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阿塞拜疆亲俄的原因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阿塞拜疆为什么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阿塞拜疆亲俄的原因和阿塞拜疆为什么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與论多偏向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收复国土难道不对吗
谢谢邀请!
其实国内主流舆论对亚阿冲突是不持立场的。但是不少自媒体因为各种原因在写文章时立场是偏亚方的。
纳卡地区原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地,突厥语系的阿塞拜疆人是当地的主体民族。十九世纪初沙俄击败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外高加索地区,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逐渐迁移进入纳卡地区,与阿族人冲突逐渐频繁。他们抵制阿族对本地的主权声索,在1905年时民族冲突达到高潮,双方有数千人在当年的冲突中死亡。一战期间,150万亚美尼亚人因被土耳其怀疑亲俄而被虐杀,阿塞拜疆人大战后被亚族人认定为土耳其的帮凶。而当时占领外高加索的英国军队支持阿塞拜疆对纳卡地区的主权主张,引起了亚族人的担忧,亚族人随即向阿塞拜疆发起进攻,结果战败。纳卡地区被疯狂的阿塞拜疆军队血洗。
苏俄红军控制外高加索后,本来计划把纳卡划归亚美尼亚,但当时考虑要尽快实现俄土关系正常化以避免高加索地区再起战火,而土耳其对任何强化亚美尼亚的举措都十分抵触,因此,纳卡地区在1921年被划为阿塞拜疆的一个自治州(纳西切万也在同时被划为阿塞拜疆的领土,以便阿塞拜疆可以与土耳其接壤,这就成了阿塞拜疆的飞地)。
苏联时期,关于纳卡地区亚阿两国虽有矛盾,但在苏联中央的调整下仍确保相安无事,两国过了几十年太平日子。但八十年代末苏联盛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两国矛盾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死灰复燃。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原本只要求自己的语言、风俗和文化得到尊重,但其后却突然提出要合并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方面当然不会同意。双方由此再次爆发冲突。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大打出手,亚美尼亚部队军事素质优良,又得到了俄罗斯的大力支持,赢得了战争,不仅控制了纳卡地区,而且占领了周边土地从而把纳卡与亚美尼亚连为一体。阿塞拜疆失去了13.4%的领土控制权。战后,纳卡地区大规模驱逐阿族人,居住在纳卡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因此流离失所,其情景着实令人感慨!
可见,历史的讲,亚阿双方谁也不无辜,没有谁是道德清白的,那些谈论情感偏向道德偏向的言论可以休矣
虽然其后明斯克小组成员国不停的调停争端,但双方主张针锋相对,调解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新世纪以来,亚美尼亚政坛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推行脱俄亲欧的政策,颜色革命以后亲西方的新政府上台,对俄龃龉不断,令俄方心生不满,并对亚方的亲西方策略而导致俄方利益受损的疑虑加深。同时,亚美尼亚放松了自身的军事建设,当年从苏联红军严酷而系统的训练中走过来的老一代军人不是退役,就是被打压。新一代军人的军政素质水平下滑迅速,装备水平停滞不前。反观阿塞拜疆,凭借其石油工业带来的经济红利,近年来有意识的加强战备。并不仅与俄罗斯和中国搞好关系,拿到了不少好处,而且借助于与土耳其的良好关系,更是获得了伊斯兰世界的大力支持。
在本次冲突开始时,作者以为这又是一次短暂的小范围冲突,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作者意识到自己判断错了,阿塞拜疆显然下定决心以军事手段迅速彻底的解决纳卡问题,收复被占领土!
不少自媒体不停的宣传阿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亚军的反攻取得了辉煌战果。但是,从官媒持中的报道中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战场在不断向纳卡深处转移,既然亚军打的很好,为什么战场却越来越深入纳卡境内呢?
有些人在内心深处,是不希望亲欧远俄的亚美尼亚失败的,那个四处逢源的阿塞拜疆才应该失败!
可惜,战争是靠实力和大势说话的,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根据目前陆续披露的信息来看,亚军士兵根本没有与敌决一死战的勇气和决心!许多现役部队士兵在战争开始时就陆续脱离战场,实力弱小的纳卡部队在拼命作战时,他们的亚美尼亚祖国同胞却在逃跑!
