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小小桑葚赛良药 保护血管 预防便秘,好处太多了

很多朋友对于如何缓解眼疲劳、眼干涩和眼睛干涩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手机看长了,眼睛发干发涩,你有什么好办法,保护眼睛
  2. 干燥综合征眼睛干怎么办
  3. 眼睛疲劳干涩,吃什么好
  4. 如何缓解眼疲劳、眼干涩

手机看长了,眼睛发干发涩,你有什么好办法,保护眼睛

感谢邀请。

建议少看手机,既保护眼睛也保护手机。??

实在不能少看手机的话??,建议平时热敷眼部,加用无人工泪液的滴眼液。症状不减轻,建议眼科门诊就诊检查治疗。

干燥综合征眼睛干怎么办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燥证”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燥证是由外感、内伤诸因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亏虚,九窍、肌肤、肢体筋脉失养所引起的病证。临床以口、眼、鼻、唇、咽、肌肤等干燥为主要症状。若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者称之“燥痹”;累及周身关节者又称为“周痹”;有脏腑损害者如肾、肝等受损,则称之为“脏腑痹”。

根据燥证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等疾病属于“燥证”的范畴,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禀赋不足

本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或素体阴虚,津液亏少;或素体阳虚,不能化水,津液不得上承,均可导致阴津亏虚,清窍失养,而成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2.年高体弱

女子体阴而用阳,四十岁以上女子天癸渐竭,精血亏虚,阴更不足,多因阴虚内热而伤津耗液,导致口眼清窍失养,经脉气血痹阻而多发本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少,天癸竭。”说明肾精气不足与本病发病密切相关。“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是本病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3.劳倦过度,七情内伤

劳倦过度,调养失当,脏腑功能失调,虚火内生,阴津耗伤;内伤七情,五脏气机紊乱,津液输布障碍;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或思虑过度,阴血内耗,均可导致阴津不足,正气耗损,而发为本病。

4.久病失养,误治失治

大病久病,日久失养,亡血失精,精血内夺;误治、失治,如误用汗、吐、下法,或过服辛温升散之剂,或滥用燥热药毒,均可致阴虚液涸,脏腑组织失去津液之濡润,燥象丛生而成本病。

6.六淫外邪侵袭

六淫之中,尤以感受风、暑、燥、火四邪为多,导致阳热亢盛,消灼津液。然风寒伤人能化热,风热伤人能化燥,湿邪亦能化热生燥,热则耗液,燥则伤津,故六淫外邪均可灼津烁液化燥致病。

二、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痹阻。病理因素主要是燥热瘀血。其病位初在口、眼、鼻、咽等清窍,继而累及四肢肌肤关节筋骨,甚则内舍脏腑。

肺、脾、肾是主要相关脏腑。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与肺、胃、脾、膀胱、心、肝、肾、三焦、大肠、小肠等脏腑的功能均有关联,而其中以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尤为重要。脾主运化,转输水液;肺通调水道,布散津液;肾主水,蒸化水液,使清者上升。若各种病因致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则津液输布障碍,清窍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阴液不足为本,尤以肺、脾、肝、肾阴虚为本,轻则肺胃(脾)阴虚,重则肝肾阴虚;燥热、气滞、瘀血为标。虚(阴液不足)、瘀、燥、滞四者并存,互为因果。燥邪多由口鼻而入,最易伤肺;而肺阴不足之人更易招致外邪入侵,内外合邪,灼伤津液。燥易化热生火,易伤津耗气。津少则血运滞涩,气弱则血运无力,以致瘀血内停。而瘀血痹阻脉络,津液敷布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瘀血内停,气机受阻,津液不布,又可加重气虚、血瘀。

阴虚络滞是燥证的病机关键。本病常常阴虚、燥热、气滞、瘀血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肾精不足,精髓无以化血,阴血亏虚,脉道不充,血行迟缓,而成血瘀。阴虚气弱,气虚无力行血,瘀血乃生。瘀血一经形成,又可阻碍气机,气滞不畅,津液不能敷布,则燥证愈甚。阴虚、津亏、气虚可致脉络滞涩,气滞、血瘀则脉络闭滞不通。由于本病主要是机体津液不足及津液敷布障碍所致的病证,故其病机关键为阴虚络滞。

