也记载:“公主出嫁,即赐以府第,不与舅姑同居,舅姑且以见帝礼谒其媳。”
唐宣宗时,万寿公主下嫁给状元郎郑灏。后来,郑灏的父亲身染重病,连唐宣宗都派人前去问候,而公主竟在此时跑去慈恩寺看戏去了,惹得唐宣宗大发感慨:“难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
驸马娶公主,哪里是娶妻呀,简直就是供了一尊活菩萨!
3、驸马前途丧失
驸马如果只是在家里受点气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驸马终其一生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爵位,既不能入仕、也不能领兵、更不能科考,就连子嗣后代、家族亲朋也要遵守这“三不原则”,可以说,一人当驸马,全家折前途。
“驸马仪宾,不许入仕,其子不许任京秩”——《五杂俎》
明朝时,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对驸马的选拔及规定更严格。
首先,驸马不能从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中找,只能从平民或低级官员中选拔;
其次,驸马一旦被选中,不仅自己不能再担任高官,连近亲族人也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在做着官的,也得提前退休回家。
这就导致一个局面:很多有志气、有理想、有前途的青年或书香门第,都不愿与皇家结亲当驸马,只有一些白丁或商贩为了增加门第,愿意娶公主。所以,明朝的驸马普遍素质较低。
“以故诗礼世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家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明世宗实录》”
4、夫妻生活受限制
一般公主下嫁时,会陪嫁一名女官,这名女官会代表皇家,全权处理公主的大小事务,包括公主和驸马的夫妻生活。
明朝的公主只有在大婚时,才能名正言顺地与驸马在公主府共度一晚。之后,就要继续搬回宫中居住。
驸马如果再想见公主,必须要经过女官的审批,女官同意了,驸马才能入宫与公主相会,如果不同意,驸马就得打道回府,看哪天女官心情高兴,再来碰运气。
明神宗时,寿宁公主的驸马冉兴让就因耐不住寂寞,趁女官不注意,悄悄溜进宫中见公主,结果,俩人正办事时被女官发现,女官不由分说,将驸马连拉带打轰了出来。
明神宗知道后,非但没处罚女官,反而又命人把驸马打了一顿。
到了清朝,驸马想和公主过夫妻生活,更难!
《清朝野史大观》载:“驸马居府中外舍,公主不宣召,不得共枕席,每宣召一次,公主及驸马必用无数规费,始得相聚。”
清朝的公主和驸马也是不住在一起的,驸马想见公主,一是要经过公主选召,二是要做好花大钱的准备。
而且俩人在圆房前,还得经过一道考验——试婚。
“试婚”这个词,我们今天听起来,都够时髦的,难道清朝的公主们比我们现代人还前卫?
清朝之所以有这么奇葩的制度,主要是吸取了前朝永宁公主的教训。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明朝的永宁公主在出嫁前,曾由大宦官冯保全权办理婚事。但冯保为了自己的私利,竟收了一位富商上万两银子,暗中操作,将这位富商的儿子梁邦瑞选做了驸马。谁知,这位新驸马竟是个病秧子!
大婚当天,驸马爷就吐了公主一身血,还没来得及圆房,就一命呜呼了。由于明朝公主不能改嫁,所以,永宁公主只能在守寡20多年后,郁郁而终。
《万历野获编》记载:“公主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帏事”。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悲剧,清朝公主在和驸马大婚前,会特意让一位宫女前去试婚,看看驸马的体格和办事能力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隐疾之类的。
如果试婚通过,驸马才能和公主一亲芳泽。
5、只能默默承受“被出轨”
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朝代,公主们的私生活也跟着“丰富多彩”起来,驸马“被出轨”那也是常见的现象。
南北朝时期有位著名的山阴公主,因为对驸马不满,就对已经当皇帝的弟弟说:“咱们都是先帝的骨肉,虽然有男女之别,但凭什么陛下三宫六院,而我唯驸马一人,这也太不公平了!”
皇帝想了想,觉得姐姐说得有道理,就亲自选了30个帅哥,给姐姐送去了。
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一般男人对这种情况,容忍度很低,但驸马不一样,除了打落牙活血吞,没别的路子可走。想休妻?不好意思,”七出“对驸马都不管用。
古代休妻制度中有三种情况不得休妻,其中一条就是“娶前贱而后贵则不去”,也就是说男子在娶妻前没有娶妻后富贵,说明是这个妻子是旺夫的,这种情况不得休妻。
驸马由于娶了公主,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即便公主犯了“七出”的罪,也无法被休。
那有人不禁就问了,要是驸马受不了,想纳妾怎么办?