由于大量青壮年都去欧美打工赚钱了,亚美尼亚无足够兵源可以动员,不得不把老人与孩子送入战场,可是,这些人既无法得到充足的物资补给,并且没有部队来轮替他们,甚至部分部队连名单都没有,阵亡或失踪人员根本没有统计数据。亚美尼亚国内的高官们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却只是一心急着向欧美乞求支援。
当年格鲁吉亚的那一幕又出现了,欧美面对亚美尼亚的求助毫无实质反应(只是象征性的说了说话,还有就是表态不再提供土耳其无人机配件,仅此而已。可不要忘了,土耳其的那个初级水平的无人机,本就是巴基斯坦某型号的低端仿品,西方不卖,巴基斯坦可想挣钱),亚美尼亚忘记了,欧美只不过是需要它在高加索地区恶心俄罗斯,但并不希望在局势尚未失控的情况下去趟高加索地区的浑水!那样捞不到大鱼!
求助无门,亚美尼亚只好厚着脸皮回头去求俄罗斯。可欧美不傻,俄罗斯也不是呆瓜,不让亚美尼亚人吃点苦头,它不知道谁是高加索地区的主人!俄罗斯没有必要替亚美尼亚火中取栗,去得罪阿塞拜疆、土耳其和伊斯兰世界!
俄罗斯的回复是,纳卡地区不是亚美尼亚的领土,不适用集体安全条约的规定。
俄罗斯当然不是不管,如果容忍阿塞拜疆真的全部收复纳卡地区及其他失地,甚至攻入亚美尼亚本土,那么不仅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威信将降低,而且失去了对亚阿两国一个很好的控制抓手,还可能使俄罗斯被迫卷入一场新的战争,消耗俄罗斯紧张的战略资源!一旦纳卡冲突扩大,局势失控,当然有人会伸手捞鱼,把更大的陷阱放在俄罗斯的肚子旁!
所以俄罗斯在前期的调解心不在焉,直到亚美尼亚已经无法支撑,阿军已经兵临斯捷潘纳克特城下之时,俄罗斯借口直升机被误击一事,迅速派遣部队执行“维和”任务,强行对亚阿战争按下了停止键(俄罗斯手握交战双方的军备物资供应大权,不听话断了供,谁想打也打不起来啊)。看看两千俄军,400多辆军车几天就部署到纳卡,很难设想俄军之前毫无准备!
目前来看,俄罗斯依旧保持并运用了自己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阿塞拜疆虽不情愿,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捏着鼻子消停一段时间。土耳其咋唬着要派兵参与维和,但即使土军真的派了兵,其作用也极其有限,毕竟外高加索的政治大势和国家实力对比,土耳其都是劣势一方。而且,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将来对土军的态度也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亚美尼亚呢?虽然仍保留了纳卡地区数千平方公里的地盘,但战略要地尽失,首府和交通生命线都被至于阿塞拜疆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局势一旦有变,纳卡必然尽入阿塞拜疆囊中!
想一想舒沙失守之时,斯捷潘纳克特只剩六百老弱残兵,不知亚美尼亚那些上街游行搞颜色革命的勇士们,那些冲进议会殴打议长,拒不承认战败的勇士们,为什么那时不去斯捷潘纳克特和敌人战斗?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其实,最惨的是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族普通老百姓,他们不是败于敌人,实在是败于自己人之手啊!可是,战败的苦楚,却只能由这些老百姓来承担!毁房烧村,扶老携幼撤离故土,思来确实令人伤感无助!