从整个病变过程来看,素体肝肾精血不足,脾胃津液匮乏,脏腑孔窍失润,或正虚感邪,燥毒外袭,煎熬津液是发病的根本;阴虚累及于气,气虚不能化津,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是其病变的发展。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咽干鼻燥,目睛干涩,肌肤毛发枯燥等干燥症状。

2.常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的症状。

3.多为中年女性,且以秋季多发。

二、病证鉴别

燥证与消渴: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典型症状,在口渴多饮的同时,常兼见小便量多,尿有甜味,消谷善饥,肌肉瘦消等,除口干多饮外,一般无其他部位的干燥症状。燥证以口、眼、鼻、唇、咽、肌肤等干燥为主要症状,并常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而无尿有甜味、消谷善饥等症状。

三、相关检查

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检查异常,可提示干燥综合征;眼部的滤纸试验、角膜染色、泪膜破碎时间检查,有助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可作为干燥综合征的确诊依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检查,能帮助判断病情的轻重,是否已累及相关脏器,出现系统损害。

【辨证】

一、辨证思路

本病以辨标本虚实为总则。燥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当辨阴血虚或阳气虚,临床多以阴津不足为主,亦有气阴两虚或以阳气不足为主者;标实宜辨燥热、气滞、瘀血的偏重,三者往往兼夹为患。

二、证候

1.燥毒亢盛证

症状:口干唇燥,咽干鼻燥,口舌破溃,吞咽进食困难,牙龈溃痛,舌裂燥痛,眼干少泪,目赤多眵,溲赤便结,面红烘热,或低热羁留,舌质干红无津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脉弦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为阳热亢盛,燥热酿毒,消灼津液,耗伤阴血。燥毒亢盛,消灼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唇燥,咽干鼻燥,眼干少泪;燥热偏盛,火热上炎,则口舌破溃,牙龈溃痛,舌裂燥痛,目赤多眵,溲赤;脾之阴津受戕,故大便干结;阴津不足,虚热内生,则面红烘热,低热羁留;舌质干红无津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脉弦细数为燥毒亢盛、阴津耗损之象。

2.阴虚内热证

症状: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唇干燥裂,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两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为肝肾阴虚,燥热内生。由素体阴虚或各种原因导致阴液耗损,不能濡养清窍,出现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唇干燥裂,口干欲饮,两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肝肾阴虚,虚热内生,阴液匮乏,则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3.气阴两虚证

症状:口燥咽干,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红少苔,脉细。

病机分析:本证为阴津亏耗,久致气失所养,气阴两虚。阴津亏耗,故口燥咽干;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则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红少苔,脉细为气阴亏虚之象。

4.血虚燥热证

症状:口干咽燥,鼻干目涩,面色少华,头晕乏力,经血稀少,每易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

病机分析:本证为阴血亏虚,血不养肝。阴血亏虚,不能濡养清窍,故口干咽燥,鼻干目涩;阴血亏虚,不能上荣,故面色少华,头晕乏力;血虚肝旺,血不养心,皮毛失荣,则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为阴血亏虚之象。

5.瘀血阻络证

症状:口眼干燥,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色暗发斑,毛发焦黄,关节疼痛固定,或有畸形,屈伸不利,肢端紫暗,经行量少色暗,舌质暗少津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细涩。

病机分析:本证为瘀血阻络,血脉不通,津液敷布障碍。瘀血阻络,气滞不畅,津液不能敷布,故口眼干燥;瘀血阻络,阴血不能濡润肌肤,出现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色暗发斑,毛发焦黄;瘀血痹阻经络、骨骱,则关节疼痛固定,或有畸形,屈伸不利;瘀血内阻,络脉不畅,故肢端紫暗,经行量少色暗;舌质暗少津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均瘀血之征。