二、驸马能纳妾吗?一般来说,公主无权阻止驸马纳妾,否则就有“妒妇”的嫌疑。但落实到具体朝代、具体人身上,驸马能不能纳妾,还得两说。
一般情况下,驸马纳妾,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驸马偷偷纳妾。
这种情况下,如果保密工作做得不好,一不小心被公主知道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唐中宗时,宜城公主的驸马裴巽,就在外面偷偷养了个小妾,结果很不幸,被公主发现了,盛怒的公主立即抓住了小妾,让人割掉了她的耳朵、鼻子,这还不算完,公主还摁着裴巽的脑袋,割掉了他的头发,好让他永远记住这个偷腥的教训!
“宜城公主,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且断巽发。——《新唐书》”
第二种:公主主动为驸马纳妾。
在这种情况下,公主自己一般无法生育,为了博得“贤德”的美名和为夫家的子嗣、前途考虑,才不得不为驸马纳妾。毕竟公主自身的利益,也是和驸马的家族紧紧绑在一起的。
北宋时,宋神宗的妹妹宝安公主嫁给了著名的“才子”王诜。由于公主不能生育,所以主动为驸马连纳了4房小妾。
不仅如此,宝安公主还孝敬公婆、对丈夫百依百顺,绝对是公主中的“另类”,可宝安公主的结局却不怎么好。
据《宋史》记载,宝安公主最后是被王诜及他的小妾们活活气死的,宋神宗知道后,又将这4个小妾全部赏给了士兵,将王诜流放到了均州。
同样的情况,还有乾隆皇帝最爱的十公主。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后,因为自己生的儿子夭折,失去了生育能力,便做主,为丰绅殷德纳了两房小妾。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公主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为驸马纳妾。
比如,唐太宗时,高阳公主为了与和尚辩机更便利地在一起,便主动将自己的两个侍女送给了驸马房遗爱,结果这夫妻俩,各玩各的,谁也不干涉谁,最后把整个家族都害了。
总的来说,驸马要想光明正大地纳妾,必须要先经过公主的点头才行。
那如果公主先驸马去世,驸马又想纳妾怎么办?
一旦公主不幸先驸马一步离世,驸马的自由度就高多了。他既可以纳妾,也可以续弦。
但明朝也有明文规定:如果驸马选择为公主“守节”,不续弦,可以继续享受驸马的待遇,荫及子孙。而一旦驸马执意续娶,那不好意思,驸马的所有荣誉、爵位、财产,皇家统统都要没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皇家只对驸马“续弦”,也就是娶正妻,做出了规定,至于驸马纳不纳妾,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大明律》上有这样一条:“凡男子年四十而无后嗣者,得纳妾”,如果驸马满足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纳妾。
明成祖时,宝庆公主的驸马赵辉,就在公主死后,不仅纳妾了,而且纳的人数还不少,“姬妾至百余人”。
总结:综上所述,古代驸马的纳妾在不同朝代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一般关系到驸马的家族香火传承时,只要公主点头同意,驸马是可以纳妾的,毕竟有些知书达礼的公主会顾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习俗。
而若是驸马未经公主同意、就擅养小妾,下场可大多不好!
所以,在古代娶公主,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唐朝就盛行一句名言: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驸马,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苦不堪言。
看完了这些,你还羡慕驸马吗?
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不能保证军队将领忠诚度,甚至是中央军的将领
这个问题,小编简单分享一下答案给大家,追根溯源,这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唐后期的募兵制度所产生的。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但随着唐朝中期之后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服役期延长,加上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因此无人愿当府兵。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俱为募兵充任。
募兵分为三种,镇守首都的称长从宿卫,后改名彍骑,边防兵称健儿,又称长从兵或长征健儿,地方称团结兵。这些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由专门将领统领,改变了府兵制度时期兵不识将的现象。募兵制下专设将领统兵虽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使士兵只知将帅,不知朝廷,募兵逐渐成为了将领的私人军队。
唐中后期唐玄宗时候,镇守京师的彍骑多招募市井无赖为兵,军中腐败丛生,战斗力低下,地方的团结兵缺少财政支持,装备差,数量少,唯有边镇军力强大(边镇的节度使更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这样久而久之,地方势力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所以就是中央军的将领也开始变质。
北宋高俅是怎么死的
说出来气死个人,高俅不仅寿终正寝,而且他的三个儿子也做了大官,风光无限。
高俅倒也算得上文武全才,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最初他是苏轼手下的一名小吏,后来被苏轼送给好朋友驸马都尉王诜。
