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啥康熙又要收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啥康熙又要收复以及为什么一定要收复台湾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康熙皇帝为何要执意统一台湾
第一,台湾自三国时期以来,就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台湾大多数人都是东南沿海的移民,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难以分割。
第二,郑成功时常侵扰内地,东南几省是大清的粮仓、钱库,经常海警四起,清朝如果不收复台湾,就难以安宁。
第三,收复台湾,彻底解决东南海患,清军西进北上才不会有后顾之忧,才能消灭准格尔王,抗击沙俄的入侵。
第四,台湾曾被荷兰侵占,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汉人心中的英雄,而清朝视郑为匪,如果不收复,满汉难以同心同德。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津城沐雨,我们一起傲游历史的海洋,游览祖国风光,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郑成功,民族英雄,当受国人万年敬仰。
收复台湾意义如下:
一、打击了世界马车夫荷兰殖民者,从而遏制了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的脚步,让其不敢觊觎华夏。
二、郑成功带领其军队2.5万余人及无数汉人追随者进入台湾,让台湾真正成为汉文化、汉人统治的地方,不再如琉球等海外小国那种羁縻关系,而是实实在在的统治。
三、汉人统治的台湾对满清有实在威胁及隐患,逼迫康熙必须收复台湾,进而让台湾与大陆进一步融合。
四、凸现明朝军事的强悍,一个王朝的末路仍然强大如斯,可以堵上那些黑明朝的小人的嘴了。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啥康熙又要收复
我是鸣镝,我来回答。
郑成功收复的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一部分),而康熙皇帝收复的台湾是被郑成功的后代郑氏家族控制下的台湾。这两件事不可同日而语,又密不可分。17世纪,欧洲的荷兰是比较早的开启“大国崛起”模式之一的国家,荷兰的崛起依靠的是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当时荷兰的商船遍布世界各大洋,频繁的往来于亚洲美洲和欧洲之间,通过强大的海上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荷兰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实力的商团。随着海上商路的扩展,荷兰殖民者在亚洲迫切需要一个可以长期为商船提供淡水、给养、休整的殖民地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于是他们盯上了台湾。当时的台湾岛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岛内居民以原著民为主,人口稀少。于是台湾就被荷兰殖民者占领,修筑了城堡和港口,成为了荷兰人的殖民地。郑成功本人也是海商后代,明朝末期,随着中国同日本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多,有许多中国海商活跃在中日之间。这些海商大多在日本长崎有固定居所,还娶了日本妻子。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这样的海商(武装海商),郑成功的母亲就是日本人,郑成功本人也出生在日本。郑成功七岁以后随父回到中国,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同时也随父经营家族产业。这些经历都让他文韬武略集于一身,这些条件也为他日后能在海上开疆扩土提供了先决条件。适逢满清入关,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在郑成功打造了庞大的海上帝国的同时,陆地上已然换了世界,大明朝被大清取代了。郑成功的家乡也被清军占领,家中的母亲也惨死于清军之手。自由接受儒家教育的郑成功自然不能接受满清王朝的统治,于是他竖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接受南明永历政权的指挥,走上了抗清的道路。因被永历赐国姓“朱”,封延平郡王,郑成功在民间被称为“国姓爷”。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经过近八个月的围困作战,荷兰军队人困马乏,郑成功最终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其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要收复宝岛台湾,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背后还有另外两个深层次的原因,一是为了摆脱清军的军事威胁。郑成功的军队以水师为主,驻防地在厦门、鼓浪屿一带。当时的清军在陆地上几乎是一种无敌的存在,郑成功的军队在同清军的几次战斗中只能依靠水战取胜,一旦陆战就失败。当时清军已经对厦门形成了合围之势,水师的陆上基地丢失是早晚的事情。如果不寻找新的水师基地郑成功的军队则有失去补给地和根据地的危险。而台湾,则是最好的选择。出于军事的考虑,郑成功必须收复台湾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二是为了谋取生存空间。郑成功虽然听命于南明政权,他也是名义上的南明政权的延平郡王,可是这个延平郡王的头衔却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经济收入。南明政权其实就是个流亡政府,没有任何的财政收入,反而要靠他这个延平郡王来供养。水师要养,南明小朝廷也要养,这些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当然还要靠他的老本行——海上贸易呗。可是这一片海域可容不下两个两个大型海商集团啊!过去的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对日转口贸易上对郑成功的海上贸易形成了竞争,现在又占据了台湾岛,竞争力无疑又上了一个台阶。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郑成功必须要拔掉,挤走这个竞争者,这样才能保证他的经济来源。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却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
