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与白茯苓的区别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土茯苓有什么副作用的问题,以及和土茯苓什么人不建议吃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因为尿酸高,一中医建议常煲土茯苓汤喝,请问土茯苓汤有什么功效
  2.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茯苓应该怎么吃
  3. 土茯苓有什么副作用
  4. 土茯苓煲汤可以喝吗

因为尿酸高,一中医建议常煲土茯苓汤喝,请问土茯苓汤有什么功效

土茯苓,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主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一般临床应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失眠等症。土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药,还能渗湿水泻,针对脾虚。

尿酸高,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一个是嘌呤代谢合成增加,一个是尿酸排泄减少,而中医认为,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主要是由于平时进食膏梁厚味、湿热内蕴,而导致,主要原因为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湿浊内生,肾的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导致湿浊排泄障碍。因此,中医建议您常饮土茯苓汤也是合理的。

土茯苓,不仅可以健脾渗湿,还可利水消肿,清热止痛,还经常被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把土茯苓大剂量的运用到了痛风的治疗

土茯苓煲汤的搭配:

(1)冬瓜薏米土茯苓汤冬瓜+土茯苓+薏米+车前子

(2)绿豆土茯苓煮水绿豆+茯苓

(3)土茯苓炖鸡汤土茯苓+生地+薏米+鸡肉

高尿酸除了常喝土茯苓汤之外,一定要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变,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食蔬果。多喝水,禁酒,避免暴饮暴食,烹调方法要清淡,限制总能量摄入,保持适宜的体重,避免肥胖或超重。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茯苓应该怎么吃

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并不是一种药物。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别名禹余粮、仙遗粮等。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土茯苓为植物,茯苓为真菌,从生物分类上就有不同。

从药物功效来讲,两者也有所不同。

土茯苓出自《本草纲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健脾胃,强筋骨,利关节。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痛。

【应用】1.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炎等。土茯苓可祛风湿、利关节、强筋骨,可用于关节屈伸不利的病变。

2. 用于银屑病、湿疹、类丹毒、脂溢性皮炎、扁平疣等火毒痈疖、热淋尿赤涩痛之证。土茯苓有解毒和除湿热功效。治疮毒多与银花同用;治热淋可配伍木通、蒲公英、篇蓄等。

茯苓出自《本经》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1.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湿、停饮均适用。

2. 用于脾虚证。茯苓能健脾。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每与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即四君子汤。

3. 用于心悸、失眠。本品能宁心安神。常与朱砂、枣仁、远志等安神药同用。

总得来说土茯苓和茯苓都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土茯苓偏于关节之湿,茯苓偏于脏腑之湿。除了祛湿外,土茯苓还可凉血解毒,用于皮肤疮疡肿痛,茯苓可以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土茯苓还可用于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但如今临床上发现梅毒更多还是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比较恰当。

土茯苓和茯苓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生活中可以将他们加入餐桌中,在吃中养生。

土茯苓猪骨汤出自《民间方》,具有健脾解毒利湿,补骨髓益虚劳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扰诸证。

【处方】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

【制法】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

【用法用量】分2次服完。每日1服。

茯苓糕出自《食鉴本草》,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处方】茯苓(末)

【制法】白茯苓,末,拌米粉蒸糕食。

【用法用量】可代替米饭当做主食。

文:中日友好医院硕士研究生李钰昕

土茯苓有什么副作用

过敏者可引起皮肤瘙痒。中医说,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对菝葜过敏。这类体质特殊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含菝葜的药膳,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皮肤上的丘疹,甚至红斑丘疹。会给过敏人群带来严重的不适,所以在食用菝葜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

土茯苓煲汤可以喝吗

土茯苓又名禹余粮、仙遗粮、过山龙、冷饭团,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块茎。其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是清热祛湿,泄浊解毒的常用中药。《本草纲目》始有土茯苓之名,并特别提到可治杨梅毒疮,现代广泛应用于各种湿热病症。并常用于食疗保健中,如广东地处湿热气候,人们喜欢用土茯苓煲乌龟,或者制成龟苓膏,有滋阴清热的功效。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梅毒、淋浊带下、肢体拘挛、湿疹瘙痒、脚气、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用时忌茶。

现代研究:土茯苓主要化学成分有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和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及挥发油等。具有抗肿瘤、利尿、镇痛、抗菌、抗病毒、选择性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缓解汞中毒及拮抗棉酚毒性等作用。

《救荒本草》云其可以代粮,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凡湿热之体或湿热气候下,可每次用干品30~60g,加入适量鱼、肉类、骨头等煲汤,具有祛湿解毒的功效,老少皆可饮用。若阴虚者可用土茯苓煲乌龟,能滋阴清热解毒,既扶正又祛邪,可治疗疮疡肿毒。因其有抗肿瘤作用,尤其适合阴虚有邪的肿瘤患者饮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重者100剂收功。〔江苏中医杂志1986;7(9):21〕

2.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每服40ml,每日3~4次。治疗67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新医学1972;(7):14〕

3.治疗淋病:土茯苓25g,双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g,黄柏、木通、扁蓄、泽泻、甘草各15g,水煎服,每剂服3次,每日2次,12~18剂为1疗程。治疗72例,痊愈5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5(4):24〕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关于土茯苓有什么副作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土茯苓的副作用 土茯苓的副作用和功效 土茯苓的治病偏方 土茯苓的食用药膳 养生频道 快速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