【治疗】

一、治疗思路

1.治疗总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参以五脏辨证施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尤应重视滋肾、健脾、补肝、润肺。补肾健脾,使化源健,则津液充;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肺宣肃,是为通畅津液输布之道路。如此可促进治疗本病的效果,优于单纯的滋阴润燥。

2.润肺、开肺、清肺为治疗重点。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口鼻为肺气的通道,泪液与口鼻密切相关,肺属上焦,“上焦如雾”,依赖肺的宣布,使津液布散到五官七窍、肢体百骸,肺失布津可引起燥证的诸多症状。故临床治疗除养阴生津法外,应把润肺、开肺、清肺作为治疗重点。

二、基本治法

1.清热凉血,护阴润燥法

适应证:燥毒亢盛证。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丹参清热养阴,凉血活血;知母、黄连、麦冬、阿胶清热泻火,养阴润燥。

加减:口舌破溃疼痛,加甘中黄、白残花、青黛、生石膏清热解毒泻火;目赤多眵,加山栀、淡竹叶清火泄热;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低热不退,加地骨皮、银柴胡清虚热;舌红干裂无津,加乌梅、白芍、生甘草酸甘生津;关节疼痛,加虎杖、忍冬藤、桑枝清热通络;皮肤红斑,加紫草、凌霄花凉血化斑;兼有湿火上炎,口苦口黏,苔薄黄腻,加藿香、佩兰清化湿浊。

2.滋阴生津,清热除烦法

适应证:阴虚内热证。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菊花、山萸肉、丹皮滋肾养肝;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加减:内热甚加地骨皮、白薇、功劳叶、鳖甲养阴清虚热;夜寐不安,烦热,手心灼热,加五味子、知母、百合清热宁心;视物模糊,加石斛、谷精草、决明子养肝明目;大便秘结,加玄参、生首乌滋阴润肠;关节疼痛,加木瓜、石楠藤、青风藤舒筋通络。

3.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法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生黄芪、升麻、陈皮、太子参益气升清健脾;天花粉、生地、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生甘草、乌梅酸甘化阴。

加减:两目干涩,加枸杞子、川石斛养肝明目;大便不实,加怀山药、葛根健脾升清;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加炒谷麦芽、山楂肉、绿梅花和中开胃。

4.养血柔肝,生津润燥法

适应证:血虚燥热证。

代表方: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前方具有养血调血,补而不滞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诸证,尤其是肝血虚证;后方功能养肝柔肝,适用于阴血亏虚,肝络失养而导致的胁肋隐痛,口燥咽干诸症。

常用药: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补血;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百合养血柔肝;丹参补血活血。

加减:头晕头痛,加天麻、白蒺藜、苦丁茶平肝息风;焦虑烦躁,夜寐多梦,加黄连、阿胶、熟枣仁养血清心安神;肌肤毛发枯燥,加制黄精、制首乌补益精血;面红升火,加白薇、功劳叶清虚火;视物模糊,加女贞子、桑椹子养肝明目。

5.活血化瘀,蠲痹通络法

适应证:瘀血阻络证。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生地、当归、川芎、赤芍、丹参养血活血;鸡血藤、穿山甲、鬼箭羽活血通络。

加减:指端紫暗、清冷,加仙灵脾、鹿角霜、路路通温阳通络;月经量少色暗,加益母草、泽兰活血调经;关节畸形,皮肤粗糙,加土鳖虫、水蛭、鳖甲、凌霄花活血化瘀;口干咽燥明显,加天花粉、玄参生津润燥。

三、复法应用

1.滋阴生津,活血化瘀法

适应证:阴虚血瘀证。症见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目睛干涩,皮肤粗糙,色暗发斑,四肢关节疼痛,舌质暗少津,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前方功能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者;后方具有养血活血逐瘀的功能,用于瘀血阻络之证。

常用药:生地、枸杞子、山萸肉、丹皮滋肾养肝;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赤芍、丹参养血活血;鸡血藤、鬼箭羽、路路通活血通络。