我真的希望有些人能由此吸取教训,明白自己将来要怎么办!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冲突:两国历史上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宗教和民族矛盾累计下的血仇,几乎无法化解
下面这张照片相当著名和震撼人心,106岁的亚美尼亚老妇人拿着一把AKM,准备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位亚美尼亚老人在她10岁的时候经历了哈米迪亚大屠杀,在她30岁的时候经历了奥斯曼土耳其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她随着亚美尼亚难民迁入了前苏联。而到了1991年,苏维埃帝国正在轰然解体,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矛盾尖锐,爆发了战争导致3万人死亡以及数十万难民。
亚美尼亚民族相当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一度相当强大。在一千多年前,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被塞尔柱突厥灭国,一部分亚美尼亚人西逃,被拜占庭帝国安置在土耳其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建立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到16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彻底灭亡,留在高加索山脉的原亚美尼亚人后被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瓜分。
而阿塞拜疆历史上原本跟亚美尼亚的高加索兄弟民族——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他们最初同为基督教信仰。在公元667年被阿拉伯王子贾万希尔所灭,阿拉伯穆斯林成为当地统治者,当地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反抗,最终还是在11世纪左右彻底穆斯林化。之后突厥、蒙古、帖木儿等先后统治过这一区域,最后在16世纪初同样被波斯帝国统治。
▲公元300年左右的高加索地区,蓝圈所示区域就是现在引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争议的纳卡地区
在萨非波斯统治这一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地区时,对当地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当地分封了一系列亲王领(基督教区域)或汗国(穆斯林区域)。现在引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争议的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和卡拉巴赫)归属问题也是在这时候产生的,在1747年和1748年,这两块地区被波斯帝国分封给阿塞拜疆贵族,建立了卡拉巴赫汗国。当地的亚美尼亚贵族反抗他们的统治,发动起义,然而惨遭镇压。之后这卡拉巴赫汗流放和驱逐了不少当地亚美尼亚人,从阿塞拜疆迁移自己部族和亲信,并最终改变该地区的民族结构。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俄罗斯帝国开始崛起,再经历两次俄罗斯-波斯战争之后,俄罗斯占领并统治这一地区。1828年卡拉巴赫汗国被废黜,同为基督教信仰的亚美尼亚人终于开始迎来春天。沙俄帝国统治时期,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分成四个省份,东部的阿塞拜疆人为主的巴库省,西部现亚美尼亚疆域的埃尔温省和卡尔省,以及中间包括纳卡地区在内的伊丽莎白波尔省,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妻子为命名。在沙俄帝国有意无意倾斜下,不少亚美尼亚人迁回纳卡故地,伊丽莎白波尔省的亚美尼亚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沙俄时期外高加索行政区域,红色部分成为现在的亚美尼亚,绿色部分成为现在的阿塞拜疆
而从19世纪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的亚美尼亚人,因为宗教信仰和寻求独立等原因,多次遭受驱逐和屠杀。特别是1915年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前进行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将近150万亚美尼亚人遇难,剩余的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人被驱逐,其中相当部分是逃往临近的高加索地区。这些亚美尼亚人不少被安置在纳卡地区,他们骨子里带着恐怖记忆和仇恨种子。
随着沙俄帝国的崩溃,在苏联建立过程中,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要求和亚美尼亚合并,但苏联依据人口多数原则,以及想要拉拢拥有石油资源的阿塞拜疆人,最终将伊丽莎白波尔省和巴库省合并成立阿塞拜疆。在苏维埃铁腕统治时期,这一划分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斯大林对穆斯林顽固分子可是从来不客气,二战期间就以通敌罪名把阿塞拜疆境内的库尔德人、伊朗人等迁去西伯利亚种土豆。