王诜也是个才子,擅长作画、写诗,娶了宋英宗赵曙的女儿为妻,所以是驸马都尉。到宋神宗即位后,就成了皇帝的妹夫,所以和皇室宗亲的人走得比较熟。
其中,有一个人和王诜关系格外好,就是端王赵佶。因为赵佶也同样擅长作词、作画,两人趣味相投,经常相互切磋。于是,王诜又把高俅当成礼物送给了赵佶。
哪知道,宋神宗死后,儿子宋哲宗赵煦即位,而哲宗又死得早,没留下儿子,只能从兄弟里选。当时的太后为了掌权,不肯立哲宗的亲弟弟赵似,比赵佶大的赵佖眼又瞎,结果挑来挑去,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竟然莫名其妙的当上了皇帝,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登基之后,高俅就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在端王府的时候,高俅就百般讨好赵佶,深受赵佶的喜欢,尤其是踢得一脚好“蹴鞠”,甚合赵佶的口味。而当端王成了徽宗后,高俅也就成了潜邸“旧臣”,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成为了大宋官场炙手可热的人物。
高俅能官运亨通,完全是出于宋徽宗的提拔。徽宗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之后,高俅平步青云,《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最后,高俅官至太尉,这是宋朝最高的军衔。但是高俅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以至于金兵来袭之时,禁军一哄而散。
高俅和童贯、蔡攸、梁师成等人,都是不抵抗政策的坚决执行者。在靖康之变前,金军南下攻宋,渡过黄河后,宋徽宗就吓破了胆,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当时,高俅、童贯等人,各带了一批人马与徽宗会和,保驾护航。
但在此期间,童贯与高俅发生了冲突,徽宗当了和事佬,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这本意味着高俅在徽宗面前失宠,但是随后徽宗为了避免当亡国之君,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宋钦宗。
宋钦宗上任之后,立即处死了童贯、梁师成一伙人,蔡攸也被处死,而高俅因为提前回到了开封,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居然因此逃过了一劫。
由于《宋史》中并未为高俅立传,因此对他的下场,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是正常死亡,并没有死于非命。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靖康元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当时的吏部侍郎李若水上书说,高俅的罪过很大,跟童贯差不多,本应该削去他的官职,追究他的责任,现在死了就算了,但也不能风光大葬吧?于是,宋钦宗制止了哀悼活动。
由于高俅的出生年月不详,所以他活了多少岁也不清楚,但从他的经历来看,有专家考证其应为1071年左右出生,也就是说高俅死时大约为55岁,在古代活到这个岁数不算短寿了。
高俅有三个儿子,高尧康由遥郡转为正任,遥郡就是遥领的意思,但没有记载遥领的是什么职务,估计是武官,参照其兄弟的职务,其级别应该不低。
高尧辅由观察使提拔为承宣使,这两个都是虚职。《水浒传》中,吴用投降之后就是被安排了个武胜军承宣使的官职,无定员,无职守,虽冠个军名却不用赴任,为武臣加官虚衔。
高柄在南宋时被封为昌国公。
小说中调戏林冲妻子的高衙内,并非高俅的亲生儿子,只是众多养子中的一个而已。
综上所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高俅身上没起作用,不仅高俅本人得以善终,三个儿子的下场也都不错。不过话说回来,在宋徽宗时期,真正的大奸臣是蔡京、童贯这伙人,高俅只能算是个小贼,为恶程度自然也大大不如,不过即使如此,此人生前没遭报应,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啊。
历史上的高俅和苏轼有什么关系
高俅本来是苏轼的书童,后来被苏轼送给了当时的驸马王诜,于是高俅开始飞黄腾达,成为当时的禁军统领。并且和《水浒传》中把高俅描写成奸臣不同,高俅在北宋官场的口碑一直不错,并且知恩图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没有人搭理他的时候。苏轼后人进京全部由高俅打点接风,可谓知恩图报。
但问题又来了,本身只是苏轼的书童,为什么高俅最后这么牛逼呢?
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也就是说高俅本来是苏轼的小吏,也就相当于秘书吧。后来苏轼因为要调任到中山府,就把高俅推荐给了宰相曾布,不过曾布没有答应,于是苏轼又把高俅送给了驸马爷王诜。也正是因为王诜是宋英宗第二个女儿蜀国公主的老公这层关系,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就常常跑到驸马府玩,这么一来回自然就认识了高俅。身为苏轼的前秘书,高俅的文笔诗词自不在话下,于是逐渐和文艺青年赵佶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后来随着赵佶登基为宋徽宗,高俅先是被派到军部锻炼,后来又回朝成为禁军统领,深得赵佶的信任。
所以说,这问题就是如果当初不是苏轼,肯定没有高俅的后来。当然如果没有苏轼,高俅也不会成为一代奸臣了,被骂千年了。所以高俅到底要不要感谢苏轼呢?还真是个难题。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历史上的高俅和苏轼有什么关系和王诜为什么不喜欢公主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