2.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法

适应证:气阴亏虚,湿浊中阻证。症见口燥咽干,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溏薄,食少腹胀,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腻,脉细。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薏苡仁淡渗利湿;砂仁、陈皮醒脾理气调中;升麻、葛根升清;天花粉、石斛、麦冬养阴生津;佩兰、厚朴花芳化湿浊。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旱莲膏:旱莲草3000g,用泉水煮3次,将3次煎液合并,文火煎熬成膏。每服1匙,早晚白开水调下。有益肾滋阴的作用,用于燥证属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

2.常用中成药

(1)石斛夜光丸: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用法与用量: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2)杞菊地黄丸: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目涩、畏光、视物昏花。用法与用量:每次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3)珍珠明目液: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养肝明目。用于虚火旺引起的目睛干涩。用法与用量:每次1~2滴,每日3~5次,滴入眼睑内。

五、临证勾要

1.阴虚与湿热兼夹,治宜虚实兼顾

燥证在病程中虽多现阴虚之象,但尚有兼湿热致病者,临床除口眼干燥外,多伴口苦、口中黏腻,苔黄腻等。施以理气化湿、清热除燥,使中焦气机通利,水谷精微得以化生津液,输布全身,清窍得润,燥证可除。湿阻热郁,缠绵不解,虚实夹杂,治当兼顾,故于益气养阴的同时,兼以清热化湿,常用川连、黄柏、山栀、藿香、佩兰、白残花、厚朴花、法半夏、茯苓、泽泻、砂仁、蔻仁、车前草、土茯苓等;肝经火毒盛者,可用龙胆草、苦参等。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云:“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故这类药选用宜精而有度,必须根据证候的轻重程度适当选配,防止苦燥伤阴,苦寒败胃。并尽量避免辛燥之性较强的药物,如苍术、厚朴、草果之类,若体质壮实,湿热内盛明显者,亦非绝对禁忌,重在掌握养阴与清化的尺度,合理配伍,方可虚实兼顾,切中效机。但原则上不宜多用、久用。

2.燥毒伤人,肝肾首当其冲

燥盛不已,酝酿成毒,煎灼津液,则燥象更甚,故本病病程较长,不能速效,又易反复发作,皆因燥毒所致。证之临床,阴虚液燥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按肾恶燥而肝苦急,肾得液养而源充,肝得水涵则潜静,故滋养肝肾,亦治本病之要旨。

3.具有“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

燥邪入客日久,灼伤津血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而成燥痹。临床有明显的瘀血表现,如紫癜,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络脉瘀阻征象。在燥证的发病机制中,除阴虚燥热外,瘀血贯穿始终是疾病发展和缠绵的重要原因。治疗时不能单纯强调滋阴生津,活血化瘀亦至关重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燥》指出:“燥为干涩不通之疾。”因此治宜祛瘀通络,疏通津道,常用一些祛瘀通络之品,如桃仁、红花、路路通、赤芍、丹皮、泽兰、丹参、鬼箭羽、蒲黄等,使津液之道畅达。

4.临床用药注意“阳中求阴”

临床对于使用大量滋阴药物后,津液久久不复者,此时应宗景岳“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在滋阴药中酌加温肾助阳药,以使阴液渐渐恢复,临证之际,可掌握舌质嫩红、四肢厥冷、脉沉细的特征,即可加入一二味温阳药,以提高疗效。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阴亏液耗为本,当别肺胃、肝肾之主次

本病治疗总宜养阴生津,以补益亏耗之阴液,修复燥伤之机体,恢复失常之机能为目标。但需区分肺胃、肝肾主次。一般而言,病程短,口咽干燥为主,无明显系统损害者,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以甘寒培补,养阴生津为主,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常用药物如南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石斛、芦根、天花粉等;病程久,体弱,多脏同病,真阴受损者,病及下焦肝肾,当予咸寒滋润,补肾填精,方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饮、增液汤、二至丸,药如生地、熟地、山萸肉、首乌、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阿胶、知母等。然而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之阴液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上焦肺胃之阴赖于下焦肝肾先天之阴的培补,下焦肝肾之阴亦有赖于肺胃之阴的滋养,肺胃阴伤易下及肾阴,肝肾不足亦必然累及其他脏腑,故在临床应用时甘寒、咸寒每多兼顾,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此外,酸甘能化阴,在遣方用药时若合以白芍、乌梅等酸敛之品,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葛根一药作用独特,清热坚阴,生津升清,结合辨证常选用之,药量一般在15~20g。