然而当红色帝国统治不稳,即将轰然解体的时候,压制下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急剧凸显。先是在阿塞拜疆境内出现反亚美尼亚活动,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聚居地发动袭击,1988年苏姆盖特惨案,几名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青年间冲突斗殴导致两名阿塞拜疆青年死亡,在人为煽动下,将近十万阿塞拜疆人冲入苏姆盖特城亚美尼亚人聚集地进行打砸抢烧,造成200多亚美尼亚人死亡,刻在亚美尼亚人心中的种族大屠杀记忆开始被唤醒。随后双方矛盾急剧尖锐,亚美尼亚境内也展开对阿塞拜疆人的袭击,双方民间仇杀不断,发展到苏联派遣军队进行制止,都有7名士兵死亡,数百人受伤。
▲双方持续不断的仇杀导致20多万阿塞拜疆人和30多万亚美尼亚人从对方领土上被驱逐
所以在前苏联解体,阿塞拜疆宣布独立的时候,阿塞拜疆境内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也自行宣布独立,并寻求并入亚美尼亚。在1991年前苏联内务部队撤离后,阿塞拜疆与纳卡地区自治武装正式爆发战争。虽然阿塞拜疆人口和兵力上占据大多数,而且获得苏联解体时候留下的大部分武器装备。油气资源丰富,资金充足,大肆在国际上购买武器弹药,但是战争开始后不久,阿塞拜疆就节节败退,几乎处于全面下风。
原因在于苏联时期,同为基督教的亚美尼亚籍士兵更多分配给战斗部队,而且直面死敌土耳其方向,而不同信仰阿塞拜疆籍士兵更多分配给后勤部队。这就导致双方士兵战斗力存在显著区别。而在民族生死存亡刺激下,亚美尼亚人士气高涨,战斗意志非常坚决,“对阿塞拜疆而言,卡拉巴赫问题是抱负,对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人而言,则是生死攸关。”另一方面志愿者因为信仰等原因选择帮助亚美尼亚,比如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部队的指挥官乌克兰人齐内维奇,此人在阿富汗作战了八年之久,拥有极为丰富的游击/反游击作战经验,在他的精妙指挥下,阿塞拜疆军队节节败退,总统数次更迭。最后在1994年签订比什凯克停火协议时,纳卡地区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攻占夺取了阿塞拜疆约9%的其他领土,把原本是飞地的纳卡地区与亚美尼亚连在一起。
所以双方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虽然实力较弱,但却是上次战争的胜利方,不愿意放弃到手利益。阿塞拜疆虽然实力较强,但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与亚美尼亚存在差距。即使有土耳其支持,但现在不能忽视俄罗斯的态度,亚美尼亚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CSTO),与俄罗斯是军事同盟关系,当年纳卡战争期间,俄罗斯是深陷车臣战争旋涡无法自拔,现在如果把战争扩大的话,难免不会引起俄罗斯的干涉。
阿塞拜疆亲俄的原因
首先,阿塞拜疆并不亲俄。其政府层面主要亲西方尤其是美国。
但是作为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阿塞拜疆时至今日仍然受到俄罗斯的很大影响。很多俄罗斯族人仍然生活在阿塞拜疆。俄语在阿塞拜疆仍然可以通行无阻,会俄语你在阿塞拜疆基本不存在语言障碍。
应该说,阿塞拜疆仍然与俄罗斯保持了正常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内心里他们更向往西方。
以色列和亚美尼亚同病相怜,为何在纳卡冲突中支持阿塞拜疆
以色列在历史遭遇、宗教信仰和地区冲突中,和亚美尼亚的处境非常相似。在以色列控制的耶路撒冷城,还有一个亚美尼亚区,成为耶路撒冷古城的一道风景。
以色列之所以在纳卡问题会支持阿塞拜疆主要是原因是:阿塞拜疆在以色列空袭伊朗中给以色列提供了空军基地。因为以色列距离伊朗太远有了这些空军基地以色列战机就不用从本土起飞或进行空战加油,到目前为止以色列还在阿塞拜疆拥有四座空军基地,但是阿塞拜疆的行为也必将得到伊朗的报复。
高加索地区国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因为边境问题在纳卡地区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作为俄罗斯的盟友亚美尼亚地处格鲁吉亚,伊朗,阿塞拜疆和土耳其之间,所以俄罗斯想要军事援助亚美尼亚就必须挣得这四个国家同意才行。可见除了伊朗其他三个国家肯定不可能了。伊朗认为阿塞拜疆一直亲美国和以色列,并且对空袭伊朗的以色列无人机提供帮助,所以伊朗必须趁这个机会报复一下。
根据美国和土耳其爆料:俄罗斯一架伊尔-76运输机装载着军事物资从伊朗领空飞往亚美尼亚,这一行为可以认为是间接参与了两国之间的冲突。另外亚美尼亚在叙利亚问题上,也是跟随着伊朗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府,而以色列则是支持叙利亚反对派。
OK,关于阿塞拜疆亲俄的原因和阿塞拜疆为什么跟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