郑氏家族在台湾统治了22年,按照内地的模式把台湾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期间清王朝也有意收复台湾,但是正赶上三藩之乱,康熙忙于平复三个汉人藩王的战争(吴三桂,耿仲明,尚之信)。之后又有察哈尔王叛乱……总之各种危机四伏,清政权也很不稳固,于是也就把收复台湾的事情暂且搁置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康熙在平定了国内各种危机以后,开始着手收复台湾(也曾经多次派大臣同郑氏沟通,希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没有成功)。康熙启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原为郑芝龙部下,随郑芝龙一起投靠清王朝)率兵二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郑克塽(郑成功孙)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所率兵将战船与施琅相当。《清史稿·施琅传》记载“缘岸筑短墙,置腰铳,环二十余里为壁垒”两军展开激战,历时七昼夜。施琅右眼负伤,游击兰理中炮“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兰理也真是剽悍啊)。总兵朱天贵“以十二舟薄敌垒,焚其舟,杀伤甚众,战益力。俄中飞炮,仆舟中,犹大呼杀贼,遂卒”。可见当时战况惨烈。澎湖大战,郑军大败。清军击沉敌船159艘,郑军死伤12000人,浮尸遍海,刘国轩仅率31艘船逃回台湾。澎湖战败,郑克塽等极为恐慌。施琅又开展政治攻心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800名伤残者医治之后,释放回台,令他们宣示招抚之意,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王师之不早来”。澎湖丢失,台湾门户洞开,郑氏已无抵抗能力,于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康熙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得所。煌煌谕旨,炳如日星,朕不食言”(《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一)。封郑克塽公爵,封刘国轩侯爵,“降众四万余,或入伍,或归农。”郑氏人众俱得妥善安置,台湾遂告统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收复台湾,之间只差了22年。但是性质却大不相同。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外国入侵者,让台湾回到了中国的怀抱,是伟大的爱国行为,是民族大义。但是他的后代占领台湾后却凭险据守,“以武拒统”,负隅顽抗,脱离中央政权自成一统,是开历史的倒车,是不顾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诉求和人心向背,不顾大局的狭隘之举,是注定没有出路的。康熙收复台湾是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维护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壮举。
为什么人民祭拜郑成功为民族英雄却又为康熙回收台湾而大快人心
历史是客观公正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是千古留芳还是遗臭万年,代表历史正确方向的人民群主终究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郑成功被尊为民族英雄,享受人们祭拜,是因为他抗击红毛,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宝岛台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人民群众自然会铭记他的功德,永远记得他的历史功勋。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郑成功率军在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社会动荡,明政府摇摇欲坠,根本无暇击海防。这一时期正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正处于兴盛时期。其于1601年就遣军以贸易为名,侵略吕宋岛,并闯入我国东南没海,1604年,以重金贿赂明朝税使,登上澎湖,修建房舍营帐,打算长久居留。
1621年开始,荷军又驾船东来,乘明军不备,以武力侵占台湾,筑室耕田,开始进行殖民统治。后又以此为据点,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各岛屿。
清朝统治者一直想诱降郑成功,但郑成功坚持抗清大业。为防御郑成功,清朝实行海禁政策,要求福建、广东老百姓统统后撤四十里,想把郑成功困死在厦门一带。
此时,荷兰人已侵占台湾多年,对当地人民横征暴敛,压迫奴役我中华百姓。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也因此时东南沿海的活动空间被压缩,他便下定决心收复台湾,建立新的抗清根据地。
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
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公元1662年2月,侵略军头目揆一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自此被荷兰人侵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岛被收复。
郑成功有《复台》诗曰;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忠于明室、坚持抗清、收复台湾,这种精神品质甚至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在他收复台湾不久,于1662年6月英年早逝,年仅39岁(虚岁)。康熙皇帝作挽联称赞: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至此之时,郑成功从起兵抗清到成功收复台湾,约十数年之久,完成了他的阶段性目标。他打跑荷虏、收复台湾这一光辉事迹,足以当起全中华民族的英雄这一称号,为人们所崇敬。
郑成功去世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在台湾延续明郑国祚。
1680年,郑经去世,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此时的台湾岛主幼臣奸,致使军心、民心离散,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人们生活得极为痛苦;为筹集粮饷,扩充军队,抵御清军的进攻,郑氏政权加强了对台湾各族人民的压榨和勒索,岛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各地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而此时大陆的清政府,正处于比较贤明的康熙王朝时期,清朝统治阶阶为了缓和国内民族矛盾,不断笼络士人,加强文化和经济发展,清王朝逐渐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
在多年战乱后,出现了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人心思定,人们也渴望结束战争,这样两岸的统一也成为了顺应历史的大潮的必然趋势。
经过多年的民族融合,此时的清王朝已成为了代表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统一的、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央政府。
于是,在历史的大潮中,168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自此,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清政府统一台湾,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维护了国家的完整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符合统一的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而,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皆是一件普大喜奔、大快人心的重要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额手称庆!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