2.阴伤气耗,当予补气生津

津血同源,同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为“气”之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证。阴亏津耗,化源不足,则气失所养,气亦随之不足。观干燥综合征患者,在干燥诸症的同时,往往伴有气短、倦怠乏力等气虚之象。因此,治疗当在滋阴增液的同时,合以益气,气阴双补。这既符合疾病之病理变化,又寓补气生津、津气互化之机,况且在一派阴柔滋补之剂中酌加补气升清之品,推动药力,阳生阴长,生生不息。临证可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等,但用药一般宜轻,防止壅补滞气,尤应注意与养阴药的配伍关系,或适当配用健脾和胃助运之品,如鸡内金、谷麦芽等,补而不呆,亏损之气血、阴液遂逐渐化生。

3.湿阻热郁,每多兼夹为患

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阴津亏耗是其基本病理改变,但多数病例并非单纯阴虚一证,而往往兼夹湿阻热郁之候。

阴液亏损,脏腑组织失于濡养,则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肺虚失于通调,脾虚运化失职,肾亏水失所主,均可使人体水液的代谢发生障碍,造成异常之水湿停滞体内,而出现一方面“水液不足”,一方面“水湿过盛”的现象。反之,湿浊内停,又可进一步阻碍脏腑功能,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而使阴伤更甚。如此虚虚实实,互为因果,致使本病不断发展。亦有湿盛水停,津液不归正化,而致阴液更加“相对不足”者。因而在临床上常见患者表现有口干不欲饮,或饮不解渴,口甜,口中黏腻,胃脘痞胀,便溏质稀,苔腻等湿邪内困之象。“阴虚生内热”,及湿邪久郁,从热而化,是本病又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患者常有目睛红赤、畏光、刺痛,口舌生疮,烦躁,多梦,手足心热,胃中灼热,小便黄赤,舌质红等火热之象。

二、验案举例

崔某,女,62岁。

初诊(1998年1月2日):干燥综合征,口干夜晚明显,上腭舌体口唇明显,右目干涩,易起火疮,食纳尚佳,苔薄黄质暗,脉细。肝肾阴虚,气阴交亏,久病络瘀。生地15g,玄参10g,天、麦冬各12g,天花粉15g,知母10g,黄芪12g,生甘草3g,乌梅5g,川黄连3g,鬼见羽12g,枸杞子15g,丹参15g,升麻3g。

二诊(1998年1月9日):益气养阴,酸苦清热,化瘀通络,口干舌燥及口腔上腭黏膜干燥均有减轻,右目异物感,饮水不多,大便两三日一行,不干,苔薄黄,质紫暗,脉细弦。原方加石斛12g,改黄芪15g,玄参12g。

三诊(1998年1月16日):口腔干燥,多言后加重,两目干涩减轻,脘痞不舒,大便烂,日2~3次,食纳尚可,口黏,苔薄黄质暗红,有黏沫,脉细弦。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气不布津。藿香、佩兰各10g,泽兰10g,葛根12g,太子参10g,雷公藤5g,麦冬10g,天花粉12g,石斛12g,乌梅5g,生麦芽10g,生甘草3g,川连3g,枸杞子12g,生地12g。

按:该患者以口干、眼干,易起火疮,舌质暗,脉细为主要症状。属肝肾阴虚,气阴交亏,热蕴络瘀。以益气养阴、酸甘化阴、酸苦泄热、化瘀通络为法,迅速缓解病情。组方以增液汤为主加入黄芪、枸杞子、天冬、石斛益气养阴,乌梅合甘草酸甘化阴,黄连、天花粉、知母养阴清热,鬼箭羽、丹参、泽兰化瘀通络,妙在升麻、葛根一以升清、引药上行,一以养阴清热,使精气上承,故口干诸症很快缓解。嗣后患者以脘痞便溏、口黏有沫为主要表现,故调整组方,稍减养阴之品,加入益气健脾、芳香化湿药物,如太子参、佩兰、藿香。根据病情的变化,抓主要矛盾,临证灵活组方,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后及转归】

燥证病初在经在表,体表燥热则口眼干燥,经络痹阻则关节肌肉疼痛。若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向愈,一般预后良好。但病久失治,势必入里,内舍五脏,则治疗棘手、难愈。

久病伤肺,阴亏津少,气失宣肃,可出现咳嗽、喘证;久病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又可致胁痛、癥积;病之晚期出现脏腑气血亏虚的表现,则归属于虚劳的范畴。

【预防与调护】

本病病情易于反复,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应慎起居,调寒温,避免风、暑、燥、火等外邪侵袭。

病情较重者,要适当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如葱、芥、韭、蒜、柑橘及羊肉、狗肉、鳝鱼等。常食用滋阴类的食物,如银耳、小麦、梨、葡萄、桑椹、燕窝、蜂乳、鸭肉、鲜藕、荸荠等。不宜服用偏于温性的保健品。

眼睛疲劳干涩,吃什么好

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的常见原因有:

1.用眼过度:看书、电脑,电视、手机等时间过久导致眼睛疲劳,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泪膜蒸发的时间将会明显延长,引起眼睛干涩。

2.营养缺失:维生素A缺乏,蛋白质不足。

3.眼睛功能受损:泪液分泌功能减退,出现眼睛干涩。

4.眼睛疾病:干眼症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眼睛疲劳、干涩饮食应对方法:

多吃维生素A丰富的食品有:猪肝、羊肝、牛肝、蛋类、牛奶、奶粉、干酪等奶制品,刀鱼、大比目鱼、鲑鱼肝等食物。

含有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明亮眼睛。如胡萝卜,番茄,红辣椒,菠菜,生菜等。

还有多吃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A、B1、C、E的摄入。

另外,做眼部瑜伽和眼部按摩也同时可以起到放松眼的调节,减少视疲劳和干涩的现象。

如何缓解眼疲劳、眼干涩

谢谢邀请回答,亲们用眼过度劳累等等,走出家门放眼望世界,去看看清山绿水,少玩手机啊,电脑啊,伤害眼睛的,包括工作也别去了,像我们这里的一个小女孩,刚踏入社会找工作了,找到了一份伤眼睛的工作,钱没有挣来多少,现在眼睛看不见了呀呀呀呀呀呀呀啊,年纪轻轻的人啊,工作也干不了了啊,每天摸着摸着的走,感谢党的政策好,给她办了个低保啊,加知她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急病,母亲岁数也70多岁了呀,好在女孩有福气,嫁人嫁给了个好老公,虽然老公是农村人,可是对女孩也挺好的呀,每个月打工赚来的銭,全部给媳妇治病了呀,听说这段时间工作也没有了,俩个人都在吃低保呀,每周要去医院化疗三次,只有靠妈妈的不多的退休金,来补贴她他们夫妻二人,惨惨惨惨惨惨呀世上黄连就够苦了,他她们比黄连苦啊,这个例子啊,是告诉亲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脚手,脚是儿子手是囡,眼睛才是依饭碗,沒有眼睛的人可怜,美好的世界再也看不见了呀,亲们伤害自己的眼睛的工作,情愿另外去找份不伤眼睛的工作啊,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阳光,去努力奋斗才能美美哒啊,说的不对么请谅解一下谢谢,祝各位同胞们,头条家人们,亲朋好友们,兄弟姐妹们,网友们,亲们,爱惜自己的眼睛,放眼望世界美美哒啊。????????????

好了,关于如何缓解眼疲劳、眼干涩和眼睛干涩最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秋燥眼干 到底该不该滴眼药水